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与王映霞为何最终劳燕分飞
1927年1月14日,新年伊始,在上海马当路尚贤坊40号,郁达夫登门拜访老朋友孙百刚,在这里,他第一次见到了“明眸如水,一泓秋波”的20岁姑娘王映霞。
王映霞本来姓金,其母娘家姓王,外祖父叫王二南,是当时杭州的名士,王映霞父亲死时她才12岁,外祖父见她聪敏又漂亮,就把她收在身边,改姓王,名旭,字映霞。从小跟着外祖父,受他的熏陶,王映霞非常喜欢古典诗词。才情加美貌,郁达夫对王映霞一见倾心。
王映霞虽然十分仰慕郁达夫的才华,却不愿意把自己宝贵的爱情轻易地许给这个极度追求感情自由的浪漫诗人,更何况郁达夫还是一个有妇之夫,而她亦有婚约在身。王映霞断然拒绝了他。
郁达夫给王映霞的情书中委婉地写道:“人生只有一次婚姻,结婚与情爱,有微妙的关系。你情愿做家庭的奴隶呢?还是情愿做一个自由的女王?你的自由绝不应该就这样轻轻放弃。”郁达夫的热情终于打动了王映霞的芳心。
1933年4月25日,郁达夫举家从上海迁回杭州,开始建造自己的住宅,到第二年才竣工。这座房子几乎花尽了他们全部的积蓄,郁达夫给新家起名为风雨茅庐,由他自己设计,希望这里能够成为趋避乱世的桃源之所。作为风雨茅庐的女主人,王映霞凭借自己的美貌和优雅谈吐,成为杭州上流社交圈里明星般的人物。所以,郁达夫意想中的“世外桃源”很快就变成了社会名流与政界要员交际往来的场所。
从郁达夫的角度来说,安静写作是一个作家的基本要求,而推杯换盏的交际场只会让他心躁不安,无所适从,逃离才是唯一的选择。搬进“风雨茅庐”后不久,郁达夫应福建省主席陈仪之邀,南下任省政府参议去了。其间,王映霞通过郁达夫的关系结识许绍棣,多有来往,引来一些议论。
1938年7月,郁达夫从浙东前线返回武汉,汪静之前去探望,却碰上王映霞与郁达夫因小事正吵得不可开交。当天晚上,王映霞离家出走。王映霞出走之后,郁达夫找不到她,便回到家里喝酒消气。无意之中,郁达夫发现了许绍棣写来的3封信,便误以为是许写给王映霞的情书,立即气急败坏地在王映霞的一件旗袍上写下“下堂妾王映霞改嫁之遗物”几个大字。两人的婚姻至此已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1940年8月,王映霞离开新加坡只身返国。随后,郁达夫和王映霞分别在新加坡、中国香港和重庆三地刊出离婚启事,这场富春江上的才子佳人恋终以劳燕分飞而告结束。(摘自《成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