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亮胜的老婆 梁亮胜其人其事ST迈亚的希望!
“改革开放30年,影响湖hu北30人”大型评选活动在汉揭晓。 人物简介:梁亮胜,香港丝宝集团董事长。先后担任全国协委员、湖hu北省协等多项职务。丝宝集团自1989年投资湖北以来,在国内先后兴办了14家独资、合资企业,产业涉及个人用品、房地产、酒店业、药业等领域。
评委会颁奖词:中国日化产业发展的历史,为梁亮胜和丝宝集团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湖hu北成为丝宝集团“美的事业”的起点和中心,并感受着梁亮胜和丝宝集团充满会责任感的“大美”。
年龄: 58 出生地: 广东 公司: 丝宝集团 总部: 湖北 主要领域: 日化用品、美容品 2007 财富(亿): 60 出生于广东梅州,香港工商管理学院 公司总部:湖hu北武汉;主要行业:化妆品 梁亮胜,香港实业家、丝宝集团董事长兼行总裁。
1951年,梁亮胜出生于华侨之乡广东梅州。
1951年,梁出生于广东省梅县。梁的祖父祖母都是印尼华侨,但父母一直生活在中国,都是国营企业基层干部。
从梁上学起,母亲就叮嘱他:一定要好好学习,要争气。梁在学校好学上进,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并成为优秀的学生干部。 作为老三届学生,1968年梁被下放到广东梅县山区。在两年的时间里,梁靠着一盏煤油灯自学了一些大学课程。
1970年,梁被招工到广东的一个国营矿山采矿,19岁的梁从此成为矿山的一名小矿工,每天下井采矿。采矿是很辛苦的活儿,没有人照顾他,梁的身体也不如别人强壮,一天到晚都累得直不起腰来。
梁供职的是一个用来提炼硫磺的硫铁矿,硫性热,采矿工人一进到矿井就必须把衣服脱光,只能穿着裤衩和水鞋。一个班做下来,梁差不多总是要流半鞋汗水,走路时整个水鞋直响。梁毅力惊人,从不叫苦,而且天天抢着重活干。
由于表现出色,梁在矿井干了3个月,就加入了共青团。1年以后,梁当上矿团委副书记,负责厂办刊物的编樱这个时候,梁还自学了摄影。梁后来调到《梅江报》、《广东画报》当记者,最后成为文化局的摄影师。
梁迄今认为,早期生活在精神上对自己后来的成功起了巨大的激励作用梁打小就喜欢创造,有生意头脑。据梁自述,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自己就能用刻钢板的蜡纸将铜线包起来,扎成变压器,再把装鱼肝油的玻璃瓶切割以后做成蓄电池,最后组成一个电鱼器在河里电鱼。
结果,真能电到鱼。后来,邻居用60块钱买下了这个电鱼器,这在当时已经算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了。梁人生的第一笔财富来源于他的创造性。 1982年,改革开放使策放宽,梁带着太太来到香港,一家人住在香港一处小得难以想象的房子里。
梁自言当时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个楼花。即使这样艰苦,梁还是每天晚上坚持去上学。因为梁认为自己来到香港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而绝不是为了到香港来打工。
3年时间,梁在香港系统学习了航运、英语、国际贸易和经济管理等课程。学习使梁对现代贸易、国际金融产生了全新认识,梁开始琢磨个人创业。1985年,梁从“广交会”得知国内急需檀香木材,通过木材的进出口贸易,梁一下子赚了大约200万美元。这是梁淘到的第一桶金。
智慧与机遇 所有想创业的人,在创业之初遇到的三个最主要的问题是资金、项目和管理经验。这三者缺任何之一,就会使创业失败。有很多雄心勃勃的人,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放弃了自己创业的打算。
梁亮胜有了资金和管理经验,便萌发了做实业的想法。惟一所缺的就是项目了。创业最忌讳的就是盲目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没有一个详细的市场调查,不研究产品的可持续性和可拓展空间,这是很多初创企业难以成功的重要原因。
1986年,梁亮胜选定了化妆品作为创业的起点。从1986年起,他用了两年的时间做了两件事,第一是做市场调查,第二是找合作者。 他首先是调查化妆品在中国的前景,结果发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对美的追求也日益强烈,化妆品在中国方兴未艾,巨大的人口数量蕴藏着很大的商机。
梁亮胜选择这个时候进入日化业,显示了他作为一个优秀企业家对市场特有的敏感,他也遇到了一个很好的机遇。
那是中国发展的一个特殊的时期。从那时开始到现在的十余年间,是中国由饱型生活转向精致生活、从简单地求生存到追求更美好人生的时期。人们对美的欲求像井喷似地不可遏止地发,高品质化妆品、洗涤用品和卫生用品的市场迅猛地扩张开来。
