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林个人能力以外的 李鹏之女李小琳: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图)

2017-10-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身为中国电力国际发展公司首席执行官,又是中国国家领导人李鹏的女儿,李小琳走到哪里都备受瞩目,在访谈时她开诚布公地表示:"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李小琳上环球人物2009016期封面2009年5月底,"气候变化问题全球商业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800多位全球工商界巨头出席了大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致了开幕词.在这些精英当中,有一位气质出众的中国女性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李小琳,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琳在中国电力市场被称为

身为中国电力国际发展公司首席执行官,又是中国国家领导人李鹏的女儿,李小琳走到哪里都备受瞩目,在访谈时她开诚布公地表示:“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

李小琳上环球人物2009016期封面

2009年5月底,“气候变化问题全球商业峰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举行,800多位全球工商界巨头出席了大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致了开幕词。在这些精英当中,有一位气质出众的中国女性格外引人注目。她,就是李小琳,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副总经理、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

李小琳在中国电力市场被称为“一姐”,还曾荣登美国《财富》杂志全球商界女强人榜,被媒体称为“女电王”、“站在国际资本肩上的美女CEO”。记者眼前的她,温文尔雅、自信淡定。坦诚的交流中,让人感受到她话语背后的独特个性。

李小琳之所以备受关注,还因为她有位当过中国国务院总理的父亲。媒体采访几乎都离不开这样的问题: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让你坐到今天这个位置?这其中有家庭的因素吗?

李小琳并不回避,坦率地回答:“我的成长是自己一步一步努力的成果。从大学毕业到去基层工作,从最初的技术员、工程师、科长、副处长、处长、副总裁、到总裁,我一个台阶也没有漏。一个人出生在比较好的家庭,如果没有自己的努力,只靠父辈的影响,即使给了你这个位置,你也是扶不起的阿斗!”

李小琳很自信,她说对于自己而言:“能力之外的资本等于零”。

父亲的“小跟班”

在李小琳心目中,“前辈的荣誉和业绩永远属于前辈。它可以让你感到幸福和自豪,但不会成为靠山。”每每有人提及父亲李鹏,李小琳的言语中总是充满尊敬,她眼中的父亲“意志坚定,生活有目标,做事认真,总是朝目标不断努力。”李小琳说,父母亲并没有刻意去教儿女应该怎样,但在家庭的熏陶下,他们都继承了父母的意志与品格。

李小琳1961年出生于北京,她自称小时候是父亲的“跟班”,十几岁起就跟着父亲去很多电站考察。“当时中国较大的水电站、火电站我都看过,非常熟悉。”父亲头戴安全帽指挥工程技术人员施工的情景,李小琳至今历历在目。“小时候,看到父亲为中国的电力业四处奔跑,我从那时起就萌生了一个念头,长大后像父亲那样,头戴着安全帽下一线,指挥千军万马。”

李小琳跟着父亲下基层访问时,李鹏经常有意带她去当地的特困户家,指着在煤油灯下刻苦学习的孩子给女儿看,教育她要珍惜良好的学习环境,努力学习。

在女儿心中,父亲李鹏是一个非常爱学习的人,即便到了晚年退休以后,也没有停止学习。“父亲参加工作前,就开始每天坚持写日记。退休以后,他准备把这些日记分门别类,分10个不同的类别陆续出版,现在已经出版了好几本。

”李小琳说,整理资料和写作,占去了李鹏大量的退休时间。“有时我回家,看到父亲还在伏案工作,很辛苦。很多事情,他都喜欢亲力亲为,比如坚持自己上网、自己打字。他希望自己能够健康,能够看到未来改革开放的新成果。”

身体好的时候,李鹏还常常在家里看书,锻炼身体,尤其喜欢游泳。每每谈及父母和家庭的熏陶,李小琳脸上总是洋溢着幸福。在父亲的感染下,李小琳也一直坚持写日记。“我把每天点点滴滴的感悟、思考记录下来,把自己所做过的工作、在各种场合的发言和讲话,以及接受媒体访问的内容和各种来信,都一一收集起来。”李小琳曾辑录成多本自编的《心路历程》,“闲时经常翻阅这些东西,每次看都很有成就感,也能自省自励”。

李小琳感到很幸运,她有一个和睦的家庭,“给人的感觉总是暖暖的”。上一辈和谐的婚姻,也影响着她的生活。“母亲(朱琳)有着远大的理想,她是哈尔滨军工大的高才生,曾做过电影演员,但她的理想就是像‘苏拉’一样给大多数人谋幸福。母亲是充满正义感的女性,非常率直、无私,我的直率、有爱心等好多秉性,就是受母亲的影响。”

“母亲和父亲相互敬爱,几十年如一日。母亲每天会给父亲准备常规吃的药。他们一起吃饭,一起看电影,一起讨论事情。有争论的时候,爸爸让妈妈多一点,而妈妈承担家里的责任多一点。”这种家庭氛围延续到了李小琳的小家庭,她说:“我非常庆幸自己有一个和睦的家庭,有一个兄长般的先生和一个朋友般的女儿。

