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哲学孙正聿 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教授做客“哲学家讲坛” 讲述“思想的前提批判”
11月20日,哲学院主办的"哲学家讲坛"第五讲在公共教学1楼如期举办。吉林大学资深教授孙正聿教授受邀担任此次讲座主讲人,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助理、哲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担任主持人,哲学院郭湛教授担任评论人。孙正聿教授讲座的题目为"思想的前提批判"。
孙正聿教授,1946年11月生,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哲学学科教指委主任、学风委副主任、社科委委员。
1995年、1998年、2006年三次获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001年、2005年二次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999年、2009年先后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和中华优秀出版物提名奖,2003年获首届国家级教学名师奖。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
在讲座正式开始之前,郝立新教授简明地介绍了主讲人孙正聿教授的基本情况,包括孙正聿教授在吉林大学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的职务,同时,郝立新教授重点介绍了孙正聿教授近几年的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和获奖情况。通过介绍,在场听众对于讲座主题内容和主讲人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
讲座正式开始,孙正聿教授讲到,他一直怀有来中国人民大学,与人大师生进行交流的愿望,因此非常珍惜这次交流机会。经过事前的认真斟酌以及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老师们的反复沟通,孙正聿教授选择"思想的前提批判"作为讲座主题。随后,孙正聿教授介绍到,哲学就是"思想的前提批判",并就这一论述的原因、内容和指向等三个主要部分进行讲述。
在谈及第一部分"哲学是‘思想的前提批判’"这一论述的原因时,孙正聿教授围绕"思想与思想的前提批判"进行讲述。孙正聿教授是在分析和整合黑格尔、恩格斯和卡尔纳普三人的思想前提下,结合自己的知识和反思得出"哲学是思想的前提批判"这一论述。
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认真、系统、深入地研究并讨论了"什么是哲学?",以及"哲学以怎样的思维方式把握经验世界?"等问题,并做出三项回应:第一,反对表象思维,哲学要把握的不是经验世界中的表象,而是在表象身后具有超越性的对象;第二,批评形式推理,哲学要把握的不是推理的形式,而是在形式之中具有实在性的内容;第三,讲究思辨思维,哲学是以思辨的方式穿透经验世界的种种表象把握形式之中的实在内容。
而在恩格斯的三部哲学著作中,恩格斯指出,哲学被驱逐出了自然界、历史界,只是纯思辨哲学,但是,如果哲学被驱逐出了全世界,那么哲学到底是在研究什么呢?针对这些问题,逻辑语言学家卡尔纳普说到,人类的思维通过语言的无外乎两种功能来外现,其一是语言的表述功能,即表述经验事实,其二是语言的表达功能,即表达情感审美。
然而,这两条道路都不适合哲学思维,实质上也就封死了哲学的两条出路——科学化和艺术化。
于是,孙正聿教授指出,哲学不是科学的延伸和变形,科学是以世界为对象而进行思想,哲学则是以科学所得出的思想为对象进行思想上的思想。因此,哲学是思想的前提批判。
随后,孙正聿教授详细解释"思想的前提"。他讲到,思想分构成思想和反思思想。其中,科学思想是构成思想,哲学思想则是反思思想。哲学的思想是对思想的根据、前提的批判,而不是关于内容的批判。
思想的前提是思想中"一只看不见的手"。首先,这个"思想的前提"隐藏于每一种思想的背后,具有隐匿性;其次,这个"思想的前提"成为"根据"并不断地构成思想,具有逻辑强制性;最后,这个"思想的前提"拥有无限开放的理论空间,具有普遍性。
讲座主题的第二部分论及的是"哲学是‘思想的前提批判’"这一论述的内容。孙正聿教授分别从构成思想的基本信念、基本方式和基本观念进行讲述。首先讲述构成思想的基本观念,孙正聿教授讲到,基本观念包括许多种,例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历史观、认识论等。
在这其中,世界观是最为重要的基本观念,世界观往往对于其他基本观念起到束缚作用,其它基本观念深深受它的影响。因此,哲学要对世界观进行前提批判,批判什么是世界观的"世"、什么是世界观的"界"、什么是世界观的"观"。
孙正聿教授接着讲到,"世"是人生在世,"界"是人在途中,"观"是人的目光,世界观是一种人生在世和人在途中的人的目光。以往的世界观都是人站在世界之外的对世界的观点,而后一种世界观才是人和世界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反思。
每一个时代的哲学家都具有自觉的一致性,现代哲学家的一致性就在于一致从人出发看待、研究哲学。长年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孙正聿教授,以在场听众耳熟能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实践唯物主义的长期争论进行举例说明,引导听众以哲学反思看待和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同时强调,哲学是向人们展示了一种生活,引导了一种生活;哲学就是借助哲学家个人的名义向人们展示世界,又以世界的名义向人们展示个人。
随后讲述构成思想的基本方式。马克思讲过,哲学是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除却哲学方式,把握世界还有宗教方式、艺术方式、科学方式等,而每一种方式背后都指向着一个世界图景,在孙正聿教授看来,哲学是人类各种关于把握世界方式的对话。
最后讲述构成思想的基本信念,信念是理论思维的前提,孙正聿教授重点指出,哲学就是概念游戏,由名称升华为概念的游戏,概念既包括了全部哲学史,也包括了全部人类生活,并反复强调,哲学不是科学,科学是以思维的规定去把握全部存在规定,哲学的对象只是思想,思想就是思想中的现实。
孙正聿教授讲座的最后部分所论及的是"哲学是‘思想的前提批判’"这一论述的指向。他讲到,通过对思想进行前提批判,要使哲学哲学化,而不是科学化,哲学是对于真理、正义以及更美好事物的追求。
孙正聿教授激情洋溢并蕴含深刻哲思的讲述一结束,立即博得在场听众的热烈掌声。在场师生都,得到了一次思想洗礼,享受了一次文化盛宴,沐浴了一次精神升华。随后,在场听众踊跃发言,与孙正聿教授进行对话和交流。在众多听众所提出的问题中,最受关注的还是哲学的当下处境和与科学难解关系。
孙正聿教授语重心长地说,哲学表征了思想一个独特的维度,即思想本身这个维度,如果说"人"(注:"人"一词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是哲学的全部对象,那么哲学则是从"人"的各个部位、各个方面揭示"人"本身,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而这个思想的批判是永无止境的解释循环过程,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行为,因此,从事哲学研究就会孤单、寂寞、受冷落、被边缘。
正因如此,做哲学研究就更需要大气、正气和勇气,直面现实,保持平常心。
在听众互动问答环节之后,哲学院郭湛教授对孙正聿教授的讲述进行点评。他首先对孙正聿教授如此精彩的讲述表示感谢,并说到,现场的气氛和听众的回应直白地展示了孙正聿教授此次讲座的效果,知行合一地诠释了"什么是哲学"和"什么是哲学家",也使哲学院举办"哲学家讲坛"的初衷和效果在此次讲座中得到充分体现。
哲学院院长郝立新教授评论到,如果说孙正聿教授的一本50万字的《哲学导论》只讲了"哲学不是科学"这六个字,那么,今天孙正聿教授一下午洋洋洒洒的讲述则可以概括为九个字:"非常识、非表述、非科学。"
在哲学院两位教授相继点评结束后,全场听众一同起立并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一精彩讲座的主讲人孙正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