瞄准了市场,然后就要找合作者,因为他对化妆品一点都不懂,所以,他觉得他必须寻找能够提供技术的公司给他的公司做后盾,才能成功。
他用了两年时间,几乎找遍了东南亚的几个国家,最后在香港贸易发展局的帮助下,找到一家日本公司跟他们合作。丝宝最早的技术是来自日本。1989年3月,丝宝公司在香港注册成立。
发现市场竞争优势 一切准备就绪,丝宝公司开始向市场推出它的第一批化妆品产品——丽花丝宝,并大力宣传日本技术的概念,丝宝在短时间里还算有个不错的开端。
进入市场,必然免不了竞争。几乎与丝宝同时进入内地的美国宝洁公司是行业内的巨无霸,丝宝当时无论如何是没有实力与之相争. 丝宝公司最早在市场上遇到的麻烦,看起来很另类。
在丽花丝宝推出来的时候,湖北黄石的一个厂家也很快搞了个丝宝,叫慕尔丝宝的同类产品,推向了市场。凡是有丽花丝宝的地方,就有慕尔丝宝出现。
在湖北这个狭小的市场上,双方开始了刀枪相向的短兵相接。为了“丝宝”这个名称,两家公司还对簿公堂。在双方争夺白热化的关键时候,又有媒体向公众披露,丽花丝宝所谓的日本概念,根本就是自己编出来蒙人的,实际上它是个彻头彻尾的国内公司,虽然它在香港注册。
的确,丽花丝宝的商标与和服少女的广告强化了它的日本概念。两个丝宝之争最终不了了之,这场市场之争的结局非常有戏剧性,慕尔丝宝在日渐激烈的市场上节节败退,自己打败了自己。
一场商标之争因为对手的死亡而烟消云散。这件事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一个道理:不管对手的策略如何,能让一个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还是它自己——它的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但这些事情最终还是给丝宝带来了一些消极影响,丽花丝宝只能成为一个二三流的品牌,甚至在武汉,广东过来的美国绿丹兰的名声也盖过了它。
这种局面显然是梁亮胜不愿面对的。再从丽花丝宝不不火的状态中寻找新的亮点已不是件容易的事,要有新的突破,就必须改头换面。
他开始试图在洗发水市场寻求新的突破点,而新产品也要像宝洁那样有一个显著的特点。“焗油护发”的舒蕾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丝宝和宝洁虽然同时进入中国内地,但不同的是,宝洁挟外资强大的资本优势,每年以巨额的广告投入迅速成为国内洗发水品牌的代言人。
虽然自进入中国的那一天起,宝洁和丝宝就不在同一个水平线和重量级上,但梁亮胜心有不甘,连几个同一层次的竞争对手都不如,与他当初的理想更相差甚远。
独门兵器:终端营销策略 这条特殊的路,就是被丝宝人运用得烂熟的终端营销策略。在市场营销上,丝宝又给那些想创业的人怎么样绕开大公司的优势、发挥自己特长做了一个很好的示范。
实际上,丝宝公司在营销上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终端营销的工作。梁亮胜认为这是他们营销工作一贯的特色。丝宝最初直接和国有批发站合作,运用的是其他人没有的模式,别的企业是把商品给了批发站就不管了,剩下的是批发站的事;而丝宝把货给了批发站去批发后,还亲自去做市场、搞宣传,帮批发站去卖商品。
梁亮胜认为,“十年来的实践证明,丝宝每年以翻番的速度飞跃发展,除了天时、人和,与武汉这个地利也分不开,还与我们首创的这种国有批发加私营终端促销的特殊营销方式分不开。
” 事实证明,这种首创的国有批发加私营终端促销的特殊营销方式,也在丝宝初期起到了关键作用。
始终盯住销售终端,同样是舒蕾后来能够傲视群雄的重要法宝。 应该说,丝宝选择终端既是明智之举,也是无奈之为。丝宝集团从一开始就必须与宝洁正面相遇,因为洗发水的主要消费群还是在城市,而这一领域正是宝洁重兵所陈。
作为一种策略,丝宝找到了宝洁的软肋所在,它并没有像一般的品牌推广一样从高端的广告做起,他们选择了地面战,从卖场做起。这就绕开了当时宝洁重兵把守的“关口”,避免与宝洁这个强大的对手正面冲突——从对手忽视的地方开始做起。
不仅仅是这样的气魄,丝宝在卖场上的功夫下得可谓是到了家。在大中城市的很多商场里,如果你注意一下就会发现,舒蕾洗发水总是占据着最好的位置:与顾客身高差不多的那一层货架,顾客先看到的就是舒蕾。
当然,这些小小的细节都不是随意偶得的,丝宝集团在其中下得功夫可见一斑。舒蕾的质量保证了不少回头客。
当别人还在电视广告上短兵相接时,舒蕾在终端一步步抓住了消费者,用这种全方位、全包围、持续性的“野蛮”掠夺开始壮大和崛起。舒蕾在2000年坐上了宝洁重兵设防的城市洗发水市场的第二把交椅。以舒蕾为先锋,丝宝集团开始突破宝洁对中国日化市场的垄断,接着又推出了一系列品牌,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丝宝集团的年产值达到了22个亿。
