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若甫绑架案纪实 《法治进行时》―《吴若甫被绑架案侦破纪实》

2017-07-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吴若甫被绑架案侦破纪实,请听徐滔讲述对那惊心动魄的22小时的体会.主持人参评节目情况说明2004年2月3日凌晨1点,著名影视演员吴若甫被绑架.在随后的22小时中,北京民警缜密侦查,全线出击,力破此案,吴若甫被成功解救.而<法治进行时>作为唯一被允许随警采访报道此案的媒体,精彩纪录了这起案件的侦破过程,并与侦查员一起经历了生死考验.节目播出后,有专家评论说,这是近年来公安题材纪录片的经典之作.而作为始终在一线作现场主持的我,通过此案也对现场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有了更深的体会.现场主持人是现场的灵魂法

吴若甫被绑架案侦破纪实,请听徐滔讲述对那惊心动魄的22小时的体会。

主持人参评节目情况说明

2004年2月3日凌晨1点,著名影视演员吴若甫被绑架。在随后的22小时中,北京民警缜密侦查,全线出击,力破此案,吴若甫被成功解救。而《法治进行时》作为唯一被允许随警采访报道此案的媒体,精彩纪录了这起案件的侦破过程,并与侦查员一起经历了生死考验。节目播出后,有专家评论说,这是近年来公安题材纪录片的经典之作。而作为始终在一线作现场主持的我,通过此案也对现场主持人的角色定位有了更深的体会。

现场主持人是现场的灵魂

法治节目的魅力就在于真实的现场感。这就要求节目必须做到两点:第一,零距离贴近现场;第二,抓住独特细节再现现场感觉。在贴近的过程中,第一个障碍就是危险,当迈出一步就有生命危险时,你敢不敢豁出去?这时,我认为:要想记者做到,主持人必须先做到。

正是在我的带领下,我们在离主犯王立华1米的距离上,拍摄到了制服王立华并抢下手雷的惊险一刻,(当时,只是兴奋,过后才知那是颗压发式手雷,一按就炸。)。我们和特警队员一起摸黑翻墙进入犯罪嫌疑人的窝点。在整个行动结束后,记者对我说:“徐滔,看到你冲在第一个的身影,我们也充满了勇气。”其实,我也认为这不是主持人必须要做的,但只要做到了,就会有特殊的效果。

另外,在随警作战采访的过程中,光有豁出去的勇气,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在危险中保持冷静和机敏。在此次行动中,我一直负责调度记者,调度机位。因为这种时候,有的场景一旦漏拍,就无法弥补。而在摄像疲于拍摄的情况下,主持人做这一工作有优势。

比如,我及时捕捉并叫摄像拍下了市局副局长阮增义与王立华的对话,王立华在拖延时间时阴险的笑容,以及当时看似与本案无关的王立华与女朋友会面的过程等等。后来播出的效果证明,正是这些细部刻画,才使得这起案件的报道淋漓尽致,震撼人心。

而我也更深刻的认识到:现场主持人绝不是一个简单的解说员,而必须是在现场把握全局的灵魂人物。因为,如果你不把握全局,到时候你就根本不知道最该说什么;如果不在现场把握每一个制作环节,节目就不可能实现层层加分的精品流程;不在现场把握全局,也就不可能随着瞬息万变的现场,进行即兴创作,节目也就不可能有灵气。

精彩解说,来自全身心投入

主持人的最重要工作是在现场随时向观众讲述案件的进程,而观众除了想知道案件的进展,还想感受到侦破现场的特殊气氛。好的主持人就能带给观众这些。但要想在紧张的现场提炼出准确的语言,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比如,最开始对吴若甫绑架案件的介绍就等不及写稿子,只是在赶往酒吧的路上组织了一下语言。

另外,在专案组门前的两段现场报道都没有时间写稿子,而且要从纷繁的线索中整理出重点,这对主持人的判断力、语言组织能力都是极大的考验。

另外,我感觉光说清楚还不行,一定还要说位、说出彩儿来。对此,我也进行了积极的努力。比如,当侦查员冲进关押人质的窝点,解救出吴若甫时,面对被眼前一切惊呆了的吴若甫,我突然想到了他的成名作《牵手》,以此安慰他“今后,生命将永远和你牵手!

”果然,听到这话后,吴若甫的表情一下就鲜活了起来。再有,当解救成功,所有人都感到倦意,松了一口气时,我突然想起今天是立春,是春天到来的第一天,于是我把它作为了我主持人的结束语――“在经历了惊心动魄的二十几个小时后,我们突然感觉到,今天本来就是个让人们感觉到温暖的日子。

因为,今天是2月4日,也就是正月十四,是立春。刚刚过去的二十几个小时前,北京刑警已经用他们特有的祝福,为京城平添了几分春意。

”这些话语虽然很平和,但放在了刀光剑影的刑侦现场残酷背景下、生离死别的刚硬线条中,就特别显出主持人作为女性细腻的关注点和因势利导的表达技巧。也正是这些即兴发挥的现场语言,使主持人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上就是吴若甫绑架案现场主持的一些体会。对于电视,看得见的永远是画面,看不见的永远是控制。在这次报道中,虽然案件的进程,我不能控制。但进程的表现力度,全在于我们的把握是否成功。我喜欢做现场主持人,是因为现场有一种独特的魅力,让我能超越自己,让我和观众贴得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