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华教授 李德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李德华,1946年9月出生于武汉,祖籍广东省丰顺县,中共党员。1953~1959年在武汉大学附属小学学习;1959~1965年就读于武汉市第十五中学;1965年考入武汉大学数学系数学专业,1970年毕业。1989~1990年作为国家公派的高级访问学者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人工智能系进修并从事科学研究工作。
主要经历/李德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编辑
读小学时,他得到郭日焕、吴兆芳、何定英、熊注英等老师的悉心教导;中学在读期间,深受柴宣、乐承文、胡承质、黄以义、陈桂英、何俊豪、方善登等老师的深刻影响和教育;在大学期间,崔建瑞、陈银通、陈嵩强等老师成为他的良师和指导者。
他常说:“没有这些老师的教导和影响,就没有我的一切。” 1956年6月1日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历任少先队小队长、中队委、儿童团连长、少先队大队长。1961年6月28日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历任团支部书记、团委委员、团委宣传部长、基干民兵连长、民兵师副师长。
1985年2月9日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直属党支部组织委员、中共爱丁堡地区中国留学生党组织负责人。 李德华同志1980年提升为讲师,1985年破格提升为副教授,1991年破格提升为教授,1994年任博士生导师。
1992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华中科技大学人工智能研究所所长、计算语言研究所所长。历任国家“攀登计划”认知科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思维科学学会全国筹备核心小组成员、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业知识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武汉思维科学与智能系统学会理事长、中国电子学会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学会理事、湖北省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北省青年联合会第六届委员、武汉市科协委员、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光学精密工程》、《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中华现代医学管理杂志》、《计算机工程与应用》、《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思维科学》、《思维科学通讯》杂志编委。
业务贡献/李德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 编辑
李德华教授在我国著名数学家,父亲李国平院士、我国杰出贡献科学家钱学森院士和著名数理逻辑学家胡世华院士的直接指导下,潜心从事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和思维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期间受到董占球教授、戴汝为院士学术思想的深刻影响。
他先后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论文140余篇,获省部级一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获得国家专利三项,多次获得省市优秀科技论文奖。先后被评为“国家七五科技攻关先进个人”、“武汉市电子技术推广应用先进工作者”、“武汉科协先进工作者”。
他的事迹被载入《中国知识产权年鉴》、人民画报社中国画报社联合编撰的《继往开来-科学技术卷》、《湖北科技精英》、《湖北省专家词典》、《亚洲科技名人录》、英国剑桥《国际名人录》和《面向21世纪的科技名人录》等。
李教授在科研工作中勇于拼搏和开拓,在学科建设、后继人才培养方面也都做出了突出的成绩。他长期在一线面向硕士博士生讲课教学,在华中科技大学首开了《专家系统》、《人工智能》、《创造性思维》等课程,不断完善了课程体系结构,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和讲授思路,对这些学科知识的发展和传播做出了贡献,也让众多学子从中受益良多。
多年前李教授常说一句话;“我这一生有个愿望,就是要为国家培养超过100个研究生!
”朴实的话语中透出了一种对社会和国家的强烈责任感,作为一位人民教师,培养出合格优秀的学生确实是最神圣的。给每一位即将毕业走入社会的学生送一首自作的并用毛笔、宣纸亲笔题写的古体律诗,这是李教授一直坚持做好的事情。
每位学生拿到卷好的诗作,都如获至宝、感慨良深。因为这首诗不仅承载着浓浓的师生情意,也寄托了老师对学生成才的希望和祝福!至今,李教授已经培养了103名硕士博士生,当中的很多人,在各自岗位上已成为重要骨干,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他们用自己的努力实践着李老师的人生价值观,回馈浩浩师恩![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