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旗中山大学 中山大学着力重建“大学礼仪” 开国内高校先河
南方网讯 昨天(11月12日),中山大学绿茵茵的大草坪上,1200多名已离校数月的2005届本科毕业生从四面八方赶回来,穿上学士服,走过红地毯来到校长黄达人跟前,校长轻轻地将每位同学学位帽上的流苏从右方拨向左方。据悉,像这样为当年毕业的本科生专门举行学士学位授予仪式,在国内高校尚属首次。
中大决定,自2005年开始,每年校庆日即11月12日都隆重举行学士学位授予仪式,邀请当年获得学士学位的本科毕业生回校参加,也欢迎毕业多年的校友回来。这将作为中大的传统一年年传承下去。
每每出国考察,黄达人总是感叹国外大学对礼仪的重视,特别是毕业典礼,非常隆重而神圣。但现在中国的高校,硕士、博士毕业都有仪式,本科生毕业时一般发个毕业证和学位证就完事,没有一个隆重的典礼,学生们往往只好自己租个学位服在校园里合影留念或自娱自乐。
在经历百余年激烈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变革之后,现代中国社会出现了明显的“礼仪阙失”现象,而在社会的“礼仪重建”过程中,大学负有无法回避的重要使命。他因而提出要重建“大学礼仪”,在2005届毕业生中首次举行学士学位授予仪式。此提议得到了校内众多学者的应和。经过近一年的精心准备,终于有了这场典礼。
昨日的仪式力求庄严神圣,数十位台上主礼嘉宾除校领导外,全部为学生所熟悉的著名学者、导师代表。在“白云山高、珠江水长,吾校矗立,蔚为国光”的校歌声中,黄达人校长向毕业生训话,希望大家记住“中山大学”对于自己一生的意义,立下“建业立名,登峰造极,有志竟成”的志向,传承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精神,无愧国家和民族。
中大为此还专门设计了本科毕业生学位服,在国际通行的黑袍上设计了两道纵向的绿色条带,红色领口、绿色条带皆印有中山大学的标志,具有鲜明的中大文化及精神。
中大校长黄达人力倡重建和规范大学“礼仪”制度
何为神圣,毕业生应该知道
颁个学士学位要数千学生专程赶回母校,中大如此张扬意欲何为?在昨日中山大学举行的2005年学士学位授予仪式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山大学许多名教授都对中大大张旗鼓授予学士学位表示相当有必要。
中国“MPA之父”夏书章教授当年求学哈佛,他终生的遗憾就是毕业时正值抗日,一切从简,没有参加过毕业典礼。人文学院院长陈春声教授也认为,国外学位授予仪式是从宗教礼仪演变而来,庄严肃穆。好的大学举行授予仪式时会邀请社会各界名流参加,是大学的一件大事。牛津大学博士、历史系教授程美宝至今对于牛津大学那场在教堂举行、用拉丁文主持的毕业典礼记忆犹新,当年陈春声教授还作为她的亲友见证了那一神圣时刻。
中大校长黄达人亲为每个院系的毕业生代表拨流苏,历时一个多小时,全身湿透,但他为有这样的开始而感到高兴,并与记者有如下一段精彩的对话。
记者:听说您是这次开国内高校先河之举的最早倡导者。
黄达人:现在好像我们都不太注重礼仪了,平时和一些教授聊天时他们也说,好像学生感觉不到什么东西是神圣的,在这方面国外的高校做得非常好,当然他们有多年的传统,有宗教的信仰。中山大学要构建大学礼仪文化,弘扬大学精神,就要重视各种“礼仪”制度的重建与规范。今天的学士学位授予仪式就是一个尝试。这个仪式实际上是大学教育的一个延续,是学校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记者:那为什么不定在毕业日而要定在校庆日呢,毕业再回校不是很不方便吗?
黄达人:定在11月12日意义不同寻常,这个日子是孙中山先生创办中山大学的纪念日,也是先生的诞辰日。在这一天举行这样的仪式就是请大家永远记住,“中山大学”这四个字对于自己一生的意义。你们理所应当为拥有“中山大学”这个名字而光荣和自豪,同时也应该理所当然通过自己的努力,为这个名字增光添彩。
记者:那这种仪式会不会演变成一种狭隘的母校情结的泛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