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柳亦春 与世界级设计巨星施德明面对面:不是艺术家 我只是设计师

2017-06-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他帅气,幽默,睿智,快乐,自信,人称"设计界的摇滚明星".  他公开称"风格是屁",设计代表作包括在自己脸上.身上刻字甚至裸体以呈,以至于有人说他很自恋.  他获得过国际间几乎所有的重要设计大奖,人们说他是全能型的艺术家,他却果断地say no.他说,我是设计师.  他希望他的设计能带给人快乐和帮助.  他是Stefan Sagmeister,中文名字叫施德明--别弄错了,不是施明德(那是个台湾人).  本版撰文 李海若  我坚持,我只是设计师  施德明似乎做什

  他帅气,幽默,睿智,快乐,自信,人称“设计界的摇滚明星”。

  他公开称“风格是屁”,设计代表作包括在自己脸上、身上刻字甚至裸体以呈,以至于有人说他很自恋。

  他获得过国际间几乎所有的重要设计大奖,人们说他是全能型的艺术家,他却果断地say no。他说,我是设计师。

  他希望他的设计能带给人快乐和帮助。

  他是Stefan Sagmeister,中文名字叫施德明——别弄错了,不是施明德(那是个台湾人)。

  本版撰文 李海若

  我坚持,我只是设计师

  施德明似乎做什么都有天赋。除了给他事业带来转折的获格莱美奖的CD封套设计,他还涉足电影置景、纪录片、家具、海报、书籍设计、行为艺术等各领域创作,每个领域他都玩得很大胆、很热闹,个性张力十足,想模仿者云云,但难得其旨。

  问施德明:“你是设计师,研究者,心理学家,哲学家,还是艺术家?”他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是设计师。”当越来越多的设计师为身份感到焦虑,人人跃跃欲试要跨界的时候,施德明却对自己的身份非常坚持、界定清晰。

  他说:“很多平面设计师到了45岁左右就懒得接一些客户的工作,因为他们不想做客户给的工作,而要做艺术家,这些人都是很烂的艺术家。很多平面设计师转成艺术家之后,作品都很一般。艺术有时是无用的,你没有明确的目的,只随意志去做就好,它会给你一些启发。

但对生活而言,艺术与设计都是有用的。就我个人而言,自己随便做的作品,会比帮客户做的作品更有自豪感。但是自己的作品对象只是很小的群体,而我希望作品能有更多的人看,有更多的人了解。”

  平面设计没有死,反而在扩容

  近两年,“平面设计死了吗”的质疑之声在设计界不绝于耳。施德明说,我并不同意平面设计死了一说。现在平面设计正处在变革之中,因为在旧的定义框架内,平面设计的指向很狭隘,于是很多人大声呼喊,说平面设计正在消亡。其实平面设计正在演进变化,外延不断扩展,由此将带来更多复杂的连锁变化。

  因为曾在香港工作过,他对深圳并不陌生。施德明说,刚开始对深圳印象并不太好,这次来觉得好多了,感觉深圳很干净。他还说,这次在深圳举办的创意回顾展以统一主题下不同设计师的作品展开“对话”,感觉非常棒。

而在10年前,办这样的展览是不可能的。从中我们能看到文化的多样性,感受到深圳的历史变迁。现在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城市居住,在城市中,你可以看到几乎一切都是设计的产物,包括穿的衣服、鞋子,包括建筑、街道等,设计的力量无所不在。

  设计师 “心急没好货”

  “一件好作品必须经得起时间推敲,要慢慢做,你要有足够时间和空间做一个比较完整的诠释。”施德明说。他对深圳设计师的建议是,设计师要充分相信自己,尽所能地做好设计,不要太仓促地做一些事,尽量让公司多给一些时间,有时间到处走走看看,会做出一些更有意义的设计。