练好临门一脚硬功夫 舒蕾之所以被广为传颂,不单单由于它曾经将宝洁的某品牌掀翻马下,更由于它创造出了一种新的模式:终端拦截。这种模式可以被广泛复制,可以有效而迅速地提升销量,更重要的是这种模式正好戳到宝洁品牌的软肋,所以一度被奉为战胜宝洁的唯一利器。
与舒蕾终端拦截时所表现出的凶猛截然不同的是,舒蕾品牌所属的丝宝集团老板梁亮胜却是好一副文儒雅,若不是两度被评选为《福布斯》中国富豪榜的上榜富豪,这头巨鲸也许至今还不会浮出水面。
梁亮胜一手创办的丝宝集团做过两个非常有名的产品,一个是丽花丝宝护肤品,另一个就是舒蕾洗发水。
这两个产品的操作手法在表面看是截然不同的,丽花丝宝的营销手法是"借船出海 广告投放",主要传播手段以电视广告等高空轰为主,针对女性消费者比较青睐日本护肤品的心理,丽花丝宝把自己装扮成日本品牌。
而舒蕾采取的是一种地面部队的肉搏战,除了适度投放广告外,更依赖终端促销。正如其品牌总监刘诗伟所总结的:对手不促销,自己常促销;对手小促销,自己大促销;必要时多次出击,动拦截,搞对抗性促销。
舒蕾是丝宝集团的巅峰之作。在运作这个产品的时候,舒蕾放弃了总代理制,花大力气自建网络。在人员促销、产品陈列上展开激烈攻势,舒蕾的堆头、灯箱、海报占据卖场最显眼的位置,同时丝宝集团组建了销售小分队,网络下沉到二三级市场上。
舒蕾抓住了宝洁在销售终端上投入不足的弱点,与宝洁展开了地面贴身肉搏战。也许消费者是冲着宝洁的产品而来的,但是到最后却被临门一脚踢进了舒蕾的大门。
“补分哲学”:独特的管理思想 1999年出版的梁亮胜的《梅花与剑》,是他管理经验的一个集中总结。从书中可以看出,早期在内地的工作和后来的学习,对他的影响很大。 《梅花与剑》一书中,他说他很欣赏一句名言:“既然世界上有一百分,九十九分也包含失败。
”并说,他的企业就是要善于在九十九分上补上那最后的一分——在中国企业先进经验上再补上现代企业文化的一分。
梁亮胜认为他的领导艺术是从国企借鉴来的。国企最值得借鉴的就是做“思想工作。”可惜,现在一些国有企业忘掉了自己的这一优势。但是,在这一借鉴过程中,他也进行了补分,加入了现代行为科学的思想。
他把他的治思想工作叫做“沟通”。以前的“治思想工作”有时带一种强迫性,而丝宝的“沟通工作”是一种平等交流,心灵倾诉,使人心服,心灵感动。梁亮胜认为这样的沟通,才能建设队伍。
丝宝有个“队伍建设办”,它相当于大型国企的组织部,梁亮胜亲自任主任。“队伍建设办”的第一任务是加强思想工作。丝宝创办了对开4版的《丝宝风》,后来又在企业内部网上开设了留言板,作为员工心灵沟通的一个固定园地。
在梁亮胜的补分哲学中还非常重视个性的兼容,他叫做性格补分。他在他的企业里,非常重视管理人员和职工个性的充分发展,但他同时也要求他们能兼容他人的个性,注意听取他人的意见,向他人学习,他自己在企业里也是这么做的。
可能正是由于他和他的企业具有的这种包容性,使丝宝具有了很大的凝聚力和创新能力。
梁亮胜所谓的补分哲学,实质上就是一种追求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进取的精神。这应该是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和一个成功的企业必备的基本素质。 不过,梁亮胜对成功有他另一种看法,他可能不承认他现在就可以“功成名退”了。
他说:“真正达到100分的圆满事物几乎是没有的,所以,我们的任何成功也只是99分,永远需要补分、补分、再补分。
” 小资料丝宝集团: 丝宝集团是一家多元化的集团公司,现已进入洗涤用品、卫生用品、药业、房地产、酒店、文化六个业务领域。经过10多年的发展,目前丝宝集团已发展成为一家集洗涤用品、卫生用品、药业、房地产、酒店、文化为一体,年产值超25亿元的国际大公司。
丝宝集团1989年进入中国大陆并在湖hu北省武汉市设立中国总部,现已在广东、湖hu北建立了三个生产基地,建成覆盖中国大陆一、二、三级市场,包括日用消费品、药品、保健食品在内的多重营销网络。
丝宝集团致力于为大众创造高品质生活,拥有舒蕾、美涛、风影、顺爽、洁婷等多个消费者信赖的优质品牌。
科研:丝宝集团着力搭建科研平台,专门投资建立了丝宝科研中心,进行日化、生命科学等多领域的研发。科研中心下设: 日化研究所、检测中心、丝宝生命科学研究所 生产:丝宝集团在中国大陆兴建了占地总面积超过600亩的三个生产基地:丝宝广州工业园、丝宝湖北工业城和丝宝武汉工业园,先后总投资超过10亿元。
丝宝集团严格执行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的要求,三个生产基地均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丝宝制药厂通过了国家GMP认证。
丝宝集团坚持“绿色生产”,严格建立环境保障系统,按照ISO14000国际标准对环境进行监控,工厂废料的60%均可回收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