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骏祥的儿子 张骏祥:舞台美术的专家
人物:张骏祥(1910年——1996年)出生于江苏镇江,其父张立瀛。张骏祥早年对进步文学发生强烈兴趣,并开始发表诗作和翻译小说。1927年人北师大英文系。翌年转入清华大西洋文学系,其间着重西洋学戏剧的研究。
1936年,他公费留学美国,就读于耶鲁大学戏剧研究院专修导演、编剧、布景灯光等多种课目。1939年秋回国,应聘于江安国立剧专,教授导演、舞台美术,井导演了话剧《蜕变》、《以身作则》,创作了《边城故事》、《小城故事》。
皖南事变后他参加了中华剧艺社,导演了《边城故事》、《北京人》等剧。1945年到上海,先后在中电一厂、二厂编导了讽刺喜剧片《还乡日记》、《乘龙快婿》。1939年秋,他应聘于四川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讲授导演、舞台美术,并先后导演了曹禺的《蜕变》、《北京人》和李健吾的《以身作则》。
不厌其烦讲授知识
1939年秋,一天中午,全校同学正在食堂吃午饭。余上沅校长陪着一位身材高大戴着眼镜的老师进入了食堂,向大家说:“这位是刚才美国耶鲁大学专攻‘舞台装置’与‘导演’回国的张骏祥先生,他是来我校任教的,今后主讲‘舞台装置’与‘导演’……”
“舞台装置”即舞台美术,由于是新开设的课程,作为主科的学生只有4个人,选作副科的学生却很多。由于主科学生的绘画基础很差,张骏祥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把“舞台装置”分为了“舞台装置”与“舞台技术”来讲授。
“舞台装置”每周授课4小时,全是舞台美术方面的理论性问题,而“舞台技术”每周授课4个小时,它是以“舞台装置”课为主的重要实习。张骏祥在授课时极为细致,为了解释某些名词、术语,他不厌其烦地用中文与英语对照讲解,直到每个学生彻底理解为止。为了让学生更生动直观理解知识,他还特意从美国订购了“场剧艺术”、舞台布景设计图活页图片很多套,结合资料进行讲解,使学生们更加清楚懂得舞台装置的原理和应用。
以身作则降低排演成本
张骏祥虽然在国立剧专担任导师,主讲导演和舞台美术。但张骏祥偏爱喜剧,在担任第三届毕业班的演出导演时,他破除惯例,没有选择莎士比亚的剧本,而是提出排演李健吾的《以身作则》,并运用流行于意大利的即兴喜剧的技法,使学生们大开眼界。
《以身作则》是一出三幕喜剧,情节曲折,非常有趣。在张骏祥的指导下,《以身作则》的演出本,把这出戏从导演构思到演出结束,全部做了详细记录。内容包括导演设计阐述、舞美设计图、布景制作图、平面图、剧照、插曲和演员的全部舞台动作、位置以及演出的收支账单。这本保存至今的演出本可以称为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唯一完整的演出本,对学习导演和掌握演出管理提供了一份非常珍贵的原始资料。
在美国,绝大多数剧团都是靠演出的收入维持,因此,导演在构思中,最主要的一个概念就是:“我排的戏,不能赔钱。”张骏祥在教导演时,常常告诫学生,除了努力提高演员的表演和演出的艺术水平外,另外就是节约开支,降低成本,保持收支平衡。
改进方式“变”活舞台
张骏祥还对当时舞台装置上传统运用的方法进行了改进,在装台、搭景、连片、搬景、迁换乃至如何打跳绳结等反面,张骏祥不仅口头讲授还亲自带领学生们在舞台上操作。
张骏祥第一个导演与布景设计,就是曹禺写的《蜕变》。这个戏的布景设计是在一个“变”字上下功夫,采用了一个大型房顶,在制作上改进传统布景的制作方法。在《以身作则》一戏中,是提炼写实风格布景,全舞台上没有侧幕的大型圆天幕,真是一绝。张骏祥自编自导,自己布景设计的《美国总统号》,用很少的布景迁换,变换多场次,把一艘大型豪华游船在海上的活动变现的淋漓尽致。
(文章部分资料参考《国立剧专史料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