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的歌曲 中国音乐界的顶峰之作 李娜《苏武牧羊》组曲
《苏武牧羊》相信许多乐迷都听过,这是近年来国内出版的罕见的大器之作,它的配器和制作都堪称大手笔,为了更接近事件发生时代的特点,其中演奏的乐器都是仿照古乐器一比一复制,为的就是在作品中体现更多的“汉风古韵”, 在歌手的选择上也煞尽心机,最后确定李娜才能担此重任,这张碟中堪称绝笔的是李娜的极高音,在〈归来〉一曲中,苏武“留胡啊十九栽,今天归来,千里的雷声万里的闪,北海的牧人就往家赶,登上了长城就往南看,眼含着泪水就望长安…….
流胡啊十九栽,今天归来,长安不见十九年,十九年苦难就对谁言,打起螺子你就快快走,十九年苦难就熬出了头,黄河万里归大海,回头不再入秦关……”唱到这里,十九年悲欢一起涌上心头,所有悲愁愤闷都一起再次出现在眼前,这时的唢呐也吹得哽咽起来,男声和唱不断反复:“苏武流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十九年,牧羊北海边…….
”在背境的烘托下,李娜不断婉转向上升,越唱越高,将苏武流放异域十九年的悲凉一股脑倾泻出来,你可以看到,到最后几个极高音,高到让人无法想象,按制作人说:这简直不是人能发出来的声音。
在制作上这张碟阵容庞大,音质绝佳,让人听后有“绕梁三日,不绝于耳”之感。这里人声的极高音运用堪称点精之作。李娜在这张碟中又给大家建立了继《青藏高原》后的另一个高度,它也是李娜的绝唱。
《苏武牧羊》感
《苏武牧羊》组曲可以说中国音乐界的顶峰之作,李娜凭此将成为不可超越的大师。 当然李娜别的歌曲也很有水准,比如最受欢迎的《青藏高原》,她的声音在里面游刃有余,但是,《青藏高原》不是别人唱不了的,(虽然不能超过李娜)而《苏武牧羊》则是别人摹仿不了的。
《青藏高原》胜在意境的超然,但从歌唱的角度看,它的高音虽然惊人,可以说是石破惊天,但高音跨度却是较“平”的 ,整个歌曲的起伏是很直的,不富于变化,这种高音的演唱相对好掌握,因为不活泛。
这种处理很符合《青藏高原》的主题,也很符合一般意义上中国民族歌曲的处理习惯,此歌还胜在李娜的演唱上,如果不是李娜,换由别的歌手,那么此歌不是沦为学院派专业声音功底的展示,就是沦为高音卖弄了,而独独李娜,赋予了它一种高旷纯粹的意境,一种跨越天地宇宙的超然,已经不是高远大气可以形容的了。
不熟悉李娜歌曲的人,听了《青藏高原》可能就以为李娜止于此了,因为这个高度已经要人仰视,殊不知还有套《苏武牧羊》系列,才真正使李娜成为中国音乐封顶之人。
绝不夸张,《苏武牧羊》没有别的歌手可以演绎了,因为它们的跨度实在太大,它们需要的表现力实在太高,它的戏剧性实在太强,它对唱功要求的实在太全面。
从高音上说,没有一种抛弃声乐要求限制的疯狂,是无法表现出来的。李娜在苏武牧羊里的超高音,完全是一种自由的“喊唱”,是真假声混合音乃至真音唱出的,(也只能喊唱,如果再讲究发音技巧的正确,根本不能完成这套曲子,更别提表现了,李娜的处理非常正确)完全脱离了声乐的专业要求,它不像一般意义上的声乐作品,它的高音很活,必须要有一股“狠劲”,必须要不顾一切往上冲,所以李娜的在这里面的高音已经疯了,已经由不得自己了,但正因为如此,声音才真正的突显了原始生命力,才真正的活了。
当然,如果单凭高音论歌手好坏,是很片面很狭隘的,歌唱是真正需要“声情并茂”的艺术,而〈苏武牧羊〉里的情,可谓是一出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到灵魂深处的内容丰富的大戏,每一种情绪感情李娜都把握得恰倒好处,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古老的故事〉的历史沧桑的遥远交错细腻情感,〈出塞〉的雄浑壮阔大无畏的男儿气概,〈牧羊姑娘〉的俏皮激动喜悦,〈望月观花〉的离愁孤寂伤感,〈贝加尔湖的冬天〉的凄清落寞无奈,〈归来〉的激情昂扬难抑喜悦,〈梦里草原〉的深情悠远回味,在一部史诗的音乐作品中把所有人的情感都包括了,这是对歌手的最大考验,如果这个歌手声音不具有感染力,内涵不够深,理解力不够好,都无法完成。
但李娜却全做到了,不但做到,还把所有感情发挥到了极至,换了别的歌手,是难以完成的。 相信李娜唱《苏武牧羊》会很痛苦,因为这既是一套最为艺术的作品,最需要深厚唱功的作品,同时也是必须摆脱专业技巧完全真实还原声音本质的作品。
别的歌手无法演唱,不是专业基本功不够,就是不能脱离专业技巧束缚。这是一套勇敢者的歌,不够大胆,是唱不了的。 另外,向《苏武牧羊》编曲者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