”李小琳强调,自己是公众人物,她愿意承担这份责任,但不希望她的亲人承担这些,不希望社会关注他们,“我希望他们能过安静、健康、自然的生活”。

一盏煤油灯与一辈子的梦想

因为身上永远贴着“李鹏之女”这样的标签,李小琳总被“高干子弟”,“大树底下好乘凉”这样的观念所笼罩。而一位了解李小琳的朋友告诉记者:“如果没有这个特殊的家庭背景,靠李小琳的才华和工作能力,说不定她能收获得更多。”

李小琳听到这些议论,笑了笑,说:“的确,我成长的家庭大家都知道,每个人的成长其实都与家庭和社会分不开,家庭对于一个人很重要。我出生的这个家庭给我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影响。”李小琳向记者回顾了她的成长历程。

“父亲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我从小学习就非常刻苦。”李小琳从少年时期就表现出良好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学习成绩优异,一直在学校担任班长、大队长、团支部书记等职务。“那时候父母工作忙,我13岁就开始当家里的账房先生,父母的工资都交到我手里,我来管一日三餐。”李小琳开心地回忆。

可能连李鹏也没有想到,他带着女儿看贫困孩子学习的情景,点燃了女儿的梦想。“那时候农村还没有电灯,用一个铁皮罐头壳和一绺延伸在外的棉线做成的煤油灯来照明。就是这盏破旧的煤油灯,让我产生一种强烈的使命感,长大以后要把光明撒播到每一个黑暗的角落。这也是我后来学习电力专业,从事电力事业的初衷。”

1988年,李小琳获得清华大学电力系统自动化专业硕士学位。她在电力技术学院当过老师,在华北电力公司当过调度员、技术员、工程师,之后又调入了能源部。身为能源部国际司经贸处副处长,她有机会和世界各地的优秀管理者接触。

“从一个单纯的技术型工程师转变成懂技术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我发现自己急需‘充电’和知识更新。”第二年,李小琳有机会考入了联合国一个援助项目,去美国麻省理工大学斯隆商学院学习管理。据资料记载,斯隆商学院的名气和影响力一度超过了哈佛商学院,克林顿在担任美国总统期间所倚靠的经管智囊团成员,多半出自这里。

“我倍加珍惜这次学习的机会,那两年成为我企业管理的新起点。”两年后,李小琳感叹自己如同脱胎换骨,后到电力部工作的她,做了经贸处处长。

“海归”后不久,李小琳从一个文件中发现,境外有人想利用中国电力行业的概念做基金。这种在国外投资领域俗称“炒概念”的伎俩,被李小琳识破了。她马上给当时的电力部长呈报告:“国家发展需要电力先行,但尚缺资金,资金缺口至少2000个亿,建议在境外成立一个受法律保护的规范的公司,即成立‘正规军’,把国际上大的基金、财团吸引到我们这里,参与中国的电力建设。

”李小琳的建议得到了电力部的肯定,她被抽调组建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并担任筹备组组长。

回顾那段经历,李小琳坦言:“当时有独上高楼的茫然,你去做,却不知道怎么做,在未知中寻找出路。”她没有想到,这条路自己闯了整整10年,经历了“一波三折”。“一波”是在成立公司时,虽说建议被采纳了,但从和国家各个部委打交道,到最后确立去香港成立公司,差不多用了两年时间。

而所谓“三折”,是之后找境外资金投入电力市场,中间有3次时机,却都因为观念、政策等因素一次次错过。第一个上市的时机是1997年。那年香港回归,香港股市上的中国概念红筹股很火。

但资产“零利润”注入,却让上市成了没有依托的幻想。错失机会,李小琳立刻寻找第二次时机。她提出引进战略投资伙伴,然后再上市。从做好方案到报批,转眼到了1998年,一场金融风暴,又让上市泡汤了。

李小琳说:“当时,我们的资产负债率已达到96%,这是个非常危险的财务状况。”她与同事们一起穿梭于香港各大银行之间,调整债务结构,化险为夷。眼看第三次机会到了,然而又因为企业根基不牢,还是没能上市。

直到2004年10月15日,中电国际旗下中国电力终于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交易。那时,香港各大媒体刊登的一幅照片中,被昵称为“红衣美人”的李小琳正在接电话。接电话的那一刻,正是李小琳进入香港联交所的前一分钟。

电话里说,李总,今天大市不好。李小琳镇定自若地回答,“基于我国的经济形势,基于我们电力的形势,基于我们母公司强有力的支持,我们一定会给股东一个满意的合理的回报!”说着,李小琳举起了手。香港报纸把她这个手势解读为“股市升”的好彩头。那天在大盘唱跌的情况下,中国电力升了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