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尖峰时代的清华 读《一个时代的斯文:清华校长梅贻琦》

2018-03-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提起清华大学,梅校长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清华大学的前身,只是一个没什么名气和学术地位的留美预备学校,梅贻琦先生就任清华校长之后,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开创了清华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使清华声名鹊起,成为与北大齐名的高等学府.<一个时代的斯文:清华校长梅贻琦>一书,恰逢清华百年之际出版,是对梅贻琦先生最好的纪念.    2011年4月26日是清华大学的百年华诞,百年清华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为中华民族贡献出了那么多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术大师,百年之后的今天,当我

    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提起清华大学,梅校长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存在。清华大学的前身,只是一个没什么名气和学术地位的留美预备学校,梅贻琦先生就任清华校长之后,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就开创了清华历史上的黄金时代,使清华声名鹊起,成为与北大齐名的高等学府。《一个时代的斯文:清华校长梅贻琦》一书,恰逢清华百年之际出版,是对梅贻琦先生最好的纪念。

    2011年4月26日是清华大学的百年华诞,百年清华创造了中国教育史上的奇迹,为中华民族贡献出了那么多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术大师,百年之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望清华大学那个群星灿烂的黄金时代时,都会不由自主地向一位师者投去无限敬仰的目光,这位师者就是清华老校长梅贻琦先生。

    梅贻琦先生是清华的象征,清华是他生命的一部分,也是他文化理想的实践地,正因为有了梅贻琦先生的努力,清华才迎来了群星灿烂的历史时期,成为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八年抗战中,梅贻琦先生兼任西南联大校务委员会常委、主任,创造了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奇迹。晚年在台湾创建新竹清华园,奠定了新竹清华大学的基础,可以说,他的一生都贡献给了清华,他不愧为是清华的“终身校长”。

    梅校长留给我们的另一份重要遗产,就是他的教育思想、办学理念,直到现在,他的办学理念仍然不过时,现在一些高校,不惜贷款去大搞校园建设,仅一个大门就花上百万元,这样的新闻总能让人想到梅校长的那句至理名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梅贻琦先生所倡导的这种传统,早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一种理念,遗憾的是当下一些大学的做法却与这种理念背道而驰。在教学实践中,梅校长推行教授治校方略,倡导学术自由,从而使校政井然有序,学术空前繁荣。

“昔日之所谓新旧,今日之所谓左右,其在学校,应均予以自由探讨之机会,情况正同。此昔日北大之所以为北大;而将来清华之为清华,正应于此注意也。”(梅贻琦语)

    梅校长不仅以其学术思想及教育理念影响了一个时代,也以其人格风范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权高位重,却一生清贫,以至于太太不得不摆地摊儿赚点钱维持家用开支;他有着极强的原则性,就是对待自己的亲属,也丝毫不客气,他的侄子梅祖武曾经报考清华大学,但成绩不够,梅贻琦没有动用自己的权力为侄子走后门,侄子无奈地去了北洋大学;几年后,他的小女儿梅祖芬也报考清华大学,成绩同样不合格,梅贻琦依然坚持原则,梅祖芬去了燕京大学;晚年在台湾,他一直把一个手提包带在身边,他逝世后,人们打开那个手提包,发现里面装的是清华基金的账本,一笔笔来往账目,清清楚楚,不差分毫。

在清华的多位校长中,能够架构起如此完美的人格平台的,恐怕也只有梅贻琦先生一人。

    1962年5月19日,梅贻琦先生在台湾去世,人们把他安葬在他亲手创办的台湾新竹清华大学,他的墓地被称为“梅园”,墓地周围的树木被称为“梅林”,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不约而同地来到这里纪念他,表达对一代杰出教育家的追思和敬仰。

“回首故园清绝处,堂前古月伴孤松。”斯人已去,怀念依然,国学大师毛子水先生的怀念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我尝独居深念,觉得要使我们在文化上能够和世界文明的民族并驾齐驱,唯一的方法只有努力于教育。

所谓‘努力’,并不是虚张声势的宣传,亦不是自欺欺人的表面工作,乃是遵循正直的大道切切实实,一丝不苟地做去。能够这样做的教育家,半世纪来,我们国家里为数极少;而月涵先生则是这个极少数人中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