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怀宇家国万里 李怀宇:《家国万里》自序

2017-08-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2007年赴美访问,是我刻骨铭心的经历.此生恐无留学之缘,此行却有游学之乐.在旅途中,我有幸拜访心仪已久的前辈大家,仿佛进入思想的梦境:探索感时忧国的源流,跋涉幽暗意识的荒原,穿越历史三峡的时空,遨游知人论世的海洋.遥想汉唐盛世,长安城里,从西域与东洋远来求学者络绎不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是心态开放与气度恢弘的明证.而后世的天朝上国一旦故步自封,即使闭关锁国,还是抵挡不住坚船利炮.大变局中,西学东渐成了风潮.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提出上世史为"中国之中国".中

2007年赴美访问,是我刻骨铭心的经历。此生恐无留学之缘,此行却有游学之乐。在旅途中,我有幸拜访心仪已久的前辈大家,仿佛进入思想的梦境:探索感时忧国的源流,跋涉幽暗意识的荒原,穿越历史三峡的时空,遨游知人论世的海洋。

遥想汉唐盛世,长安城里,从西域与东洋远来求学者络绎不绝。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是心态开放与气度恢弘的明证。而后世的天朝上国一旦故步自封,即使闭关锁国,还是抵挡不住坚船利炮。大变局中,西学东渐成了风潮。1901年,梁启超在《中国史叙论》提出上世史为“中国之中国”、中世史为“亚洲之中国”、近世史为“世界之中国”的宏论,便是东西学术的结晶。

开眼看世界者吹过欧风,淋过美雨,归来报效祖国,多有非凡成就,清末民初的文化界似有英才辈出的气象。

奈何时局变幻,二十世纪中国被横刀切成两半,造就无数旅居海外者。萧公权的《问学谏往录》最后一章以“万里寄踪”为题,自述“我在1949年受聘到美任客座教授的时候没有久居海外的打算。

”后来决定“且住为佳”,可能是那一代旅美知识人的典型心态。此后在海外求学成长的知识人,其经历之起伏,心境之冷暖,远非故国同胞所能了解。我赴美之行,并无雄心壮志,只是怀着求知的好奇,希望在畅谈中了解心史。

旅美心史绝非一席谈便可尽情袒露。但素昧平生的一老一少有缘相晤,颇有深秋客来茶当酒之趣,或能互解彼此的寂寞。中国古来有“适彼乐土”的憧憬,也有“乡关何处”的惆怅;爱因斯坦曾题签“为彼此的乡愁”的肺腑之言,萨义德更写出“格格不入”的切肤之痛。

古今中外各有风情万千,但有些情感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访问的多是爷爷的同辈人,颇能体会到美国虽有诸般好处,但老人家往往没有儿孙在旁,不可能常享融融之乐。一位中国移民曾经告诉我:美国是“好山好水好寂寞”,中国是“又脏又乱又快乐”。当我有幸生活在快乐新世界,偶尔想起“赖有斯人慰寂寥”,不禁神游万里之外与千载之上。

我不相信人间真有理想的乐土。但在美国旅行时,重温罗斯福新政的四大自由与马丁·路德·金梦想的人人平等,顿感这个国度的崛起自有值得借鉴的经验。自由、平等、民主、科学、法治等价值,渐渐成为现代社会的共识,我相信东方古老文明中也深含相近的思想,彼此可以交融。

然而,在残酷的现实世界里,国度与组织的藩篱还是结成一张张巨大的网。人间不如意事常八九,而梦想有时可以超越种种界线。我梦想民有、民治、民享不是政治家开出的空头支票。我梦想宽容、同情、理解不是思想家构建的空中楼阁。2012年已经来了,不管人类将面临什么样的巨变,我依然心存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