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本关灵凤 豫剧春秋(92)命运坎坷的百灵鸟关灵凤
关灵凤原名叫关二凤,老家是河北南宫县,从小随父母逃荒到西安。1942年她进入狮吼儿童剧团时,是个才十岁的黄毛丫头,身材矮小,嗓音也很粗,看着不像块唱戏的材料。但樊粹庭慧眼识人,刻意加强对关灵凤的培养,让聂良卿教她《断桥》,请豫西调名师霍燕林教她《闹书馆》,常景荻教她《周老汉送女》、《藏舟》等戏,不管再忙,每天都要看着她靠弦练嗓。
关灵凤也分外吃苦,二年间,就能文能武,还练出了一条又宽又亮的好嗓子。樊粹庭看她有唱功好的特长,专门为她编导了《汉江女》、《羽中误》、《喜荣归》等唱功戏。《汉江女》一戏唱红了西安,才十四五岁的关灵凤,一跃成为名满古都的大主演了。
为了培养关灵凤成材,樊粹庭还让她观摩常香玉、崔兰田等名家的演出,使她不仅熟练掌握豫剧祥符调的演唱特点,而且还对豫西调的唱法也颇有心得。
关灵凤出科后主演的第一个剧目《秦雪梅》,兼有常香玉的华美端庄和崔兰田的沉稳悲凉,轰动西安。1945年陈素真在西安期间,樊粹庭不记前嫌,亲自登门把关灵凤送到陈素真家里,恳请陈素真传技授艺。陈素真看关灵凤是个可造就之才,不讲条件、不要任何报酬地教了关灵凤《义烈风》、《霄壤恨》、《三上轿》、《女贞花》等戏,并收关灵凤为义女,使其成为陈派艺术的第一代传人。
1951年秋,关灵凤离开西安,到豫剧大本营开封演出,选择的地方就是原豫声剧院改名的和平戏院,一炮轰动古城,被人们誉为从西京飞到东京的一只金凤凰。关灵凤深得陈派艺术的真谛,根据陈派艺术的风格和自身特点,在声腔上进一步发展强化了陈派艺术,是豫剧祥符调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1952年,正当豆蔻年华的关灵凤在开封红透半边天时,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使她双眼的视力几乎完全丧失。但她凭着在“狮吼”锤炼的坚强意志和顽强毅力,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刻苦练习,终于再次叱咤舞台,并在1956年河南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获得一等奖。
1983年,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为关灵凤专题拍摄了记录片《她,没有离开舞台》,在全国放映,感动了无数观众。直到现在,已逾古稀之年的老人关灵凤还能登台演出,人们还能从她那珠圆玉润的唱腔中,依稀想象她当年的风采。
从一个逃荒要饭的黄毛丫头,成长为名满神州的著名演员,关灵凤对培养她成长的樊粹庭、陈素真等时时心怀感念,就连她的爱人、著名剧作家、导演霍林每提及樊粹庭在1949年2月身陷囹圄,还在狱中写信嘱托“给二凤家送去两袋面粉”时,也常泪光潸然。
1956年,担任开封市豫剧团团长的关灵凤率团到西安演出,樊粹庭亲自带领狮吼剧团的演员到车站迎接。火车停下,当关灵凤出现在车门时,樊粹庭忍不住说:“二凤啊,乖乖,你可回来啦!”一听到“主任”这熟悉声音,一想起多年来他像慈父一样对自己的关爱照顾,全力培养,关灵凤非常激动,急急慌慌地下车,一脚踩空,差一点摔下来。
樊粹庭心疼地拉住关灵凤的手问:“二凤啊,我知道你的眼睛看不见啦!乖乖,你现在能看清我的脸不能?”
关灵凤极力睁大眼睛,久久地端详着,泪水慢慢地溢出眼眶,最后还是摇摇头说:“看不清……”
那一刻,樊粹庭双手颤抖,无语哽咽……
夜晚,关灵凤在戏院演出,她那一条悦耳嘹亮的嗓子和醇正的祥符调,再次倾倒了西安观众,戏院里掌声雷动。坐在台下的樊粹庭轻轻击掌,任由两行热泪流过他清矍而坚毅的面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