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教案
欣赏课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讨论、分析等手段,学生掌握乐曲的创作背景、作者生平以及圆舞曲等音乐常识,在音乐声中拓宽学生视野,发挥想象,潜移默化中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教学内容:欣赏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
教学重点:分析序奏、展开联想
教
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之间用歌声问好。(大屏幕已开)
二、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快乐音乐40分钟。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听一段歌曲。”(播放课件,听歌曲《小白船》)2、师:“好,欣赏完这段歌曲,我们来进行一个小组讨论。大家都来说一说,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歌曲每小节有几拍?如果把它改编为舞曲的话,那它应该是一首四拍子的舞曲,还是三拍子的?大家赶快行动吧,等讨论完毕,再举手告诉老师。”
3、讨论后回答,表扬。
4、师:“其实三拍子的舞曲有它专用的名称,大家知道是什么吗?圆舞曲又叫做华尔兹(waltz),它是一种起源于奥地利北部的民间三拍子舞曲。17、18世纪流行于维也纳宫廷,19世纪起风行于欧洲各国。它的特点一般为节奏明快,旋律流畅,速度多为小快板,节奏感鲜明。今天我们这节课就是主要来欣赏一首由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闻名于世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在欣赏乐曲的同时,老师将同大家一起去领略多瑙河上那美妙的异域风情。”
三、新课教学:
1、作者简介师:“为了让大家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这部作品,老师找了一些关于这首圆舞曲的背景资料。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这部作品的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
约翰.施特劳斯[Johann Strauss]奥地利著名的作曲家、小提琴家兼指挥家。于1825年10月25日出生于维也纳的一个音乐世家里。他的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是维也纳舞蹈音乐作曲家之一,他自己组织乐队,在国内外宫廷舞会、公园演奏,颇具盛名。老约翰一直想培养自己的儿子当一名银行职员,但小约翰自小就非常喜欢音乐,所以他就跟他父亲乐队的队长学习小提琴,又跟一位捷克的作曲家学习作曲。十九岁的他首次举行了音乐会,在音乐界上崭露头角。他父亲去世后,他便负责领导父亲的乐队。
从此,他不断地创作乐曲,拉小提琴以及指挥自己的乐队,接受国内外无数的定期邀请,到处巡回演出。他演出活动的最高潮,是在1872年去美国的访问,据说他在波士顿指挥十四场音乐会演出,音乐会在特地建造的大厦举行,可以容纳十万观众,而演奏者就有二万人之多。为此,安排了一百名指挥给他当助手,可谓盛况空前。约翰.施特劳斯于 1899年6月3日在维也纳逝世,享年七十四岁。在他的一生中,共创作作品五百余首,其中圆舞曲就有一百七十首,可以说圆舞曲是他创作的核心,因此后人尊称他为“圆舞曲之王”。今天我们要来欣赏的这部作品就是约翰.施特劳斯最著名的圆舞曲作品《蓝色多瑙河》。
2、创作背景
师:“那么,这部作品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作出来的呢,他的创作动机又是什么呢?大家请看大屏幕。
”
这部作品的创作背景与1866年爆发的普奥战争有密切关系,当时奥地利战败,悲哀、沉闷的气氛笼罩着整个维也纳。为了扭转市民的情绪,维也纳男声合唱团的指挥便邀请小施特劳斯创作一首充满生命活力的合唱曲。作曲家在酝酿乐曲的过程中,脑中首先浮现出来的就是美丽的多瑙河和一首诗歌,于是在这种动机的启示下完成了全曲。但由于歌词填得不好,人民的情绪也很低沉,因此首演失败。第二年,作曲家把这首合唱曲改编成管弦乐曲,在巴黎的公演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直到今天,这首乐曲仍然是世界音乐舞台上的常演曲目。
