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家庭背景 陆小曼个人资料及家庭背景

2017-11-1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徐志摩回北京后找到了刘海粟. 刘海粟深感此事棘手,那是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啊,而且三角中人都是风云人物,该如何处理?徐志摩看他犹豫,就说:"海粟,这样下去小曼是要愁坏的,她 太苦了,身体也会垮的."这句话打动了刘海粟,他也是在家里不满封建婚姻而逃出来的;再说刘海粟一向视反封建为己任,在中国画坛素以"叛逆"着称,年方廿 九,血气方刚,而且,陆小曼也算是他的学生.他看到两人如此痛苦,便答应做做工作. 刘海粟去见刚回到北京的陆小曼母亲.他说:"老伯母休怪我轻

徐志摩回北京后找到了刘海粟。 刘海粟深感此事棘手,那是20世纪20年代的中国啊,而且三角中人都是风云人物,该如何处理?徐志摩看他犹豫,就说:“海粟,这样下去小曼是要愁坏的,她 太苦了,身体也会垮的。”这句话打动了刘海粟,他也是在家里不满封建婚姻而逃出来的;再说刘海粟一向视反封建为己任,在中国画坛素以“叛逆”着称,年方廿 九,血气方刚,而且,陆小曼也算是他的学生。

他看到两人如此痛苦,便答应做做工作。 刘海粟去见刚回到北京的陆小曼母亲。

他说:“老伯母休怪我轻 狂雌黄,我学的虽是艺术,但我也很讲实际。目前这样,把 小曼活活逼到上海,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她和王先生就能白首偕老吗?小曼心里也是苦,整日里跟你们两老闹的话,你们也得不到安宁啊!

”陆母叹息道:“我们何 尝不知道,可是因为我们夫妇都喜欢王赓,才把亲事定下来的。我们对志摩印象也不坏,只是人言可畏啊!”刘海粟讲了许多因婚姻不自愿而酿出的悲剧,但是吴曼 华始终下不了决心。

她说:“老实说,王赓对我们两老还算孝顺,对小曼也还算厚道,怎么开得了口要他和女儿离婚?”刘海粟就对陆母说:“如果晓之以理,让王 赓自己有离婚的念头,这样便不难为二老了,你看怎样?”陆母说:“恐怕没那么容易吧?” “功德林”宴会 刘海粟见陆母心神不定,就要陆母听他安排。

最后他们商定,由刘海粟陪陆小曼母女去上海,再寻机找王赓商谈。 临行那天,除了胡适、徐志摩外,还有不少北京的学者教授以及闺阁名媛都来相送小曼母女。

刘海粟看到有这么多的名流来送小曼,又看到小曼光彩照人的模样,就 悄 悄地对志摩说:“你能得到这样一位情人,实在是福分不浅啊!”第二天,徐志摩追到上海。第三天,刘海粟便在上海有名的素菜馆“功德林”宴客,所请的客人中 除徐志摩、王赓、陆小曼母女外,还有张歆海、唐瑛、唐瑛的哥哥腴庐和杨铨(杏佛)、李祖法等人。

王赓看到桌面上的这些人,就隐约感觉到今天的这场 宴会有名堂,但他表面上显得很平和,知道该来的总是要来。

他彬彬有 礼地与大家打招呼,也没忘了跟徐志摩握手。倒是志摩总是有些心虚的样子,不敢正面接触王赓的目光。徐志摩虽是这次宴会的最初策划者,但在今天的场合上是不 能太露脸的,他只是作为一般客人端正地坐在席上,等着刘海粟来唱主角。

陆小曼知道今天宴会的用意,但美慧聪颖的她非常沉得住气,显得落落大方。 她不刻意地去看志摩,她不能让志摩太得意忘 形;她对王赓虽然一直缺乏绵绵的情意,但在这种场合,她绝对不会让自己的丈夫有难堪的感觉。

她只是优雅而略带腼腆地和大家打招呼,坐下后就跟母亲讲些悄悄 话,仪态万方。一会儿上菜了,刘海粟只是招呼大家吃,倒是张歆海忍不住了,冲着刘海粟就问:“海粟,你这个“艺术叛徒”到底请我们来干吗?你那葫芦里卖的 是什么药啊?” 刘海粟正愁不知怎样开口,张歆海的一句话正好引出了话题。

他端起酒杯说:“今天我做东,把大家请来,是纪念我的一件私事。

当年我拒绝封建包办婚姻,从家里逃了出来,后来终于得到了幸福婚姻。来,先请大家干了这一杯。” 大家举杯共饮。陆老夫人紧张了,偷偷看了女婿王赓一眼,却见王赓不露声色。刘海粟继续说:“大家都干了这杯酒,表示大家对我的举动很支持。

大家知道,我们 正 处于一个社会变革的时期,新旧思想和观念正处于转换阶段,封建余孽正在逐渐地被驱除。但是,”刘海粟加重语气说,“封建思想在某些人的脑子里还存在,还冲 不出来。我们都是年轻人,谁不追求幸福?谁不渴望幸福?谁愿意被封建观念束住手脚呢?” 他继续说:“所以我的婚姻观是:夫妻双方应该建立在人格平等、感情融洽、相互理解的基础上。

妻子绝不是丈夫的点缀品,妻子应该是丈夫的知音,‘三从四德’ 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刘海粟越说越来劲儿,他又举起了杯子:“来,我们祝愿天下夫妻都拥有幸福美满的婚姻!干杯!” 大家为刘海粟充满激情的讲话所感染,纷纷站起来干杯。王赓迟疑了一下,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看到大家都起来了,他才站 起来,和大家一一干杯后,他给自己倒了一杯,对刘海粟说:“海粟,你讲的话很有道理,我很受启发。来,我敬你一杯。”和刘海粟干杯后,王赓又给自己倒了一 杯,这次他举杯向众人祝愿,说:“愿我们都为自己创造幸福,并且为别人幸福干杯。

