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长尉俊东的妻子 陕西省榆林市代市长尉俊东:以抓质量合力促经济发展质的飞跃
“要打破一味追求高速增长的惯性思维,把提高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主动力,把转型升级作为结构调整的主抓手,全面推进榆林经济迈向中高端,走进质量时代。”从榆林神木县委书记出任榆林代市长,尉俊东正在全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发展。他的目标是要提升榆林质量,塑造品质榆林,让更多的“榆林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榆林市连续10年经济总量位居陕西省第二,仅次于西安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7年位居该省第一。“榆林是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凭借丰厚的资源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但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这些已经成为制约榆林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面对成绩的同时,明显感到尉俊东肩上的压力,他说,“我们必须承受过去经济发展井喷式增长到经济增速回落及波动带来的压力,必须承受资源依赖和投资拉动粗放式发展面临的结构调整压力,必须承受多年来经济高速发展积累的一些隐性风险显性化带来的压力。”
“压力要变动力,榆林就要带头转型,要把推进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作为调结构主攻方向。要实现有质量的转型升级,要通过建立高标准,完善产业链,最大程度利用好能源,推动产业高质量的发展。
”尉俊东介绍说,在这些方面榆林已经做了很多尝试,并取得了实效。靖边园区煤油气资源综合转化项目、中煤榆横煤制烯烃项目等两个超百亿元资源深度转化项目建成投产,这一项目被列为联合国“清洁煤技术示范推广项目”;兰炭在高炉喷吹、民用清洁燃料等领域应用取得新突破,已形成原煤-兰炭-电石、原煤-兰炭-铁合金、原煤-兰炭-煤焦油-清洁燃料油、原煤-兰炭-煤气-金属镁、原煤-兰炭-煤气-发电等综合循环产业链条,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
各大产业园区建设特色突出。榆神工业区入围全国化工园区20强,锦界工业园成为陕西省唯一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榆林市共建成新能源项目32个,风电、光电并网装机容量达158万千瓦,百万千瓦风电基地全面建成。榆林市入选国家第一批新能源示范创建城。科技创新有新突破,成立该省第一个产学研合作联盟,建立企业研发中心、实验室50家。
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5%。“榆林不光是能源大市,在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也有巨大潜力和优势。”尉俊东分析说,榆林土壤、光照、温差等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使榆林能够生产出高品质的杂粮、薯类、蔬菜、肉类产品。
“五个百强”建设扎实推进,该市现代农业园区数量、旱地全膜双垄沟播玉米面积、农产品质量安全实验室建设及检测能力、土地流转面积、家庭农场总数、高级职业农民认定总数6项指标位居该省第一,成为全国唯一实行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整市推进的地级市。
“产业发展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让尉俊东欣慰的是,榆林首个国家级检测中已经开工建设。他告诉记者:“国家煤及盐化工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立足高起点设计、高标准建设、高质量运行,真正建立起覆盖煤、油、天然气、盐及其化工产品的跟踪检测研究及质量监督检验能力。
要把榆林国家级检验中心搭建成为公共服务平台,开展好第三方检验服务和技术咨询,为煤及盐化工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
“质量”成为了尉俊东衡量发展成效的重要尺度之一,“推动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是市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经济发展要从追求量向追求质转变,人才转型、思维转型、理念转型是根本。通过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树立质量优先的理念,形成抓质量的合力,夯实质量的基础,这样我们才能确保榆林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才能确保榆林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中国质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