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博理的子女 周明伟:我与沙老的十年——中国外文局局长谈沙博理

2017-05-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沙博理一直觉得西方社会不了解.不信任中国,甚至歧视中国,对中国的很多评价要么隔靴搔痒,要么不着边际,看不到中国的变化.他曾告诉周明伟,"我有三只手,一只手带着中国的腔调与西方握手;另一只手带着高鼻子的西方文明与中国交流;第三只手,最重要的,是我要拉住中国发展的衣襟,跟上中国的步伐.这只手跟上,其他两只手就都跟上了."在他眼里,中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了不起的成绩,虽然还有困难和问题,但前景是美好的,大有可为的.沙博理也和周明伟聊起过死亡,他并不惧怕.如今,这位深爱中国的美裔老头儿平静离世了

沙博理一直觉得西方社会不了解、不信任中国,甚至歧视中国,对中国的很多评价要么隔靴搔痒,要么不着边际,看不到中国的变化。他曾告诉周明伟,“我有三只手,一只手带着中国的腔调与西方握手;另一只手带着高鼻子的西方文明与中国交流;第三只手,最重要的,是我要拉住中国发展的衣襟,跟上中国的步伐。这只手跟上,其他两只手就都跟上了。”在他眼里,中国取得了史无前例的了不起的成绩,虽然还有困难和问题,但前景是美好的,大有可为的。

沙博理也和周明伟聊起过死亡,他并不惧怕。如今,这位深爱中国的美裔老头儿平静离世了。10月24日,沙博理送别仪式在八宝山举行,人们在莫扎特的《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中与沙老告别,这是他生前最喜欢的曲子。他曾经说,“随着岁月的流逝,虽然我从未失去我身上的美国味儿,但我越来越感到中国是我的国家。”愿这位深深融入中国的高鼻子老专家一路走好。

沙博理以前常在北京什刹海附近的南官房胡同散步。他的名字就写在胡同一个四合院门牌上。“沙”是他英文姓的音译,“博理”既有他名字的谐音,也取意“博学明理”。他在那里住了50多年。有客人来访时,他常常是亲自开门,带着人们穿过栽着郁金香、月季和紫竹的庭院。有时他喜欢展示自己的藏品,比如一个罗盘,排列在衣柜里的藏书,或者很多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美国胶木唱片。在邻居们眼中,沙博理爱打太极拳,喜欢种花养草,对豆浆油条、芝麻火烧这些老北京味儿情有独钟,完全就是一个普通的“中国老人”。

人民画报:听到沙老去世的消息,您第一反应是什么?

周明伟:我还是感到有些意外。春节去看望他时,虽然觉得消瘦了许多,但他并没有什么严重的器质性疾病,他也可以享受到最好的医疗条件。他和协和医院的医生们都很熟,那里的医生护士也很喜欢这个老头,如果他愿意在医院接受护理,还是可以延年益寿的。但他还是不喜欢去医院,多次说希望能安静地走,不愿意浪费医疗资源,不想麻烦别人。

人民画报:您第一次见到沙老是什么时候?当时印象如何?

周明伟:第一次见面是2004年12月,他89岁生日前,我去他家里拜访。印象中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很善交谈。我以为说英文能让他感觉亲切一些,就试图和他说英文,结果他用中文回答我。后来我也改说中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