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的资料 背景资料:季羡林生平介绍
中新社北京七月十一日电 十一日上午在北京病逝的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一九一一年八月六日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一九三0年他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一九三五年考取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入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一九四一年获哲学博士学位。
他在德国期间发表的论文获得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奠定了其在国际东方学和印度学界的地位。一九四六年季羡林回国,后被聘为北京大学教授,创建东方语文系并任首任系主任。这是中国成立最早的东方语文系,培养了大量东方学专业人才。
季羡林一九五六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一九七八年任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与北京大学合办的南亚研究所所长。
著作已经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有二十四卷,内容包括印度古代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印度历史与文化、中国文化和东方文化、佛教、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糖史、叶火罗文、散文、序跋以及梵文与其他语种文学作品的翻译。
季羡林在佛典语言、中印文化关系史、佛教史、印度史、印度文学和比较文学等领域,创作颇多,著作等身,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精于语言,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能阅俄、法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精于此语言仅有的几位学者之一。他研究翻译了梵文著作和德、英等国经典,诸如梵文名著《沙恭达罗》和世界瞩目的印度两大史诗之一《罗摩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