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开朗基罗雕塑"昼夜暮晨"被翻制(图)

2018-01-0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皮耶罗·瓦努奇美术学院院长马里奥·朗皮尼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其中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成就最

皮耶罗·瓦努奇美术学院院长马里奥·朗皮尼在现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其中米开朗基罗的雕塑成就最大。“昼夜晨暮”是他成熟期的作品,与他其他圣经题材作品“大卫”“哀悼基督”不同的是,这组人体塑像反映了他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昼”与“暮”是强壮的男性,“夜”与“晨”则是妖娆的女性,用性别来比喻人类生命各个时期的特征,米氏进入中年后,似乎想在理性深处体现雕塑的深刻内涵。

午后的光线十分透亮,尚未打磨上蜡的青铜像呈深褐色,人体各个部分的肌肉骨骼虽然没有米氏大理石原作细节那么丰富,但神韵、情绪已张开与展露。“昼”是个年迈的男子,转过身似乎刚睡醒,右手在背后支撑着身体,眼睛向前方凝视。

“夜”是一个身材曼妙的女郎,但腹部的肌肉似乎因生育而松弛。她右手抱头沉睡着,脚下的猫头鹰在迎接黑夜降临。“晨”也是女人,丰满、结实,但从昏睡中挣扎苏醒的样子并没有快乐。“暮”是一个肌肉强壮的男子,可他表情十分沉凝,或是沉浸在沧桑的回忆中。这组雕像具有浓厚的不安、紧张以及叹息的情绪,也许与作者心灵深处艺术复兴的理想破灭相吻合。

翻制雕塑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艺活,如果没有对原作者精神与生活的了解与理解,可能就难以表达出原作的精气神。见记者围绕着半成品打量,小玛斯姆向记者介绍了他身边更多与米开朗基罗相关的细节,他指着远处一座乳白色的山峰说,那就是意大利最著名的卡拉拉大理石矿,米氏当年来这座小镇就是为了给教皇采集大理石,“你看到山上有一个洞口吗,那就是米开朗基罗挖的。

”记者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果然看见了一件件享誉世界的伟大作品的原材料产出地。

在米氏当年喝咖啡的小镇广场,旁边一家卖烟斗的小店店主听说中国记者来采访米开朗基罗,兴奋地跑出来,赠送了几件精美的图片等纪念品。这里留有雕塑家的气息。在这种气息中,小玛斯姆表示自己十分虔诚。“我还复制过大卫像、掷铁饼者像等等。

但那些都是复制,不是根据原模翻制。这次我不仅不能失真,不能把但迪的翻制像损坏,而且还要把大师原作的艺术创造力表达出来。”他憨厚地搓着手,紧张地说:“我都起鸡皮疙瘩了,我可能过度精神集中了,每天都觉得米开朗基罗在看着我。”他不由自主地笑起来。(张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