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俊夫人 李达夫人王会悟:中共一大唯一非代表成员

2017-10-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她是李达的夫人.她作为中国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参加了中共"一大"的筹备.会务和保卫工作.开会期间,幸好她报警及时,党代表得已撤离,随后与会者采纳了她到嘉兴南湖继续开会的建议. 1922年7月,她继续担任中共"二大"的警卫工作.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她积极配合丈夫的工作,并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印刷各种革命刊物.抗战爆发后,她曾与李达流离失散多年.在兵荒马乱的日子里,她独自带着儿女在乡间生活,直到新中国成立.她一生功绩卓然,却从未担任过任何要职,把自己的一生默默地献给

她是李达的夫人。她作为中国第一批社会主义青年团员,参加了中共“一大”的筹备、会务和保卫工作。开会期间,幸好她报警及时,党代表得已撤离,随后与会者采纳了她到嘉兴南湖继续开会的建议。 1922年7月,她继续担任中共“二大”的警卫工作。在后来的革命斗争中,她积极配合丈夫的工作,并出版马克思主义著作,印刷各种革命刊物。

抗战爆发后,她曾与李达流离失散多年。在兵荒马乱的日子里,她独自带着儿女在乡间生活,直到新中国成立。

她一生功绩卓然,却从未担任过任何要职,把自己的一生默默地献给了革命事业。

她就是王会悟。

学生时代得到陈独秀的夸奖

1898年7月8日,王会悟出生在鱼米之乡——浙江省桐乡县,其父亲王彦辰是晚清秀才,开着一家私塾,母亲贤惠能干,刺绣技术远近闻名。王会悟从六七岁起就开始接受父亲的启蒙教育。她从小就接受新思想、新文化、思想进步,在她的同学中,还有一个比她大两岁的亲戚,就是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茅盾(沈雁冰)。他们之间不仅是同学关系,还是亲属关系,而论辈分,王会悟是沈雁冰的表姑。

王会悟13岁时,其父病故,由于家庭经济拮据,她不得不从嘉兴师范学校退学回到家乡,接替父业继续教书。没多久,由于学生人数逐渐增多,她借了一个殿堂,独自办起了桐乡县第一所女子小学,乡亲们都说:“小王先生教的也不比老王先生差啊。

 ”为此,为了表示对这所女子小学的支持和鼓励,当地的教育部门还给教员每月5元钱的津贴费。在教学期间,王会悟边教书,边向学生们宣传新思想,倡导新风俗、鼓励女孩子剪辫子、放脚等。有一次,她发现一个小姑娘双脚裹得紧紧的,便动员她把脚放开。小姑娘为难地说:“那样将来会没人要的。”王会悟听完噗呲一笑:“社会在进步,你裹成了小脚后,才没人要呢。 ”

过了一段时间,镇上的一位秀才听说有5元津贴,四处造谣说:“王会悟小小女子,没受过正规教育,没资格当老师。 ”便向县里提出由他替代,他不要5元,只要3元,没想到县里还真同意了,1918年,王会悟不堪受人藐视,愤而离校,去湖州的胡郡女塾攻读英语,这是美国人办的教会学校,起初,她半工半读。

在里面边念书、边给学校打扫卫生,后来,老师发现她中文功底不错,就将她推荐给校长,经考察,校长决定让王会悟给学校牧师的夫人们当老师,这样她成为了一名“教师”。

在校期间,她经常阅读《新青年》杂志,并用白话文大胆地给陈独秀、李达、恽代英等她所敬佩的社会名流写信,表示赞成提倡白话文,拥护他们所宣传的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令她意外的是,陈独秀还给她回信说:“没想到我们的新思想都影响到教会学堂了。”并夸奖王会悟“有胆识”,勉励她“多读书”。

为中共一大放哨选地点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不久,王会悟前往上海,寻求妇女独立解放途径。经介绍,被安排到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做文秘工作。其间,李达作为留日学生总会的代表回国办事,与“女联”有些来往,这样,王会悟和李达便在工作中相识了。李达经常向她讲述推翻封建制度,争取妇女解放、以及组织共产党的道理。1920年,这对志同道合的情侣,在上海陈独秀家的客厅里,举行了一个革命化的婚礼。