  他说:“1992年我来到香港,在香港工作过两年,我觉得在香港做设计,最后期限的压力非常大,客户每次都说,还有一点时间,你必须把事情做完。当然,有压力才有动力,但是根据我在香港的经验,时间压力大,意味着很多工作完成得太快,以至于经常做错。我们老是重复错误的设计,因为每次的时间都不够,不能让大家坐下来一次性做好。所以我希望完成设计的最后期限越长越好,给一年时间最好。”

  钱多不等于快乐多

  施德明正在忙一个关于“幸福”的纪录片,他现场演示了其中的片断。他说,我对这个感兴趣,是因为和一些设计师做了一些关于快乐和幸福的交流,之前从来没有纪录片讲这个主题。我就想,哪怕这个片子拍得很烂也无所谓,因为之前没有人,所以我要做的是值得的。他得到了一家法国基金组织的资助,因为他很清楚拍纪录片是不赚钱的。

  施德明认为,挣的钱多,快乐并不见得更多。比如你每年挣35万元和你一分钱都挣不到相比,幸福感差别很大,但是从35万元往上比,差别不太大。他为这部纪录片做了一项调查,受访者是美国的2000名市民,研究发现,不仅是他自己,多数人花了太多时间在赚更多的钱上面,比如说美国市民的收入从10万美元增加到20万美元、30万美元,但是幸福感却和收入的增长不成正比。

虽然肤色不同,但白人和黑人一样开心,年长的人又比年轻人更开心一些。相貌丑陋的人和世界上最漂亮的超模一样快乐……他希望所做的一切能给别人带来快乐和帮助。这部关于“幸福”的纪录片将于两年内面世。

  施德明

  施德明,设计界世界级巨星,奥地利裔美籍设计师,曾在香港奥美等广告公司任职。纽约施德明设计公司创意总监,国际平面设计师联盟AGI会员,纽约库珀艺术联合学校教授。他在当今平面设计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创作的唱片封套两获格莱美奖,获奖平面设计、海报不计其数,客户包括滚石等。

广泛涉足电影布景、家具、海报及书籍设计。《施德明让你开眼界》2001年出版,成为当年最畅销书之一。2008年出版《人生所学》,以日记方式叙述20个作品创意和背后的故事。

最近,他创作了《CULTURE》一书讲述宝马在文化方面的举措。施德明说:“它是一部书,也是一部遥控车,因为我认为文化应该是一种动态的事物。”

  设计狂野

  开口谦逊

  已近知天命的施德明,依然很酷,酷得一塌糊涂。近一米九的颀长身材,一身白衣,白裤。招摇的打扮,招摇的气质。

  同施德明讲话必须坐着,因为他太高了,你必须仰着脖子同他对话,不一会脖子就会酸疼。我们找了一对椅子,这是“三十乘三十”又一山人创意回顾展中刘小康的作品,两把可延伸变形的椅子,坐下开聊。

  比起作品里经常在自己身上文身甚至赤裸上阵、野味十足的他,眼前的施德明很平和,很亲近。他这一趟来得有些坎坷。正在印尼度假的他按计划飞到香港机场,却遭遇签证问题、飞机故障和落地签的风险,历经重重波折,终于及时赶到展览开幕式。

他把这些波折也写到了日记里,他已经写了30年,日记也出成了书,得到众粉丝追捧,只言片语还散布在法语和葡萄牙语广告牌上、日本年度报告上、德国电视台、奥地利杂志、美国海报展等世界各地的专业展览中。

  他并不习惯评说自己,自认是个谦逊、自信的人,经常感到快乐,常怀感激之情,同情之心。再多的,他不愿说了,他会调皮地加一句,我还很高。

  他的名片非常有意思,一眼即见设计的巧思。初看没有任何信息,只有一个圆形包着一个“S”,即他名字的首字母。外层是竖条纹塑胶,里面还有张纸片,抽出来字迹才显现。并没有在中国办过个展的施德明表示,今年9月,他极有可能参加在北京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北京国际设计三年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