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就是一个小丑 凤姐也许只是个小丑 你们何尝不是?
凤凰客户端主笔、美国绿卡,这是“网红”凤姐现在的“身份”。有道德洁癖者也许会对此不屑一顾,但是,这并不妨碍凤姐最近一篇“求祝福、求赞赏”的文章,获得阅读量以百万计、赞赏金额以十万计的级别。
“成功”、“励志”,这是现在舆论加诸于凤姐身上的标签。
对于一个曾长期挣扎于底层的女青年来说,知名网站主笔、美国绿卡本身,的确是很励志、成功。帮别人美甲也好,修脚洗脚也罢,自食其力,就该获得尊重,获得她应有的生活尊严,她不再需要像那些与她曾经身份差不多的小镇女青年一样,甚至稍微有点姿色的话,一不小心就很容易变成邓玉娇。
人们由此认为,凤姐的故事预示了一种可能性,给那些挣扎于底层的人群以希望:突破常规,一“雷”惊人。对于这种论断,也许可以理解,这是因为阶层固化的焦灼所导致的不切实际的想象。实际上,我们需要明白,凤姐的故事所开辟出来的前景是虚幻的,对许多小镇青年来说,这是一条不可复制的道路。
在许许多多期待通过网络营销一夜爆红的故事当中,有多少人“脱颖而出”了?人们只看到“成功”了的凤姐,但是凤姐背后那千千万万失败者呢?这条所谓的成功之路远比外界想象要艰难。
人们用“审丑”来定义类似凤姐这样的网红现象,丑成为了主角,并开始走向了荒诞。丑并非是对现实的反叛,而是供人们践踏和娱乐的对象。人们在嘲讽谩骂的过程中,肆意发泄自己的情绪,通过贬低凤姐释放压力,获得自我满足,获得优越感。
换句话说,凤姐就是这个时代的小丑。但是小丑也会操纵看客的情绪,在小丑眼里,看客何尝不是小丑?一次又一次的精准营销,挑逗公众情绪,刺激大众的神经,对凤姐而言,甚至从一开始,公众对她的戏谑、嘲弄她有严重的精神疾病,对她尊严的肆意践踏,也是在炒作营销的算计之内。
只要能够被广泛关注吸引眼球,就一定会有营销商业价值,尽管可能会有些潜在的风险,所以我们才可以看到,2011年7月份,在温州动车事故发生后,凤姐在微博上发布了三条被认为是蔑视生命的冷血言论。之后遭到新浪封号,并引发多家媒体和新浪用户呼吁封杀。随后凤凰网发布投票“是否赞成封杀凤姐”,八成参与者表示赞成。
而有意思的是,5年后凤姐与这家网站签约成为主笔。
我不想说,凤姐会误导人们的价值观,她只是按照已有的价值观行事或者刻意迎合而已。问题在于价值观而不在于凤姐,至少我不认为她有这样的影响力。对一个小镇青年来说,她有什么,她甚至没有长相,即使一脱就未必能红,但是她连一脱而红的资格都没有。不过她有她的尊严,可以被人用来践踏;她甚至通过践踏他人的生命尊严,来获得关注。
她,也许包括她的团队深知,人们会很快忘记,她的那些出格、突破底线的言论。而且,只要开始说一些漂亮话,很快就会有人把她看作是敢言的代表,“国内最好的评论员”,人们很快会忘记,她只是一个“网络产品”而已。
对一个网络产品抱有人格、道德上的想象,是天真且一厢情愿的。所以,在看到最近开始有评论圈的人质疑凤姐的文章有代笔的痕迹时,这让我想起了比如关于韩寒代笔之争纠缠的一地鸡毛。本来对码字的人来说,代笔是一项非常严重的指控,可惜质疑者并没有拿出任何有力证据,仅仅是“不负责任”的质疑而已。凤姐、包括与她签约的媒体机构会不会回应这个质疑,不得而知。不过我恶意猜想,即便证明凤姐的文章是代笔的又能如何?
那些身陷“抄袭风波”诸如吴晓波、郭敬明、咪蒙等,哪一个不早就被当作成功典范、业界翘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