3、欣赏乐曲
师:“刚才老师讲了那么多作品典故,想必现在大家都跃跃欲试,想听一听这首世界名曲了吧,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圆舞曲,一起去浏览多瑙河上的秀丽风光。
但在欣赏的同时,请同学们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对比乐曲之间的不同,说说这首乐曲是由几部分构成的?第二,联系作品的标题,展开你们的联想,看看都能想到些什么?好,现在就请大家带着问题去欣赏音乐,等一下老师再提问。”
(欣赏后进行提问、回答)
最后总结:《蓝色多瑙河》是一首典型的维也纳圆舞曲,它由一个序奏、五首略有对比的圆舞曲及一个尾声构成。其中第五首是第一首的扩展再现,音乐最后在华丽的尾声中结束。
4、重点分析序奏。
师:“同学们听得真仔细,回答得真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分析一下作品的序奏部分。我们先来听一听序奏。”(听)
师:“刚才我们又听了一遍序奏,有哪位同学可以告诉我,它主要由哪些乐器演奏的,在你听到这段音乐的时候,你眼前浮现的是什么样的景象?”(生答略)
序奏:首先由小提琴在A大调上奏出叙缓而轻微的震音,好象平静的多瑙河在微风中荡漾。雾气消散的河面上,辉映出朝阳的绚丽光环。在这个背景下,圆号吹奏出主导动机,这充满希望、积极向上的音调引人遐想,犹如一道霞光穿透冬雾,呼唤着春天的到来。晨曦中,沉睡在多瑙河畔的维也纳正在苏醒。很快,呼唤音调响彻整个乐队,在晨光的照耀下,美丽的多瑙河扬起欢乐的波涛。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边划着拍子边哼唱序奏的主导动机。”(略)
5、小结全曲,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这首写于民族危亡时刻的《蓝色多瑙河》,充满了作曲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浸透着奥地利人民对祖国河山的敬仰之情。每当远离家园的维也纳人听到这支撼动心灵的旋律时,总禁不住热泪盈眶。正如一位音乐评论家所说的那样:不管奥地利人相逢在世界的什么地方,这首歌,就是他们的无形身份证。因此,人们又把它称为奥地利的第二国歌。”
四、课外延伸。
1、思考该曲用于什么场合最为合适?给你一支乐队,你能否当好这个指挥家呢?2、写一篇听后感,谈谈你对该曲的认识和感受。
五、结束语。
师:“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一同领略了多瑙河畔的美丽风光,同时也亲身体会到了小约翰.施特劳斯那份赤诚的爱国之情。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音乐作品,我们中国也不例外。比如《高山流水》就与贝多芬的《欢乐颂》一起送入了月球,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在以后的音乐课中,我们还将欣赏到更多更好的音乐。这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下课!”
《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共有五个小圆舞曲组成,这五个圆舞曲各具特色,有的充满生活气息,有的描写美丽风光,有的表现轻盈舞步,有的雄浑有力,有的典雅而富有新趣。乐曲犹如多瑙河水一般,从宁静平稳到轩然大波、浪花四溅,多样的变换,形成了《蓝色多瑙河圆舞曲》特有的效果。存在的不足:
(一)在欣赏五个小圆舞曲时,只让学生聆听、想象、感受,如果让学生听完后为每个小圆舞曲各想一个题目,并板书出来,让学生有个直观的印象,后面欣赏整首乐曲时,再边欣赏边根据板书把五个小圆舞曲分别给学生点出来,这样,学生对音乐会有更深层的感知。
(二)忽略了对乐曲创作背景的介绍。欣赏一首乐曲,应该让学生对乐曲的创作背景、曲作者及乐曲本身都要有一定的了解,但在教学中,为了节省出欣赏的时间,所以忽略了对乐曲创作背景的介绍,如果在欣赏乐曲前,抽出两三分钟的时间将乐曲的创作背景稍作介绍的话,会更能激发起学生欣赏的兴趣,也能使学生对乐曲有更深层的认识。 总之,因为这首《蓝色多瑙河圆舞曲》比较长,所以在课堂上多多少少都有些慌,总担心时间不够,音乐欣赏不完。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扬长避短,使自己在教学工作中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