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建宁一建 一线报道: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获得者张建宁教授专访

2018-04-2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2013年,我校总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建宁教授申报的"颅脑创伤后血脑屏障继发性损伤机制及干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功

        2013年,我校总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建宁教授申报的“颅脑创伤后血脑屏障继发性损伤机制及干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成功获批,该项目的顺利开展将有助于深化颅脑创伤后血脑屏障继发性损伤机制的认识,也将为探寻颅脑创伤后的临床治疗新方法奠定基础。

      张建宁1986年就职于我校总医院,1992年完成了研究生学业,是我校培养的神经外科医学博士,师从我国神经外科专家薛庆澄教授和杨树源教授。

曾于1996年被学校选派赴日本研修,并被聘为客座讲师,2001年选派赴美国Baylor医学院内科及神经外科进行博士后研修。

      张建宁教授是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级重点学科以及卫生部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带头人、首批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终审专家、卫生部重大专项二审专家、天津市优秀留学归国人员。

现任天津市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加拿大蒙特利尔神经病学研究所高级顾问,两次当选为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副主任委员、先后担任亚太神经创伤协会常委、中华医学会中华创伤分会常委、天津市神经外科学会主任委员。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天津市科委科技成果3项,曾填补天津市医药卫生空白新技术3项,“小动物立体定向固定装置”和软件产品“总医院颅脑创伤回顾性信息系统”曾获得技术专利。

主编《神经外科重症监护》、主译《显微神经外科手术图谱》,作为副主编编写卫生部研究生规划教材《神经外科学》第二版、“十一五”高教出版社《外科学》及其他两部神经外科专著,参编著作3部。

发表论文241篇,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SCI收录论文34篇,其中JCR1区论著1篇,2区论著6篇,兼任《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等学术刊物副主编和常务编委。

在脊柱疾病、颅脑创伤、脑垂体瘤的诊疗上颇有造诣,完成各类神经外科手术3500余例,手术经验丰富,技巧高超。

      张教授自1992年以来一直致力于颅脑创伤后继发性神经损伤的研究,颅脑创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病、多发病。

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交通事故的增多以及局部战争的频发,其发病率呈现出不断增高的趋势,具有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是45岁以下青壮年的主要死因。近年来关于颅脑创伤的诊治研究进入了平台期,国际范围内尚无被大家公认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出现,如何进一步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一直是医学界关注的重点。

      张建宁教授率先报道了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应用导致中重型颅脑创伤患者学习和短期记忆功能障碍,为改变颅脑创伤激素应用策略做出了贡献。

同时率先报道了颅脑创伤后内皮祖细胞变化的特征性规律及其与颅脑创伤预后的关系,丰富了颅脑创伤的损伤及修复机制,研究认为,颅脑创伤后的原发性损伤不可避免,而继发性损伤则是可治可防的。

      张教授此次申报获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既是对以往颅脑创伤研究的深化,也是从血脑屏障继发性损伤方向对既往研究的创新,该项目拟借助小鼠脑创伤模型、体外BBB模型和临床病例观察做进一步研究,确定脑创伤后血脑屏障继发性损伤与免疫炎症相关因子的关系;探讨VEGI/VEGF失衡在血脑屏障继发性损伤中的作用机制及其意义;将VEGI及VEGI转染的内皮祖细胞输注到TBI模型中,探索防止血脑屏障继发性损伤的新策略。

      项目获批后,张教授没有时间兴奋和庆祝,而是立即组织科研团队成员召开了研讨动员会,以促进项目的迅速顺利开展。

他强调医学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体及其疾病,它直接对人的健康和生命负责,要求科研工作者要用尊重科学、实事求是、严谨治学的态度,更加细致周密地探讨研究方案,以确保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张教授不仅在科研领域成绩斐然,通过记者截取的“好大夫在线”患者留言,我们还可以看到无数患者给予辛勤工作在临床一线的张建宁主任的一致好评。

      2011年3月总医院神经外科迁入新落成的第三住院大楼,实现了硬件设备的飞跃,“如何把学科做强,如何把事业做好”这正是摆在以张建宁主任为代表的新一代神经外科人面前的课题。

在学校、医院和神经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该学科专业病床已增至267张,拥有独立的ICU病房和神经外科专用手术室,引进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手术导航仪、立体定向仪、脑电监护仪、颅内压监护仪、脑氧监测仪、降温仪、激光刀、电磁刀、超声吸引器、神经内窥镜、术中超声及多普勒等设备,此外,术中核磁、术中血管造影、术中CT、手术计划系统、实时导航、内窥镜及荧光显微镜的应用,极大改善了国内神经外科手术的现状,构建出精准的神经外科手术平台,真正实现了神经外科疾病的微创治疗。

作为临床各亚专业中的精尖学科,科研方面基础十分雄厚,现有12个基础研究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国际一流的干细胞分选和活细胞结构观测平台,设备总值接近4000万元。

国际学术交流是该学科的另一特色,神经外科长期与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建立着固定的学术交流与学者互访关系,多名医师在国外长期学习或短期进修,这些学成归国的骨干已经逐步成长为学科发展的重要力量,为科室的后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新闻中心特约记者总医院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