周广仁录音 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成就奖获得者、著名钢琴教育家周广仁谈钢琴教学

2017-12-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奖中,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广仁以其在钢琴演奏与教育中的卓越贡献荣膺终身成就奖.作为钢琴教育家,她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钢琴演奏人才,同时,她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钢琴师资的培养之中,她的许多学生已成长为钢琴教育的中坚力量,她在钢琴教育中的成就令人感佩,被人们称为"中国钢琴教育之母".为此,记者就钢琴学习中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她.    一定要重视基础训练    问:周老师,学习钢琴的少年儿童,在基础训练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周:钢琴教学的基础阶段是非常

    在刚刚结束的第七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颁奖中,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周广仁以其在钢琴演奏与教育中的卓越贡献荣膺终身成就奖。作为钢琴教育家,她为我国培养了大量的钢琴演奏人才,同时,她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钢琴师资的培养之中,她的许多学生已成长为钢琴教育的中坚力量,她在钢琴教育中的成就令人感佩,被人们称为“中国钢琴教育之母”。

为此,记者就钢琴学习中的相关问题采访了她。    一定要重视基础训练    问:周老师,学习钢琴的少年儿童,在基础训练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周:钢琴教学的基础阶段是非常重要的阶段。

任何一个学生都是从无到有,从读谱到认识谱子上所有符号的意思……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弹到中级程度时,往往还有很多初级阶段的问题没有解决,因此影响了以后的发展进度。

比如学生基础训练时要学会仔细读谱。如果在初级阶段没有重视和严格要求,以后弹更深的曲子时就会受影响。再有,指法也是读谱的一部分,但学生往往稍会弹一点琴,就不注意指法了。另外不注意表情记号,轻与重都弹得一样。

谱子上的表情记号是作曲家留给我们理解作品的唯一依据,是学习钢琴需要掌握的最最基础的东西,但老师往往不教,以至于很多谱子上的记号学生都弹不出来。这些问题在程度比较深的学生身上都会存在,原因就是打基础的时候,老师没有要求。

    钢琴是技巧性很强的乐器,训练上要有一定的科学性,而现在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拔程度”。孩子明明达不到的程度,硬往上拔,因此造成很多困难,一有困难就影响学生学琴的兴趣。

应该循序渐进地提高,因为演奏技术的进步是需要一定准备的。比如,手指灵活性等,要有一定的训练过程。现在的问题是在基本功还没有达到的情况下,给学生练大量技术难度高的作品,应该在学生现有程度上多学一些,多练一些。

不要量少程度深,要程度浅而量多,这样循序渐进,自然就会有进步。    吸取先进的教学方法    问:孩子的进步与收获,与老师的学识和要求很有关系,在教学中老师们又应当注意什么呢?    周:首先老师的示范是很重要的。

因为示范有声音,这在孩子的耳朵里就形成定势,有了具体的音乐形象,孩子就容易有模仿的对象。

现在很多老师不弹给孩子听,学生没有声音的记忆和感受,也没有正确读谱的声音标准。所以教钢琴的老师一定要会弹示范,课堂音乐化,这对教学很重要。

还有老师要带着爱心教,要想尽办法让孩子学起来有兴趣。    比如触键的问题。学习钢琴一开始在初级阶段就要求手要放松要自然,声音要好听。现在随着钢琴艺术的发展,弹奏方法越来越科学了。

我们现在还有方法上的误区,如弹奏的高抬指。如果为了手指灵活,做一些高抬指的训练是应该的,但弹一首乐曲时,不能总是高抬指,那样就会僵起来。这还是过去练习手指独立性的方法,现在已经有很多更自然更科学的弹奏方法来练手指独立性。

但我们有些老师不去掌握不去学习,教学上没有进步,也给学生的发展带来后遗症。我强调教学不要有框框,弹奏方法要自然,不要僵起来,一僵起来一定是不好听的声音。

老师不能用当初自己学的方法去教,要不断学习先进方法、先进路子、先进知识,才能在教学上不断进步。    现在世界上有很多新的教学方法,比如美国现在的教材,先教学生看旋律的方向,然后在钢琴上照谱子按方向走楼梯,不是一上来就认五线谱,而是先加强音高的概念。

在学习五线谱时,从一个线到第二条线要隔一个音跨过去弹,给孩子形象上的音程概念。这些读谱方法尤其对小孩子,都是培养能力的方法。

再有学习车尔尼的练习曲,先看调是什么调,先学调的音阶,然后再看谱子的整体和两头,弹起来就快得多。学习大三和弦,先看谱子上的和弦形状,同时转换成音乐的声音,然后再用手弹出来,这样视觉、听觉和手都形成一致。

这些实验都可以在孩子们中间做游戏式的教学。    不断提高音乐修养    问:您在演奏和教学上都有很多成就和经验,听说您年轻时就曾先后受益于多位老师的教诲?    周:是的。

我的经验是跟一个老师学,就全心全意地学,把他的优点学来。    我最初的老师是一位意大利人,他强调手指的基本功练习,教我如何保持手指的独立性与灵活性。

他之后的老师强调弹奏的音乐性,给我的曲目难度都很小,技术要求不高,但音乐理解和分析上要求很多,他让我对经典曲目和不同作曲家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地学习。

再后来是一位李斯特学生的学生教我,他开始让我弹八度,弹分量较重的作品,又让我从技术上学到了新东西。他走后是一位钢琴弹得很好的小提琴老师教我,他让我练习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32首一星期一首,学了半年虽然老师走了,但我还是有很大收获。

因为学习一个作曲家的一首曲子和学他的十首二十首曲子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练琴中、学习作品时量的重要性是不能忽视的。

    当时在上海有一个室内乐组在一起练室内乐,老师推荐我去弹钢琴,说能学到很多东西。我去了一年左右,压力大得不行。他们对曲目非常熟悉已经到了不需要排练的程度,但对于我每首都是新的,我就回来拼命练呀练呀,结果这一年的合作对于我收获大极了,尤其对音乐修养的提高特别有好处。

    1951年,我出国演出时,遇到一位匈牙利的钢琴家,他说我的演奏方法是旧的,还不会用重量(力量从肩到指尖打通),于是给我上了六节课。

他让我从最基本的巴赫二部创意曲开始弹,教了我现代的弹奏方法,使我从旧的方法中解放出来,接受了新的方法。后来我每次出国都买很多书,在教学的同时不断学习。

1955年,俄国专家来了,俄国学派有很深的传统,他们演奏起来很放松很自然,示范时弹奏的声音很宏大,层次丰富。而我们弹奏时不会运用肩膀,声音单薄纤细。我们就想办法怎样在手上达到更丰富宏大的声音。

结果一年多的学习收获很多,我不仅接触了俄国的作品,如不同的浪漫派风格的作品,同时改变了演奏方法。所以,我在教学工作中一直在改变自己,一直在不断学习。因此,我也希望现在的年轻老师也能在教学的同时永远保持一种学习的姿态,不断学习新东西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