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何任医案 国医大师——何任(杭州名人篇)
何任,浙江杭州人,字祈令,别署湛园,1921年1月(农历庚申年十二月)出生于浙江杭州的中医世家。1941年毕业于上海新中国医学院,1947年创办杭州中国医学函授社,1958年参与筹建浙江中医学院,1959年起任教于浙江中医学院并先后任副院长、院长。
2012年2月23日7时3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享年93岁。何先生是浙江省政协第四届委员,第五、六届浙江省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治未病”工作顾问,中华中医药学会顾问、终身理事,浙江名中医馆馆长,浙江省名中医研究院名誉院长;首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中国百年百名临床家”之一,浙江省名中医。
曾任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编审会副主委,中国中医药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医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浙江省中医药学会会长、名誉会长、顾问。
2009年5月13日,作为30位当代泰斗级名老中医之一,何任先生荣获国家人事与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的首届“国医大师”称号。
作为著名中医理论家,何老先生发皇古义,融会新知,毕生致力于《金匮要略》研究,对仲景学说造诣精深。早在1958年,就出版了《金匮要略通俗讲话》,并屡次再版,至今已发行15万余册。主编《金匮要略校注》,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已成为现代《金匮要略》的权威版本。注重国际学术交流,被日本汉方界誉为“中国研究《金匮要略》第一人”。先生兼通文史,笔耕不辍,出版著作2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从1977年创办至今,几乎每期都有先生的学术论文刊出,30多年从未间断。先生理论建树丰硕,学术影响深远,堪称杏林泰斗。
何任先生是著名中医教育家,传道授业,桃李天下。先生博学慎思,明辨笃行,不但自己孜孜于学业的精深,对学生的成长亦是谆谆切切。他倡导“五宜三忌”治学方法,深刻影响了一代代中医学子。先生长期担任浙江中医学院领导职务,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付出了极大的心血。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全国中医高等教育刚刚起步,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借鉴,何任先生亲临教学第一线,大胆探索高等中医教育教学规律,重视基础与经典教学,重视临床能力培养,重视学术理论研究,先后发表《谈治学》、《中医学院教学工作初探》等学术论文,促进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教风。
1979年担任院长后,他更加重视专业建设和研究生教学,学校成为华东地区《金匮要略》教学牵头单位、全国首批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全国中医妇科进修基地等,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1982年,他本人也被推选为全国高等中医教育教材编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先生精心育才,诲人不倦,竭其所知,倾囊相授,为中医药事业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是现代中医药高等教育的先驱者和实践者。
何任先生也是著名中医临床家,德术双馨,医林楷模。先生承岐黄之术,悬壶济世,博采众术,兼收各家,功擅内科、妇科、肿瘤及各种疑难杂症。遇重病大证,常以“经方”取效;遇杂病、疑难症,则“经方”、历代各家方选而用之。尤其是独创的“不断扶正,适时祛邪,随证治之”治疗肿瘤十二字原则,在临床上被广泛运用,并屡获奇效。先生始终坚守大医精诚信念,心系百姓疾苦,对病人高度负责,年逾九秩仍坚持门诊,以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救治了数以万计的患者,深受世人爱戴与敬仰。
何任先生更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中医卫士,每当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关键时刻,他都能铁肩担道义,秉笔著春秋。1984年,焦灼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举步维艰,他高瞻远瞩,毅然牵头“十老上书”,呈书国务院,呼吁成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从此,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了自己专职的政府行政机构。1990年,针对有关部门精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设想,他再次联手“八老上书”,呈书党中央,呼吁加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职能,并成立省市中医药管理机构,使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有了更加完善的组织保障。
2006年,极少数别有用心之人借着“科学”的名义,在网上搞起“取消中医”的签名,先生特别撰写专文予以严厉驳斥,并提出相应对策。在2008年“中医中药中国行”浙江省中医药工作座谈会上,先生又大声疾呼“中医人要有中医思维”,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充分肯定。
为了促进中医药学习研究和传承创新,何任先生于1993年拿出多年积蓄成立“何任中医基金会”,后更名为何任中医药研究院,奖励在中医药教学、科研及学习中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和学生;2007年,先生又自行出资,征集出版了全国80岁至93岁共12位当代著名中医专家的《名医手稿》,被誉为做了件“功在千秋的历史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