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怡筠的老公 图文:张怡筠:心灵魔术师与她的不老爱情
楚天金报讯 张怡筠,一个19岁时便决心“下嫁”心理学的台湾女人,一个毕业于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的心理学博士。她在大学教心理学,做过企管顾问,出过多本心理学书籍,被誉为中文EQ著作第一人,现在是上海生活时尚频道的名牌栏目《心灵花园》、《大话爱情》的嘉宾主持……当我问她在大学教授、企业顾问、畅销书作家和心理节目主持人等多种身份之间最在意哪个角色时,她的答案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我最看重的是做我老公的老婆这个角色。
这是我最喜欢也是最在意的一个角色。因为他是我心灵力量的源泉。”
心理学助她找到有趣的好老公
张怡筠天生就懂得洞悉人的心理,小时候闯了祸,妈妈拿着拖鞋追着要打她的屁股。每次,拖鞋刚举起,小怡筠的眼泪就哗啦啦地流,妈妈心疼得放下拖鞋就去帮她擦眼泪。不过,“眼泪策略”用多了也会失效,她的小屁股免不了会吃点小苦头,她常想:有什么魔法能让妈妈不再打人呢?
12岁那年,“魔法”真的出现了,妈妈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夜间失踪”后,突然变得和蔼可亲不再打人。原来妈妈参加了一个“心理成长课程”,学习了有关儿童心理学的内容,改变了之前的“武力”教育法。
张怡筠当时不太明白心理学到底是什么,只是觉得它很神奇,在好莱坞影片中看到的心理医生,总有一间安静的大办公室,有漂亮舒适的沙发床,小怡筠羡慕地说:“我喜欢这个工作,上班还可以睡觉!我长大以后要当心理学家。”长大了才知道,那床原来是给病人睡,而不是给医生睡的,但她心里种下了对心理学的好奇。
高考前,张怡筠毫不犹豫地在第一志愿栏里填报了心理学。20世纪80年代的台湾,热门专业是医生和律师,心理学是冷门学科。张怡筠的父亲是某大医院副院长,母亲是护士,开明的父母并不反对她考心理学,班主任老师和教务主任却轮番找她谈话,劝她继承父母衣钵。她年纪虽小,却很犟,最终,她以高分考取了台湾政治大学心理学系。
与他(李康文)相识,是在张怡筠19岁那年。大学时代一次联谊活动中,他是现场演出乐队成员之一,这个男生留着长发,系了根红色发带,衣服破破烂烂的,脚上是红色的厚袜套,晚上10点多还戴着副墨镜,耳朵上垂着奇怪的耳环。她好奇地上前去问:“你……你学什么的?”“核子工程专业。”“红袜套”坦然地回答。
打扮如此自我的人会不会是一个极端自私的人呢?在“红袜套”的邀请下,两人一起去餐厅吃饭,张怡筠注意地观察着他,发现他对服务员很客气,会抬起头看着服务员的眼睛说“谢谢”,看到服务员忙,会站起来帮忙端东西。从他对待那些服务员的态度,她知道这个人很懂得尊重人。
这时,她发现念心理学大有好处,光看外表会觉得他很难相处,但心理学的训练,让她看到别人不会注意的细节,比如他对服务生有礼貌,说明他不是个自视甚高的人;他跟人交流有耐心,在任何时候都能用理智的态度探讨事情;他情绪稳定,读书成绩优秀,都表明他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另外,他还是一个富有情趣的人,第一次送花给她时,他把精心包扎的鲜花藏在学校的树丛里,然后潇洒地说:“送给你,这是我随手捡到的。”
毕业后,他得到了去美国麻省理工大学应征教职的机会,不得不忍痛剪掉留了多年的长发,却又不死心地在后脑勺留下了一撮梳成小辫藏在西装领口里。周围人不明白一向乖巧的张怡筠怎么会和一个怪人在一起,她说:“其实他是外表另类、内心成熟的人。和他在一起感觉很踏实。”
张怡筠的择偶标准跟普通人不一样,她选择男人主张“有趣就好”。张怡筠后来也要去美国读心理学博士,两人在台湾举办了简单的婚礼。
用浪漫将蜜月延长到无限期
在美国,他们仅靠很少的奖学金生活,那是他们生活中最艰苦的阶段,平时难得吃肉。一天他们去朋友家吃饭,她看见老公不断地夹糖醋排骨吃。第二天,她去超市买来小排,在厨房里试着做,老公在做功课,听见厨房里警报大作,迅速冲进去,只见烟雾腾腾中,被油烟呛得眼泪直掉的张怡筠带着一脸抱歉的神情说:“老公,我只是想做一个糖醋排骨。
”她还没弄清糖醋排骨应该用小火煎,而不是大火。
有一年情人节,两人一起出去玩。那天下大雪,张怡筠冻得连步子也迈不开了。他二话没说,背起她就往回走,张怡筠的眼泪一下子就掉下来了,滴在他的外套上很快结出白色霜花。她把脸轻轻贴在上面,脸上凉凉的,心里却很暖。那一刻,她知道身边这个人可以托付终身。
李康文在美国任期满后,先回台湾,张怡筠独自继续在美国完成学业。送走他后,张怡筠心里空落落的。她看见桌上放着一叠手绘地图,拿起来捧着感动地哭了。她是一个没有方向感的路盲,如果一天要去多个地方的话,她会从家里出发到超市,然后回到家里再去学校,再从学校回到家去另一个目的地。现在有了老公的手绘地图,她就不用回到家再去其他地方了,节省了不少时间。
在美国,一位非常优秀的男士曾向张怡筠大献殷勤。她直白地问丈夫:“你说我该怎么办?”电话那头,李康文很有绅士风度地回答:“我对自己公司生产的产品有信心。”丈夫的幽默和自信是她最不能抗拒的魅力,她自然是回到丈夫身边做乖老婆,从此“整个世界只有他”。
张怡筠修完博士学位准备回台湾,对着一堆行李,她忍不住打电话给在台湾的丈夫:“老公,东西太多了,我收拾不完。”没想到,第二天晚上,李康文就出现在美国的家门口,冲着一脸惊诧的张怡筠说道:“老婆,你的长工向你报到啦!”
