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春雨事件始末 从韩春雨事件看影响因子迷信之误人

2017-12-30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影响因子的江湖故事已经讲了八回,当然还未讲完,不过因为最近突然出了一件与影响因子有密切关系的新鲜事,所以这次要插叙一节"外传".韩春雨事件最近越闹越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有关报道连篇累牍,有人认为此事"正大踏步向丑闻迈进".我既不想判断韩春雨造假与否,也不打算对涉事各方进行任何道德评价,而是想对事件中某些尚未引起注意的细节进行解读.我的奢望是,不管此事尘埃落定时是何种结果--韩春雨成功了,或韩春雨造假了,或不了了之了,我下面的解读都仍然能够成立.做科学实验,实名有

影响因子的江湖故事已经讲了八回,当然还未讲完,不过因为最近突然出了一件与影响因子有密切关系的新鲜事,所以这次要插叙一节“外传”。

韩春雨事件最近越闹越大,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上,有关报道连篇累牍,有人认为此事“正大踏步向丑闻迈进”。我既不想判断韩春雨造假与否,也不打算对涉事各方进行任何道德评价,而是想对事件中某些尚未引起注意的细节进行解读。我的奢望是,不管此事尘埃落定时是何种结果——韩春雨成功了,或韩春雨造假了,或不了了之了,我下面的解读都仍然能够成立。

做科学实验,实名有那么难吗?

2016年5月2日,河北科技大学副教授韩春雨,在《自然·生物技术》(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杂志的专业子刊之一)上发表论文,宣称他成功利用NgAgo进行基因编辑,他的这种基因编辑工具与目前实验室最为流行的基因编辑工具CRISPR-Cas9各具优势。

此事经国内媒体报导之后,韩春雨顿时名声大噪,立成“网红”,他论文中所说的这项工作,甚至被说成是“诺贝尔奖级别的工作”。

据说韩春雨论文发表之后,许多国内同行纷纷与他联系,希望重复并跟进他的工作。但是不久之后就出现越来越多的关于他的实验无法重复的质疑。

8月3日,河北科技大学对《人民日报》采访记者承诺,韩春雨将在一个月内“采取适当形式公开验证,届时将有权威第三方作证”,但这项承诺至今未能兑现。

到10月10日,《科技日报》报道了韩春雨接受记者的访谈,韩春雨对记者表达的意见中包括:一、他自己“没有必要自证清白”;二、质疑他的实验无法重复的人都没有实名,“他们要是愿意实名出来,我们就让重复实验成功的人实名出来。”

到这里就有深度解读的必要了:为什么试图重复韩春雨实验的人,无论是对媒体表示自己无法重复的,还是韩春雨宣称能够成功重复的,到那天为止——离韩春雨论文发表已经超过整整五个月了——都不肯让别人知道自己是谁?想想看,做科学实验嘛,体面,光荣,崇高,又不是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实名有那么难吗?

13个团队与韩春雨的巨大反差

也许是韩春雨对《科技日报》记者表达的关于“实名”的意见在10月10日见报之后刺激了一些学者,也许只是时间上的巧合,第二天的媒体上,就报道了13位国内重复韩春雨实验的科学团队的负责人,实名指证韩春雨的实验无法重复。

让我们先将这13位学者排列出来,看看能够解读出什么信息:

这次愿意站出来发表公开声明的13位学者依次是:

总共12个团队,13名教授(研究员)。这12个团队中,中国科学院4个,北京大学3个,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温州医科大学各1个。中国科学院下辖各研究所,作为中国科学研究的“国家队”那是毫无疑问的,而上述6个大学中,5个都是目前中国大学等级最高的“985高校”,只有最后的温州医科大学是“省属普通高校”。

再让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韩春雨和他所属的学校吧:河北科技大学也是一所省属高校,韩春雨还只是一个副教授。

想想这个“盛况”,难道没有一点奇怪吗?十多个中科院和“985高校”的大教授和他们所负责的科研团队,都在重复一个省属高校副教授的工作?

借用金庸武侠小说中描绘的江湖图景,这些大教授即便没达到少林方丈、武当掌门的名位之尊,至少也都是“名门大派”中的高僧高道一流人物吧?这样的人物会去练一个类似海沙帮小头目的武功?

