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海人寿曾海燕 前海人寿管理团队三年大换血 原12人高管8人离任

2017-10-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时临年末,各项业务已近收官之际,然而,保险江湖中暗流翻动,险资的悄然出击,吹皱一池春水.7月以来,宝能系旗下的钜盛华公司及前海人寿,通过二级

时临年末,各项业务已近收官之际,然而,保险江湖中暗流翻动,险资的悄然出击,吹皱一池春水。

7月以来,宝能系旗下的钜盛华公司及前海人寿,通过二级市场多次举牌,砸300余亿元将万科20%的股份揽入怀中,一举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

而日前王石、郁亮的数度发声表态,宝能系的隔空还击,还有市场舆论的唇枪舌剑……事态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到底,被郁亮视为“敌意收购”、被王石称作“信用不够”的宝能系,其背后掌舵人姚振华的行事风格如何?成立仅三年、保费收入即突破500亿元的前海人寿,在狂飙突进的背后藏着怎样的隐忧?

总经理“三年三任”、高管人员“换血”频繁,分支机构扩张速度异常迅猛、过度依赖高现金价值保险,在不少保险圈内人看来,前海人寿是个逾矩者。但在姚振华看来,这些都不过是 “宝能系”打造其地产王国、金融全牌照版图中的一步落子。

下述,21世纪经济报道尝试还原,前海人寿三年多以来的发展路径。

“三年三任”总经理

回溯45个月前,2012年3月,前海人寿正式挂牌开业,其时保监会核准了姚振华、孙伟光分别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其时在保险业摸爬滚打多年的孙伟光已是第三次参与筹建新保险公司。

孰料,转战前海人寿后的孙伟光,在任职尚不到1年后随即离职,转战其时在寿险公司中保费总收入仅倒数第五的华汇人寿。

个中缘由众说纷纭,既有声音指“董事长姚振华并不尊重职业经理人的专业性、不尊重保险业的运营规律”,从而迫使以孙伟光为核心的创始团队相继离职;亦有市场猜测孙伟光“是投奔原新华人寿老领导关国亮去了”。

随后,原泰康人寿副总裁傅杰于2013年11月赴任前海人寿总经理,一同加盟的还有董事会秘书曹渝、审计责任人韩慧群、财会部门负责人乔宗利等人。

然而,新任高管团队的稳定性依然存疑。在上任不到半年的时间,坊间即传出傅杰出走的传闻,2014年年底傅杰即再转任昆仑健康险任总经理。

“过去两任总经理在前海人寿体系内并无真正的话语权可言,包括大额报销权限的审批、业务拓展进度厘定等事项,均由姚振华拍板定夺。”一接近前海人寿的知情人士透露。

自傅杰出走后,前海人寿总经理的职位空缺了大半年之久。直至2015年7月,新任总经理刘宇峰才空降前海人寿。刘宇峰,自2005年起任工商银行深圳分行授信审批部总经理,2010年起任工商银行深圳分行行长助理,2012年升任分行副行长兼前海分行行长。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负债状况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工商银行在2012年-2014年期间,向宝能控股发放贷款合计逾18亿元,约占宝能控股的金融机构借款余额的10%。

“刘宇峰扎根工行深分系统已逾十年,他与姚振华关系密切,这在工行深圳分行系统内几乎是人尽皆知,不算啥新鲜事。这次姚找他过去任前海人寿总经理,可谓是找到了一个知根知底的熟人。”工商银行一内部人士如是称。

此外,刘宇峰在工行深圳分行的“旧部”——孙磊,亦于同期入职前海人寿并任资产管理中心副总监,为股权投资能力专业责任人、不动产投资能力专业责任人。

高管团队“换血”频密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梳理发现,迄今,前海人寿12位高管名单中,2012年开业时任职至今的仅剩余4位:沈成方、姜燕、曾海燕和李学成。

