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岸英妻子与江青的关系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佚名,原题为《刘松林:毛岸英之死使江青感到“无限的狂喜”》
毛岸英是毛泽东和杨开慧所生,是毛泽东很喜爱的长子,童年很苦,和他的母亲一起坐过国民党的监牢,他的母亲壮烈牺牲后,和他弟弟毛岸青一起以卖报纸、捡破烂为生。在党的地下组织的关怀下,毛岸英艰难地回到父亲的身边,后来到苏联留学,学成回国后到农村劳动锻炼。
1946年2月,毛岸英从苏联大学毕业后回到延安。一天下午,毛岸英来到毛家坪,向爸爸汇报在国外学习的情况。毛泽东听了以后,高兴地说:“你在苏联大学毕业了,但学的都是书本上的知识,这是不完全的。你还需要上另外一所大学,这个大学就是'劳动大学’。
在这个大学里可以学到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送你去好吗?”“好,很好。”毛岸英非常爽快地答道。临走时,毛泽东把自己打过补丁的一套灰布衣服给他穿上,一再嘱咐他到了乡下要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虚心向群众学习。
毛岸英遵照父亲的嘱咐,背着小米、菜籽和被子去上“劳动大学”了。到了乡下,积极参加了生产劳动,运肥、耕耘、除草、浇水、收割,样样农活都抢着干。不懂的虚心向农民请教。毛岸英“劳动大学”毕业,脊背晒得黝黑黝黑的,毛泽东看到后,又听了儿子劳动锻炼的情况汇报,高兴得很。
毛岸英是一个非常听父亲话又是非常要强的好青年。以后他又在工厂做工。新中国成立后,他在北京机器总厂任党总支副书记,雄心勃勃,血气方刚,想干出一番事业来。朝鲜战争爆发,他的心怎么也平静不下来,立即递交了要求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申请书。
恰巧这时,彭德怀在东北组织志愿军总部,正赴京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毛泽东便把毛岸英交给了彭德怀,要他带毛岸英到朝鲜去经受一番战火的考验。就这样,毛岸英离开了生他养他的祖国和最敬重的爸爸,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
江青只比毛岸英大7岁,从江青进入毛氏家庭以后,江青就和他的关系不好。江青曾跟我们说过:“毛岸英是主席最宠爱的孩子,这我不反对,父亲爱孩子是理所当然的,无可非议。但是,毛岸英他认为自己有文化,懂知识,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脾气很暴躁,动不动就和我吵架。
我虽然大不了他几岁,但从辈分上讲我还是她的继母嘛。每次吵架,主席总是批评我,让着他。这样,他对我就更加放肆了,更不尊重了。有时,我们见了面他连话都懒得说一句,把脖子一歪走开了。哎,人都不在了还说他干什么,对过去特别不愉快的事情难以忘记,不想讲的事,又不由自主地讲出来了,还讲给你们这些孩子听,没必要。”
赴朝作战前不久,毛岸英与刘松林结了婚。刘不久在军队得到了一份很称心的工作。他们的爱情深厚,日子过得很美满。而江青与刘松林的关系很不好。刘松林说过,江青从一开始就对我“蔑视、嘲讽、侮辱”。刘松林对她的态度非常不满。
毛岸英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毛泽东失去了亲爱的儿子,难过地掉下了眼泪;江青却高兴得很,口中经常哼着小曲子。刘松林说,岸英之死使江青感到“无限的狂喜”。
刘松林听到毛泽东和江青争论她的前途问题。江青坚持取消给刘松林的生活补贴,毛泽东愤怒地对江青说:“只要我有一口气,我就要照顾刘松林。”毛泽东和刘松林谈话,抱怨江青的唠唠叨叨,抱怨她对毛岸英没有感情。他气愤地来回踱步,走到书架前,取出一本古书,给刘松林读了一篇描写树木河流的浪漫的散文。
“树老了,落叶飘零,慢慢地倒下死去;旁边长期陪伴着它的河流,为大树的死去黯然神伤,慢慢地停滞了,干涸了。”毛泽东告诉刘松林,江青对这个家的感情,还不如河流对大树的感情。
使江青最感到讨厌的还是毛岸青。毛岸青在流浪的时候曾被人打伤过头部,大脑受过损伤,心理状况一直不好。毛岸英在朝鲜牺牲,对毛岸青的精神造成了进一步的打击。所以1951年秋季发过一次比较厉害的精神分裂症。当时,他在中央马列研究所工作,他在办公室里与人吵架,发脾气。父亲把毛岸青叫到中南海,开导他,想缓和一下他的情绪,恢复精神健康。江青却对毛岸青横眉竖眼地进行训斥。毛岸青的病情进一步恶化。
后来,毛岸青被送进大连的某个医院进行治疗,在那里,他爱上了一位姓徐的护士。江青大为恼火,坚决反对他搞对象。于是,江青提议把他送到苏联养病,是为了把他踢出去,不想再见到他。他在莫斯科又爱上了一位苏联护士。
这一次,江青却一反常态,她出人意料地认为,毛岸青应该与那位苏联护士结婚。她是想叫毛岸青在苏联定居,这样永远不会再惹出什么麻烦,去掉了一块心病。本来很吝啬、一毛不拔的江青,却把项链和衣料托人送到莫斯科,作为礼物送给未来的新娘。不幸的是这桩婚事没有成功。
后来,江青听到一条很不愉快的消息。毛岸青正在与刘松林的妹妹邵华恋爱。江青听到这个消息后,如晴天霹雳,坚决抵制。开始控制毛岸青寄往中南海的信件,扣下很多,并烧毁一部分。毛泽东发觉后,给毛岸青写信:“你写给我的信,不要经过他人,最好叫松林、邵华或李敏转交给我。”毛泽东说的他人显然指的是江青。在毛泽东的支持下,毛岸青与邵华结了婚。为此,江青好几年没有和毛岸青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