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雨白杨 温家沟小学王桂文老师和杨思雨同学的“六一”儿童节
凌海市板石沟乡银匠村温家沟希望小学位于大山深处,学校里只有一位老师和一名学生。54岁的王桂文老师在山里教学已有20年,学生最多时有15人,分3个年级,课堂教学完全按照国家教学大纲展开,开设所有科目。如今,这里只剩下8岁的一年级学生杨思雨了。
只有一名学生和一位老师的学校
虽然只剩下一名学生,王桂文依然每天按时上课,从不迟到、早退。
到今年,王桂文在深山沟里教书整整20年了,实现了他当初“坚守到最后一名学生”的诺言。“剩下一个孩子我也得让他升上学!”20年前,王桂文对自己的老师这样承诺。20年里,他一直遵守着这个诺言。
银匠村地处深山之中,是锦州市西部地区的贫困山村。车出锦州市,西行60多公里山路,就来到板石沟乡银匠村了。而自此至温家沟希望小学尚有30公里许,那路就全都是盘山土石路了。
温家沟四面环山,没有电话,没有有线电视,手机没有信号。村里原来的30多户人家搬走的搬走,投亲的投亲,如今只剩下包括王桂文在内的8户人家、34口人。除了孩子,最小的户主48岁。
在温家沟,最引人注目的就是由3间房子构成的希望小学。小学建在山沟的一处高地上,100多平方米,院墙用枣刺围着,里面种着杨树、柳树,后院栽种着土豆、葱。
“就算剩下一个孩子我也得教!”
温家沟小学于1963年建校。因住户逐年减少,许多老师陆续离开了。到1986年,一个老师也没有了,面临解体。那时34岁的王桂文正任生产小队的会计,乡教育助理找到他,劝他把学校的教学任务担起来。就这样,王桂文走马上任当上了“孩子王”。
当时王桂文一个月工资不足40元,直到1997年转为正式公办教师,才有所改观。学生从最多时的15名减少到现在的1名,但教学进度和课程的安排,都和市里小学一样,每天6节课,语文、数学,外加教学管理,在学校王桂文是一个人身兼多职,老师、班主任、课外辅导员、校长。
王桂文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成为了教师,还有一个插曲。当时任乡教育助理的张树方是王桂文的初中老师,二人亦师亦友。初中时,张树方理解王桂文每天走20多里上学的辛苦,常常鼓励他努力学习。
王桂文毕业后,回村里当上了会计。这期间,十几位老师走马灯般在温家沟来来去去,最多的也不过待上两三年时间。到1986年,15个孩子的小学没有老师教书了。
张树方几次来到温家沟,请他当老师,这令王桂文非常感动。于是他向张树方庄重承诺:“就算剩下一个孩子,我也教下去。”
“我答应自己老师的就一定得做到!”为了这个承诺,王桂文老师把一茬又一茬、近200名山沟娃送上了初中甚至高中,没有一个中途退学的。
1986年到1993年这段时间,泥土结构的教室年久失修,雨天时屋里的雨比外面都大,地面都是泥水。于是,王桂文和家人商量,把教室搬到了自己家里。夏天,山沟一下雨就发洪水,学校旁边的洼地被水冲了。王桂文就用毛驴车,把十几个孩子抱上车,涉过齐腰深的水,一个个送到家长身边。
如今,王桂文教过的近200名学生大多已经到外地参加工作,有时回山沟老家探亲,都想着到王老师家里坐坐。
8岁的杨思雨读完小学后,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很有可能是温家沟希望小学最后的学生了。凌海市教育局初教股股长李立国介绍说,在凌海市的偏远山区,像温家沟希望小学这样的贫困偏远学校就这一家了,因为地理位置等原因,他们无法将温家沟小学合并到其他学校。如果杨思雨毕业后,温家沟不再有学生了,王桂文就会被安排到邻近的板石沟中心小学教书。
山沟里来了支教者
“六一”前夕,锦州团市委、市志愿者协会“支教新农村行动”的志愿者们带着儿童节的礼物,来到温家沟希望小学,看望王桂文和杨思雨。杨思雨见到来了这么多的陌生人,眼里流露着一丝胆怯,一个人跑出教室,蹲在空地上侍弄着自己种的山茄花。大家就围在杨思雨的身边,讲故事,套近乎,终于取得了小思雨的信任。
上午10时整,王桂文开始上数学课,讲的是进位加法。讲课前,王桂文先强调杨思雨要注意坐姿正确。
数学课结束了,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志愿者们拿出精心准备的教案,开始为杨思雨上课。为能在短短的支教课堂上最大限度地向小思雨展示山外世界的知识,几名志愿者特地准备了英语和电脑课。
英语课是2005级学生贺长亮给小思雨讲的,贺长亮讲了“你好”、“再见”、“早上好”、“老师”等常用词语中英文单词的读写方法。虽然从没接触过英语,小思雨的发音却很准确,一节课下来,她记住了黑板上的全部单词,得到了大家的连声赞扬。
接下来,大学生李冬、孙静打开带来的笔记本电脑,开始电脑课。电脑,是小思雨从来没有见过的,黑色的金属外壳与闪亮的液晶屏幕令她格外兴奋。在大姐姐的帮助下,她轻轻地移动着不知为何跟老鼠有关的“鼠标”,点击着一个个精彩的外面的世界,整整一节课,小思雨的眼睛始终睁得大大的,眼神里充满着对神奇的憧憬和向往。
临近中午,杨思雨似乎还舍不得结束这次特殊的学习,志愿者们也似乎感受到肩上多了一份未尽的责任,大家说,下一次会带着更多的同学再来这里,教杨思雨新的英语单词和更多的电脑知识。
放学了,王桂文牵着杨思雨的手,向她的家走去。其实对王桂文来说,20年里,每到放学的时候都是如此:把每一个孩子平安地送到家里,看着他们一天天地长大、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