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文茂马志存矛盾 马志明和苏文茂的矛盾 马志明和相声界的矛盾(二)
到了五代弟子后故事就更丰富了。不过先总结一下天津的两大斗争派系。以焦德海-张寿辰常连安-常宝坤刘宝瑞-苏文茂等为一枝。以马德碌周德山-马桂元马三立-马志明为一枝。其它如郭瑞清、郭荣启父子 ,还有高家兄弟等沈春和的后辈,多参与了或多或少的恩恩怨怨中。
五代弟子:这一代弟子基本跨越了解放前后到文革这个阶段,还有部分人活到了改革开放直至今天。由于此代人数众多再有和4 代6 代弟子间的恩怨纠葛复杂,所以无法理出清晰的头绪来说。就按照一条大的主线来讲吧,至于单个人或家族间的故事,将用点对点的方式说明。
这条主线是什么呢?就是北京和天津之间的大的争夺。按照老辈的说法,相声起于北京,其实是旧时有钱人家在清朝末期到民国初年甚至是达官权贵叫堂会的专用工具,当然那时候主角都是唱戏的,相声类似于马戏团小丑的作用,就是插科打诨。
那是的相声艺人大抵分成三个层次:一类是进宅门的,二类是进妓院戏园子的,三类就是水平次点撂地的。后来沈春和的徒弟魏昆治得罪了权贵,北京禁止说相声了,于是很多人为了谋生流落异乡,其中以到天津落户的为最多,这其中就包括马德碌周德山郭桂清等人。
当然更多的人是走遍各地卖艺。后来民国了,限制消除,又有很多人回了北京。这样就形成了北京和天津两大相声派别。两派的最大区别在于北京的相声多为权贵所用,因为北京一直是政治中心。天津的相声主要是对下层人士的,这和天津的人文有很大关系。
天津人有“嘴子”之称,有因为有码头,所以天津人最大的特点就是说嘴而不实干,什么时候在大街上看见两个天津人吵架,放心打不起来,它们只会越走越远。 而且天津人喜欢互相攻击,用相声的术语就叫“刨”或叫“抛”。
这就是所谓的天津相声的“草根”性,说白了就是以较为隐蔽的方式骂街,这样即满足了小市民心里的低级趣味的追求,有保住了天津惯有的动嘴不动手的传统。所谓的曲艺之乡,根基就是如此的恶劣。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所谓的马氏相声之所以受到部分天津人的追捧,尤其是下层的小市民,主要就是因为它们最大程度上迎合了这种低级趣味。而且这种相声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笃定要含有一些黄色的成分,比如栓娃娃白事会几口人和托妻献子等等。而部分人听的就是这个,如同买本杂志先找黄色描写片断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