其中,曾任平安人寿总精算师的沈成方,是前海人寿的筹建元老之一,其时姚振华委任他快速组建产品、精算团队。

同属元老级别的姜燕、曾海燕,原均于合众人寿担任副总裁的职务,2012年双双跳槽到前海人寿,曾海燕主管负责IT运营和风险管控业务板块。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底到2014年前海人寿新任职的高管有6位,其中包括目前仍然在任的副总经理周冬梅、总经理助理王凤杰、总经理助理袁敏;2015年下半年新任职的两位高管,分别是总经理刘宇峰和副总经理高安凤。

本报记者了解到,在加盟前海人寿前,周冬梅原任深圳市保监局局长助理。

而最新加盟的高安凤,曾任中国人寿(海外)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和香港分公司原总经理。她于日前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前海人寿已向保监会申请设立香港子公司。

盘点完那些在任的高管,21世纪经济报道留意到,除了“三年三换”的总经理外,这些年前海人寿高管团队的“换血”现象亦频密出现。

如原太平人寿上海分公司总经理马玉春,于2014年加盟前海人寿后,任期尚不足一年就选择再度出走,转投佳兆业金融集团任副总裁一职。

此外,前海人寿“元老级”高管团队中,原副总经理王浩“过档”筹备国内首家互联网寿险公司——和泰人寿;原总经理助理沈卫兵和朱旭华亦已不在前海人寿高管名单之列。

业务“大跃进”

仿佛基因中自带一股彪悍劲,前海人寿自成立之初,便高举“3倍工资”的大旗到处挖角,以月均开设1家的速度,迅速在广东省境内遍设机构,2012年底已经开设深圳、广州、惠州、佛山、东莞、湛江、汕头等7家分公司。

保持异军突起的迅猛态势,前海人寿2013年继续在省内铺设6家分支机构,全年规模保费达到143亿元,是首家在完整经营年度保费突破百亿元的保费平台,一举跃升为国内第13大寿险公司。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最新统计,现阶段前海人寿已开业的分支机构数量已达25家,广东省内开设的分支机构已逾20家;省外分公司包括上海分公司、江苏分公司、四川分公司与湖北分公司。

“目前,河北分公司、北京分公司、山东分公司均已在紧锣密鼓筹备中。在姚振华的蓝图中,前海人寿的业务重镇仍将立足于广东,但下一阶段会重点瞄准开拓沪上、江苏市场。”据一接近前海人寿的知情人士透露。

2014年于某发展推介会上,姚振华曾掷下话语,称“今后三年将是前海人寿高速发展的机遇期,保费规模将突破500亿元、剑指1000亿元”。此番豪言壮语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姚振华对保费指标的高度重视,甚至是“过度重视”。

然而,数据或是姚振华话语最好的佐证。截止2015年9与末,今年前三季度有11家寿险公司的总保费超过500亿元,其中前海人寿榜上有名(553亿元)。而平安、太保、泰康自成立至突破500亿元保费大关,分别历时16年、16年和12年。

亦正得益于前海人寿业务的狂飙突进,为“宝能系”屡次举牌万科提供了重要的资金弹药。有别于老牌的保险机构,前海人寿的发迹路径高度依赖于高现金价值保险:

据保监会披露的2015年1-10月人身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数据,前海人寿原保费收入为136.45亿元,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则高达481.5亿元,后者是前者的3.5倍,一定程度上凸显该机构在产品结构上的“独特性”及高风险。

所谓保户投资款新增缴费,即以万能险为主的保费收入,相比传统寿险10年甚至20年的期限,万能险期限较短,甚至有的保险公司承诺几个月或一年后退保、则可以免收退保手续费。

而前海人寿披露的11月万能险结算利率公告显示,其目前共有36款万能险在售。其中,共有25款万能险年利率超过6.00%,最高达7.45%,仅有1款万能险年利率低于5.00%。

如是者,从前海人寿披露的万能险结算利率来看,其总体资金成本压力并不小。为覆盖产品的高额收益,一些保险公司不得不将资金配置于收益较高、期限较长的另类资产中,已成为行业惯例。

此外,前述产品属于高资本消耗险种,会迅速拉低保险公司的偿付能力充足率指标,迫使保险公司不断“加码”资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