回到台湾后,张怡筠在李康文所在的大学教心理学,李康文天天忙于工作,无暇做家务,更没空陪伴她。有一天,她终于爆发了,将老公的书房砸个稀巴烂,稿纸漫天飞舞。
李康文回到家一看傻眼了,第一反应是骂了一连串的三字经。冷静下来后,他觉得妻子这么做,是对他的当头棒喝。他在想人生最重要的是什么呢?工作和生活两者之间应该怎么协调起来?他用实际行动向妻子道歉,抽时间陪伴妻子。
李康文至今很得意的浪漫之举,是在太太30岁生日那天。那天,李康文突然从教室后门“闯入”,举起相机冲着正在学校上课的张怡筠一阵狂拍,然后对全教室的师生说道:“我想拍下她30岁的样子。”
虽然结婚已经多年,张怡筠和老公之间的“肉麻”还是不减当年。“基本上,我们至今都还在相互耍宝。”张怡筠透露了一个小细节。那就是,每晚睡前她敷完面膜后,都会将带有她体温的面膜贴到老公的脸上。“尽管我之前很排斥男人敷脸,但后来我觉得这样做很有生活情趣,非常有助于夫妻的感情。”
今年张怡筠过生日,头一天晚上,她坐在电话旁傻等先生说句“生日快乐”,她拐弯抹角地提醒了他半天,可直到挂了电话还是没听到那四个字。第二天一大早,她得了急性肠胃炎,却接到了在外出差的先生电话,说有事赶不回来了。
她的朋友包了个舞厅为张怡筠庆祝生日,正当大家要切生日蛋糕时,突然整个舞厅暗下来,这时,一束五彩光线照在舞台中央,李康文穿着燕尾服,拉着小提琴……原来他向单位请了假,特地赶回来安排了这次浪漫的相会。
张怡筠惊喜交加,冲上去抱住了他,两个人在优美温馨的音乐中翩翩起舞。因为生病,张怡筠神情憔悴地说:“我现在又老又丑又有病”,李康文当即接话:“这个姑娘19岁的时候我就遇到她了,我见过她22岁、32岁和42岁的模样,我发现,她越来越有味道,越来越像一朵绽放的鲜花……”张怡筠感动得眼泪哗哗的。
家庭生活中实行“3A政策”
2003年,张怡筠应上海电视台邀请来到上海,担任《大话爱情》和《心灵花园》的嘉宾主持,因为工作繁忙,她回台湾的次数越来越少。身在台湾的先生会每两周就跑来上海“慰问”她,每次都呆上五天到十天不等。
不在一起时,他们每晚通电话和发短信,发一些外人觉得肉麻的短信。“极爱你……愿我们一生一世幸福快乐”这样的字句比比皆是。有时拿起电话就是一句:“别出声,听我给你唱首歌……”让张怡筠感觉还像初恋那般甜蜜。
有一次,张怡筠在接受一个电视访谈时,主办方将她说的“我已婚”听成“我离婚”,结果媒体以讹传讹,闹得她情绪低落。她打电话对丈夫倾诉委屈:“老公,听说咱们离婚了。”李康文安慰她:“哈哈,这可是好事啊!我们又可以借离婚请一次客,大捞一把了。”她被逗得哈哈大笑。他常常这样,用快乐和幽默感染她,让她觉得人生很有意思,活着有多美好。
在言谈中,张怡筠称她的另一半为“我们家的领导”,她说:“我永远效忠我们家的领导。”
“我们始终坚持着3A政策。”张怡筠透露,“第一个A是Attention,我们每天花3分钟全神贯注与对方沟通,了解彼此的想法;第二个 A是Affection,就是浓情蜜意,在情感关系中,我们要多‘毛手毛脚’,也就是要多有肢体互动,拥抱亲吻等 ; 第 三 个 A 是Appreciation,是指要欣赏对方,要开口称赞。
你要肯定他的能力,哪怕是日常的小事情,比如‘谢谢你,下雨天还接我下班,真是体贴’或者‘哇,灯泡挂得那么高,你都可以换好’。”
“很多婚姻破裂都是因为吵架时说了难听的话、伤及了彼此的自尊心而导致的。如果非要吵架,那不妨吵一个有‘格调’的架。”张怡筠告诫道:“首先做到三不要:不要进行人身攻击,例如,生气时可以说‘我很生气’,而不是‘你没能力’;不要翻旧账;不去回避或漠视,因为冷战比争吵更受伤。其次,要坚持三要:在生活中要轮流说话,多沟通;要经常对彼此说出感受;要愿意道歉。”
作为“爱情顾问”的丈夫,李康文对夫妻相处也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认为,两性关系的变质,有时候是因为双方忙于事业和孩子而忘记了打点自己。他认为,这个功课不分男女,即便是感情到达某种程度,也要让自己成为一个迷人的人,保持自己的吸引力。“如果女人不论是外貌、人格特质、精神都很迷人,那先生有什么理由去说‘野花会比家花香’呢?”(摘自《人生与伴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