”饮干之后,他不失风度地说:“我今天还有些事情,要先走一步了,请各位 海涵。”转而对小曼说:“小曼,你陪大家坐坐,待会随老太太一起回去吧!” 王赓推托有事而走,说明他承受不了宴会的压力,心情也非常不好。

徐志 摩很开心,十分感激刘海粟为他所做的一切;陆小 曼表面上一脸的沉静,但内心也很复杂,她当然希望能和志摩结合,但刚才看到丈夫一瞬间尴尬的表情,又有些慌乱;陆小曼的母亲吴曼华的心里却有些内疚,觉得 今天的事情对不起王赓。

“功德林”宴会后,志摩、小曼都在焦急地等消息。特别是小曼,每次见到丈夫都不敢看他。奇怪的是王赓也不跟她多讲 话,至于宴会上的话题,在他们夫妻间也没有再展开讨论过。

陆小曼看着丈夫毫无动静,又有些讨厌起他来,她感到似乎是太乐观了,世上绝没有这么省力的事,一 时猜不透他在想着什么东西呢? 与诗人徐志摩 舞会相识 至于陆小曼和徐志摩相识的场合,大致的提法是在舞会上。

他们两个,一个是窈 窕淑女,情意绵绵;一个是江南才子,风度翩翩;一个是朵含露玫瑰,一个是抒情的新诗,干柴碰上烈火,怎么会不迸发出爱情的火花?从此,徐志摩成了王家的常 客。

由于王赓专注于工作和前途,小曼想去玩时,他就说:“我没空,叫志摩陪你玩吧。”当徐志摩来邀请他们夫妇出去的时候,他就说:“我今天很忙,叫小曼去 陪你玩吧。”王赓根本就不会想到这样处理会产生婚姻危机。

就这样,徐志摩与陆小曼在王赓首肯的大好形势下一起玩耍。他们游长城,逛天桥,到来今雨轩喝茶, 去西山上 看红叶,忙得不亦乐乎!小曼喜欢打牌,志摩就陪她打牌;小曼喜欢听戏,志摩就陪她听戏;小曼喜欢画画,志摩就给她介绍北京画画的名家。

这样你陪我,我陪 你,郎才女貌,心理断层,难免产生情感。那么,陆小曼与徐志摩相恋又是在什么时候呢?徐志摩这样描述当初他为陆小曼而受到心灵震动的事:“今晚在真光我问 你记否去年第一次在 剧院觉得你发鬈擦着我的脸(我在海拉尔寄回一首诗来纪念那初度尖锐的官感,在我是不可忘的)。

”徐志摩是个大诗人,在与陆小曼恋爱的过程中他留下了许多脍 炙人口的爱情诗句。如《雪花的快乐》《春的投生》《一块晦色的路碑》《翡冷翠的一夜》等等。

这个时候,陆小曼几乎成了徐志摩的诗源。 徐志摩说:“我的诗魂的滋养全得靠你,你得抱着我的诗魂像母亲抱孩子似的,他冷了你得给他穿,他饿了你得喂他食———有你的爱他就不愁饿不怕冻,有你的爱 他就有命!

”小曼爱好文艺,对志摩这样一位才情横溢的诗人自然十分敬仰,因此常向他请教一些文艺上的事。两人意趣相投,共同语言渐多,谈话内容也丰富起 来,渐渐产生情愫。

王赓调任哈尔滨警察局长后,志摩与小曼接触机会更多了,使他们感情越陷越深。陆小曼原来沉静的心中掀起了波澜,丈夫虽然也受过高等教 育,但总体来说还是一个武夫,不懂女人心理,不会讨其所好。亲切的志摩为她打开了一扇美丽的窗———一个能写浪漫爱情诗篇的诗人,一个风度翩翩的风流才 子,更不容易的是他能读懂小曼内心痛苦而深沉的世界。

小曼震惊了,她想:“这才是我心目中的理想伴侣。可是,我们相识在不该相识的时候。

”她陷入无限的伤 感。 情种诗人徐志摩 徐志摩奉父母之命与张幼仪结婚后,深深感到和妻子之间缺乏感情。张幼仪确是个贤惠、能干、持家的女人,但不适合徐志摩这样的浪漫诗人。1922年3月,徐志摩在柏林与张幼仪离婚。

1920 年至1921年间,徐志摩在伦敦认识了林徽因,这才是他想像中的理想女人———美丽、纯洁、天真、活泼。他们两人在英国度过了一段快乐时光。回国后,他仍 忘不了这个清新脱俗的“林家女孩”。

但林徽因回国后经过权衡,已与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订有婚约。泰戈尔来华期间,徐志摩得以和林徽因再次接触,重燃旧情。 但林徽因此时心意已决,不久便和“准丈夫”梁思成共赴美国求学。徐志摩因此灰心到了极点。就是在这样一个时候,徐志摩遇到了同样忍泪度日的陆小曼。

他们的 相遇,使他们的忍泪和灰心渐渐化成了愉悦和希望,这段万众瞩目的惊天爱情就此拉开了序幕。 离婚前夕已怀孕 小曼在家里得不到丈夫给她所期望的结果,在外面又和志摩失去了联系。徐志摩在外等消息也等得心灰意冷,看着一时不会有什么希望,就带着深深的失落跑回北京去了。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