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时代樊兵 大学时代的看球记忆

2017-08-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98年,我正在南京读大学,在位于长江北岸浦口的分校念大一.为了能看上当年的法国世界杯,宿舍的同学集资买了台电视.每人凑了400元,一共1600元,买了台海信牌的电视机.电视买回来以后,宿舍就像过节一样,楼道里万人空巷,全跑到我们屋里来了.因为时差的原因,比赛通常都是在北京时间夜里举行的,那个时候,大学宿舍晚上10点半之后,是会断电的,只剩下楼道的路灯亮着.有同学专门买了一种特殊的灯头,侧面带一个电源插孔.就这样,夜里等宿管大爷巡视完楼道回去睡觉后,我们悄悄地换上这个灯头,把电线引到屋里,就大

1998年,我正在南京读大学,在位于长江北岸浦口的分校念大一。为了能看上当年的法国世界杯,宿舍的同学集资买了台电视。每人凑了400元,一共1600元,买了台海信牌的电视机。电视买回来以后,宿舍就像过节一样,楼道里万人空巷,全跑到我们屋里来了。

因为时差的原因,比赛通常都是在北京时间夜里举行的,那个时候,大学宿舍晚上10点半之后,是会断电的,只剩下楼道的路灯亮着。有同学专门买了一种特殊的灯头,侧面带一个电源插孔。就这样,夜里等宿管大爷巡视完楼道回去睡觉后,我们悄悄地换上这个灯头,把电线引到屋里,就大功告成了。

其他宿舍的,包括同楼别系的人,也闻讯跑了过来。屋子里坐得满满当当的,连上铺都坐了四五个人。南京的夏天潮湿、闷热,大家挤在一起汗流浃背。为了不让宿管发现,电视的音量调得很低,遇到进球的时候,大家捏紧拳头,像敲鼓一样,双手不停挥动,但双唇紧闭,生怕叫出声音被外人发现。

有同学实在忍不住了,就钻到被子里喊。听同学说,后来宿管大爷也知道了我们看球的事,有一回深夜,同学上厕所回来,看到大爷走到我们屋外,透过门缝往里看了几眼,然后又离开了。

我们在分校待了两年,上大三的时候,就搬回了位于市中心的本校。和分校比起来,本校地方小多了,宿舍也从分校的4人一间,变成了8人一间。2000年的夏天,欧洲杯来了。两年前,那台集资买的海信电视,也和我们一起,从分校来到了本校。但本校的宿舍太挤,加上临近期末,怕影响其他同学休息,不方便在宿舍里看球了。

那个时候,已经有同学在外面租房住了,和现在的合租差不多,租的是离学校不远的居民楼。我们把电视搬到了一位同学租住的小屋,准备开始“看球蜜月”的美好时光。大家到便利店买了啤酒还有瓜子等小吃,夜里每当球员进场曲响起的时候,就着啤酒,真是一种享受。

本以为在出租屋里看球,比宿舍里要自由,有时比赛到精彩处,不免吼叫两声。这一叫却引来的房东的不满,房东是位老太太,她自己住一间屋子,另外两间出租,每个月能收几百元的房租。

几天后,去同学那里看球,发现闭路电视线的插口被人用布缝了起来,而且缝了好几层,严严实实的,扯都扯不开。同学看到后,说是房东老太太干的,主要怕晚上看球太费电。无奈之下,大家只好把电视又抬回宿舍。路上,球赛已已经开始,路过街边大排档时,不时向电视的方向张望,看看比分多少了。

好几个晚上都不能看球了,这可憋坏了大家。天无绝人之路,很快有人就发现了一个地方——冲凉房。那时的宿舍,每层楼的厕所边都有一个冲凉房,墙边立了两排水莲蓬,之间没有隔断,冲凉洗澡的时候,大家基本可以把别人从上到下打量个遍。

和现在的学生宿舍不一样的是,当年的冲凉房,只有凉水没有热水。最关键的是,冲凉房天花板上,有一盏白炽灯,晚上是一直亮着的,换一个特殊的灯头上去,就可以把照明的电引下来。于是,大家搬着电视,还有凳子,到了这里,开辟了看球的第二战场。

记得当年决赛法国对阵意大利那场,就是在冲凉房里看的,空气里充满了潮气,还夹杂着些霉味。当法国队的维尔托德在补时阶段打入扳平一球时,“哇——”大家都异口同声地叫了起来。

这一喊叫,和在洗澡时冷不防被身边的同学从头顶浇了一盆凉水发出的叫声如出一辙。没过多久,在随后的加时赛中,特雷泽盖凌空抽射为法国队打进金球,大家又是“哇——”地一声,这一声,就像是洗完冷水澡后,全身不觉得冷反而暖意升腾,一种快感在全身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