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光南的女儿 一个意味深长的文化符号——施光南大剧院背后的故事

2017-05-2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一个意味深长的文化符号--施光南大剧院背后的故事南岸新闻南岸一个意味深长的文化符号--施光南大剧院背后的故事(记者 余欧)说起南滨路文化产业的新地标,首推施光南大剧院,以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名字命名,无疑为这一建筑涂上了厚重的人文色彩.施光南祖籍浙江金华市,1940年出生在重庆市南岸区南山,父亲施复亮是共青团早期领导人,为儿子取名施光南寓意为"为南山争光,光耀南山".1946年的初夏,施光南5岁,报名参加小学生音乐比赛,以一曲自编的儿歌,赢得热烈掌声,"春天到了,桃花开开,小鸟

一个意味深长的文化符号——施光南大剧院背后的故事

南岸新闻

南岸

一个意味深长的文化符号

——施光南大剧院背后的故事

(记者 余欧)说起南滨路文化产业的新地标,首推施光南大剧院,以人民音乐家施光南的名字命名,无疑为这一建筑涂上了厚重的人文色彩。

施光南祖籍浙江金华市,1940年出生在重庆市南岸区南山,父亲施复亮是共青团早期领导人,为儿子取名施光南寓意为“为南山争光,光耀南山”。1946年的初夏,施光南5岁,报名参加小学生音乐比赛,以一曲自编的儿歌,赢得热烈掌声,“春天到了,桃花开开,小鸟飞飞,黄莺在树上叫。它们快活,我也快活,大家都快活。”这首叫《春天到了》的儿歌,歌中所唱的花儿鸟儿,都是南山秀美风景给予施光南的灵感,他的这首”处女作”,获得了评委的高分,拿到了比赛小学低年级第二名。

施光南一生创作了多首抒发大众心声的现代民歌,他创作的《在希望的田野上》、《祝酒歌》、《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等一大批优秀作品,成为经久不衰的时代之歌。

1984年5月施光南再次回到南山,故里重游,看到南山鲜花吐艳,万紫千红的美丽景色,不禁感慨万千,他与著名诗人、词作家梁上泉来到南山后,两人合计,很快就完成了《山城的花冠》词曲创作,这首歌随即在重庆迅速传开,好评如潮。

施光南去世后,祖国和人民没有忘记他,给予了他最高的荣誉,文化部追授他为“人民音乐家”,重庆人民在南山植物园中的蔷薇园内修建了施光南音乐广场。今年,是人民音乐家施光南诞辰75周年和逝世25周年,我区得到施光南遗孀洪如丁女士的支持和同意,将已经建成的大剧院正式命名为“施光南大剧院”(原拟名江南大剧院),迈出了文化产业打造南岸特色品牌的第一步。

据介绍,施光南大剧院将以“人民音乐家施光南及其代表的艺术文化”为品牌核心,以大剧院“雅俗共赏的演艺文化”为品牌主题,“南滨路周边旅游、文化产业”为品牌外延构成立体品牌价值体系。

正式投入运营后的施光南大剧院不仅是一个地标性建筑,更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文化符号,也是我区延续文化产业发展的一座丰富、多元、多层次的“精神驿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