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朝伟为什么爱刘嘉玲 梁朝伟刘嘉玲办婚礼的这个小国家 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
2008年7月21日,梁朝伟和刘嘉玲结婚了,结束了长达20年的爱情长跑,消息一出网络上祝福,羡慕,嫉妒各种声音此起彼伏。这对影帝影后的婚礼选择在了不丹举行,从此,原本存在感不高的不丹,便成为了广大影迷们心有神往的幸福国度。不丹不仅风景宜人,而且国民幸福指数排名靠前。
世界著名作家、记者,兼BBC常人主持人伊桑马苏德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GDP,人类发展指数,国民幸福指数等衡量国家经济与国民幸福的指数以及改进措施,对这方面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GDP理念在提出之初是出于好意,不过目前无意已经失去时效。"看看不丹的案例,也许会理解他们为什么不看重GDP,更看重国民幸福指数。
作者
(英)伊桑马苏德
编辑
郭伟玲
▌国民幸福指数的诞生
1972年,不丹的老国王突发心脏病去世,皇太子吉格梅 辛格 旺楚克继承了王位。当时只有17岁的他心智比实际年龄成熟很多,在治国方面非常有见地,就连经济规划大师哈克都需要积累10年的经验才能搞清楚GDP中心发展理念的内在问题,他用不了多久就得心应手了。并且,旺楚克将哈克关注的焦点和斯特朗的环保主义联系起来了,成为了不丹第一位尝试整合环保与发展,发展与复制的国家元首。不丹国王旺楚克所支持的理念后来被命名为"国民幸福指数"。
当旺楚克国王开始着手实现愿景时(指1972年),不丹国民的平均寿命不足40 岁,人均年收入只有50 美元左右。旺楚克决定促进不丹发展经济、教育以及医疗卫生。此外,还承诺要让管理现代化,包括引进民主体制。不过,他不会为了发展而不惜任何代价。这位国王不希望国家为了发展而牺牲周围环境,或者破坏人们赖以生存的价值观。他希望不丹实现现代化,但前提是不能不惜一切代价。
▲ 不丹四世国王吉格梅 辛格 旺楚克,出生于1955年,1972年继位,2006年退位。
▌不丹的发展理念
在随后的40年里,不丹努力向世界证明,相对贫穷的国家也能在不牺牲文化与生活方式等前提下走向繁荣富强,国家在保护环境的同时也能发展经济,这样做意味着所采取的措施阻止关注如何让GDP最大化。相比GDP,国民幸福指数重在衡量不丹人民看重的方面,包括自力更生、绿色环境、健康与识字水平。该指数也将深深扎根于不丹的文化中,和GDP 一样,也是管理经济与社会的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不丹政府一直都在按照国民幸福指数和GDP来衡量自身行为。不丹政府在决策重大政策性问题时,都需要考虑这些决策会对经济发展和国民幸福指数各个组成部分产生什么影响。国民幸福指数测试要求对9个问题作答,比如,如果打算推进某项发展计划,那么不允许它对人民健康,教育,以及自然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如果存在这方面问题,不丹政府就需要重新考虑是否实施该项目。
用国民幸福指数对照经济决策的结果是,不丹仍然坚决不加入世贸组织。WTO 为成员国带去了大型跨国公司,这就为当地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带来了更多税收,也有利于国家GDP 增长。
国民幸福指数占据的首要地位也许不能阻止不丹加入世贸组织的步伐,但是却在2013 年将第一届选举政府赶下了台。这届政府颇费了一番工夫才了解到国民对国民幸福指数的喜爱。
▌拒绝麦肯锡提议
这届不丹政府曾邀请全球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为其出谋划策,看看怎样才能刺激发展。2009年,麦肯锡团队抵达不丹,并花了很长一段时间对这个国家及其潜力进行了评估。他们切身体会到为什么不丹在全世界都以幸福国度著称。但没过多久,麦肯锡便发现不丹的幸福招牌并不能为国家赚来额外收益。甚至其他国家借助该指数获得的收益很可能要比不丹多很多,这正是不丹需要改变的问题所在。
麦肯锡指出,不丹正在错失凭借幸福指数创收的大好机会,而自己将会帮助它实现这一远大抱负。按照麦肯锡的意见,如果不丹想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希望经济进一步发展,就需要大幅缩短潜在企业家创建、注册新公司所需的时间,等等。对全世界顶级的建国和经商专家麦肯锡提出质疑需要很大勇气,不过,仍有很多不丹官员对麦肯锡的提议感到不安。
国民幸福指数使不丹有效地避免了不惜一切代价走广为流传的经济发展道路。假如不丹采纳了麦肯锡的提议,加入世贸组织,那么其GDP 很可能要比目前的增速还快,但是国民幸福指数将会受到威胁。因此,不丹的决策者选择了退后,而其他国家很少有决策者会这样做。
与此同时,不丹的决策人士发现他们事实上并不需要麦肯锡来插手。2012年,不丹的国民收入总额达到35亿美元。2007年,这个数值只有16 亿美元,这在当时已经属于经济发展奇迹了。在过去的10 年间,不丹的GDP增速达到了年均7%~8%,从而使不丹上升为中等收入国家阵营的底层。从2008年到2012 年,不丹家庭支出翻倍,达到了6.45亿美元。同期政府支出也将近翻倍,达到3 亿美元。
▲ 本文摘编自《GDP简史:从国家奖牌榜到众矢之的》东方出版社出版
▌国民幸福发展指数是否是GDP的替代品?
再回到比较宽泛的问题:有可能把国民幸福指数的理念推广到喜马拉雅山王国之外的其他国家吗?如果觉得该理念也适用于其他地方,是不是切合实际呢?如果是,那么这个指数有可能成为GDP 的可行替代吗?
和GDP 不同,国民幸福指数从根本上属于反消费主义,《哈佛公共卫生》杂志编辑认为国民幸福指数只可能出现在没有消费刺激的社会。有人认为不丹坚持国民幸福指数与其佛教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佛教认为,幸福是指减少痛苦、帮助他人、控制自身欲望,这种观点仍然和其他人对幸福的理解(或界定)相矛盾。在佛教以外的世界里,幸福和消费往往相互关联。就连不丹也无法摆脱这种关联。
归根结底,不丹的经历有助于人们明白,只要消费仍然是各国的重要目标,国民幸福指数就行不通。不丹采取的各种推进并衡量幸福的政策无疑制约了其经济的发展。不过,和人类发展指数一样,世人终究会像其他人一样,按照GDP 衡量、评价不丹,而不是国民幸福指数。
值得称赞的是,面积不大的内陆国家不丹作为全世界最幸福的国度之一,颇具远见与勇气,能够按照除GDP以外的其他指标运行国家。第四任国王旺楚克思维方式新颖并深谋远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其他国家信服他的做法。或许他没能成功实现全部愿景,但是我们依然该感恩他的远见,智慧和敢于尝试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