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焕仙舍利 一代宗师袁焕仙与维摩精舍
《榴窗随判》成书于1944年秋,以问答的形式,讲述了袁焕仙对禅修过程中许多关键性问题的解判和释疑,当时有评论议说:如果修持或正走在半途,心中产生畏惧的,或其心动摇不能自已的,或走入歧路惘然不知的,等等,可读此册以解惑。
《黄叶闲谈》成书于1943年底,因其门人弟子的再三请求,袁焕仙从禅修基础到次第进修开讲,以讲述、设问、答疑等多种形式,圆融无碍地将阐述了佛法禅修的精要,评议者称之为“初学之津梁,入德之圣径”。
《中庸胜唱》是经以南怀瑾为首的几位弟子的再三请求,袁焕仙系统讲解《中庸》的精义记录,其内容力图还原《中庸》作为孔门心法之原义,并摄释、老之精义于一炉,当时便被人视为“续吾儒之绝绪”,为此,袁焕仙又被人们尊称为夫子。《灵岩语屑》和《酬语》,均为袁焕仙在灌县灵岩山闭关和主持禅七法会时的资料汇集,其中有与门弟子的问答记录、袁焕仙的诗偈、数位弟子参禅的开悟因缘、书信往来,等等。
《维摩精舍丛书》虽然问世半个多世纪,但一直未被正统学术界所重视。一来因为曲高和寡,门庭高峻,至今能深入其禅海玄奥的学者廖廖无几;二来学术界一向门户之见甚重,袁焕仙门下的维摩精舍诸老宿,大多隐然自处于民间,以默默传承先师心灯为务,从不出入于学术圈内的名利场。
幸好,维摩精舍有大师兄南怀瑾先生负笈海外,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数十年来著作等身,讲经说法如云如雨,声誉响彻宇内。因此,被埋没了数十年的袁焕仙夫子和维摩精舍的文化精神,才在今天得以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