也许这就是大家五个多月都不肯实名的隐秘原因吧?大家都在悄悄练呢。

估计江湖上最近在练“NgAgo神功”的大人物,应该远远不止这次愿意站出来实名指证的13位——还有不愿意出来实名指证的呢?还有如韩春雨所宣称的能够重复实验的呢?

影响因子迷信遮蔽常识催生幻想

接下来的问题当然就是:“名门大派”的高僧高道们为什么会一窝蜂去悄悄练一个海沙帮小头目的武功?

本来在正常情况下,依据常识是不会出现这种“盛况”的。我的一个已毕业的博士听到韩春雨“诺贝尔奖级别的工作”的最初反应是:这种实验挺费钱的,韩春雨所在的学校恐怕没有条件支撑吧?所以他倾向于不相信韩春雨论文所说的成果。这其实就是常识,这种常识本来在很多情况下可以让人们作出比较正确的判断。

可是,这次海沙帮的“NgAgo神功”有“琅琊阁”的背书,情况就大不一样了!韩春雨的论文发表在Nature Biotechnology杂志上,这家杂志2016年的影响因子是43——要知道在中国名声如日中天的Nature杂志这次也只有38!这么高的影响因子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它在全球八千多种SCI杂志中排名第五!

在极度顶礼膜拜影响因子的中国科学界,论文发在这样的“国际顶级科学期刊”上,足以震晕一大堆“名门大派”的高僧高道们,它甚至把饶毅教授和邵峰院士这样的人物也镇住了,使他们成为第一批“对韩春雨的科研工作给予正面评价的科学工作者”。

当他们两人也认为韩春雨所在的河北科技大学的某些做法已经“欠合适”之后,在9月21日致河北科技大学校长的信中,谈到他们当初肯定韩春雨工作的原因:“鉴于韩春雨的工作经过严格的同行评议发表在严肃的国际学术期刊Nature Biotechnology上,且未有同行看出论文有任何明显问题,根据我们自己的学术背景,我们按照国际学术惯例正面肯定了韩春雨的工作。

”显然,杂志全球排名第五的极高影响因子,不可能不影响他们对韩春雨工作的判断。

那么,河北科技大学让饶毅教授和邵峰院士感觉“欠合适”的又是什么事呢?他们在致校长的信中指出,是学校对韩春雨“过高或不必要的支持”,包括在开学典礼上热捧韩春雨、为他“继续争取2亿以上的经费”等。

其实河北科技大学的做法不难理解:最近江湖盛传,教育部要废除985、211,以“双一流”取而代之,正在节骨眼上!省属高校多年来被“教育部直属高校”、211高校、985高校,还有更高的所谓“C9”(第一批985高校)层层压在头上,积怨久矣。对于普通省属高校来说,“一流大学”固然无望,但“一流学科”却开了方便之门,河北科技大学正是宣称要建设“基因编辑领域的一流学科”,决定用韩春雨豪赌一把。

加入这场赌局的还有河北省,“2亿以上的经费”就是河北省许诺的;7月13日,韩春雨发表论文才两个月,就当选为河北省科协副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也闻风而动,立项资助韩春雨“基因编辑技术的完善及应用研究”100万元……

这一切的源头,就是影响因子!

现在,只有韩春雨成功,才能为影响因子挽回一局。

作者简介

江晓原,1955年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院长。

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天文系天体物理专业,1988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1994年中国科学院破格晋升为教授。1999年春调入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

已在国内外出版专著、文集、译著等90余种,并长期在京沪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发表大量书评、影评及文化评论。科研成果及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话说科研评价

“影响因子崇拜”是怎样形成的

附同济大学学报主编声明

迷信期刊影响因子给高等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学术评价方法的是与非: 从影响因子说开去

2015影响因子Excel版(附中国SCI杂志)

影响因子被严重误用 科学界改革评价标准——汤森路透表示将使该评价指标更加透明

“远望智库”聚焦前沿科技领域,着眼科技未来发展,围绕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科技安全、知识产权等主题,开展情报挖掘、发展战略研究、规划论证、评估评价、项目筛选,以及成果转化等工作,为管理决策、产业规划、企业发展、机构投资提供情报、咨询、培训等服务,为推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和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