1921年7月,中共一大会议在上海召开,王会悟参加了大会的筹备工作。李达和李汉俊负责通知各地代表来京沪参加会议,而食宿、开会地点等后勤事务则由王会悟负责。

开会的地点,王会悟找了好几个地方,都不太理想。后来她想到了李汉俊的家,而那个房子的真正主人却是李汉俊的兄弟李书城。李书城是国民党的一位军事部长,恰好当时不在家,李汉俊也寄居在法租界的一所洋房里。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李汉俊家召开了。代表开会时,王会悟就在楼下后门门口望风。突然,有个年轻人手里托着湿衣服直奔楼上跑去。王会悟觉得事情有点蹊跷,她也赶忙跑上楼,将情况汇报给了坐在门口附近的翻译杨明斋,杨明斋马上翻译给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听,马林当即宣布休会,匆匆收拾文件撤离。

散会不久,法租界巡捕房就开来警车,全副武装的士兵包围了房子,其中几个巡捕冲进李汉俊家,追问他们上午聚会干什么?李汉俊用流利的法语答复说:“上午来了几个教授讨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问题,巡捕没有抓到把柄,只好悻悻的走了。

事后,李达对王会悟竖起了大拇指:“你立了大功! ”幸好王会悟报警及时,才让代表得以及时疏散,这样,在开会期间,由于密探的突然闯入,会议必须另选地点。

会议停了两天,代表们提了好几个开会地点的方案,有提议去上海,有提议去西湖的,但代表们经过分析都认为这些地方虽好,但又害怕太惹人注目而被否决。这时,王会悟想到了自己的家乡,便建议到嘉兴南湖去继续开会。她说:“离我们桐乡不远的嘉兴有个南湖,那个地方不像杭州那样惹人注目,且风景秀丽,我们可以租一只画舫,扮作逛西湖途经嘉兴的游客。

 ”与会者采纳了她的建议,而王会悟就作为具体安排事务的工作人员,成为南湖游船上中共“一大”会议召开时唯一一位非代表成员。

为了确保会议安全进行,王会悟作了周到细致的安排。她让船主把船撑到离烟雨楼东南方向200米左右比较僻静的水域用篙插住,让代表们在中舱的客堂间里围坐在八仙桌前安心开会。她自己坐在船头望风放哨,充当会议的 “哨兵”,一旦有别的游船靠近,就哼起嘉兴小调,手指敲着舱门打节拍,提醒代表们注意。

为掩人耳目,她还特意准备了一副麻将牌,放在代表们开会的桌上。就连作为午餐预定的酒菜,她也是让船主用拖梢小船送至大船的。当天下午会议正在进行之中,湖上突然传来汽艇的马达声,代表们以为是警察的巡逻艇,当即暂时停会打起麻将。王会悟马上乘拖梢船上湖心岛打听,得知是一户富人家的私人游艇游湖兜风,会议又照常进行。

就这样,在嘉兴南湖的游船上,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等代表完成了“一大”最后议程,到下午6点多钟,会议结束,这一刻也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一大”会议结束后,王会悟创办了我党最早的一本妇女刊物 《妇女声》,该刊物是1921年12月10日创刊的,王会悟则是该刊物的主要负责人,她除了负责组稿、审稿外,还经常亲自撰写稿件,先后在该刊物上发表了 《中国妇女运动新动向》、《湖南女工之觉悟》等文章,《妇女声》虽因种种原因只出了10期,但作为第一本妇女刊物,它对传播世界各国妇女运动的最新消息,介绍妇女运动的先进经验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称赞:你们是真正的人

1922年,王会悟参与创办了上海平民女子学校,王会悟担任该校工作部主任,这是在中共领导下创办的第一所新型学校,之所以称为新型,是因为该校不仅是一所半工半读学校,在当时也成为党的一个秘密联络点。

1922年底,李达应毛泽东同志之邀到长沙湖南自修大学主持教务,王会悟随同前往,并在该校附属中学教英语。大革命失败后,她化名王啸鸥,组建笔耕堂书店,参与出版了许多马克思主义著作。

1937年5月,李达的《社会学大纲》出版。在这本书里,无论是抄写、出版,还是发行,都凝聚了王会悟的不少心血。她还想办法将书送往延安,毛泽东十分高兴地阅读了该书,并作了详细的眉批,称这本书是中国人自己写的第一部马列主义哲学教科书,还在写给李达的回信中,热情地称赞他们夫妇:“你们是真正的人。 ”

1945年,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因当时王会悟正好在重庆参加进步活动,也参加了隆重的欢迎大会,会后,还受到了毛泽东的单独接见。

新中国成立后,王会悟在政务院从事法制工作,后因多年劳顿,离职休养,1993年10月20日,王会悟在北京病逝,终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