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民亚洲安全新架构 2016中国国际问题论坛:亚太需构建新型安全架构
以“亚太地区安全架构与大国关系”为主题的“中国国际问题论坛2016”日前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与会学者认为,当前亚太地缘格局在加快调整,本地区需要构建反映地区现实、符合各方利益需求、为各方共同接受的新型安全架构。
此次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国家安全研究院主办,全国高校国际政治研究会协办。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60多位中外知名学者围绕“亚太地区安全的新形势与新挑战”“大国关系与亚太地区安全”“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及其挑战”“亚太地区的主要安全议题”和“亚太地区的安全合作”五个议题展开讨论。
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在开幕式致辞中表示,当前亚太安全局势不容乐观,各国竞争态势凸显,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朝鲜核问题等已经成为关系到亚太地区稳定的重要问题。学术界需要深入探讨,亚太地区是否需要新的整体安全架构以及中国在亚太安全架构中要扮演怎样的角色。
亚太地区安全架构现状如何?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高祖贵认为,从国家安全和地区安全架构的角度来看,亚太地区同时存在三大安全机制。一是上海合作组织,今年已经扩员了,证明影响力在扩大。二是美国领导下的、以美日同盟为轴线的亚太多边合作、安全合作网络。
三是相互嵌入式机制,其成员既包括上合组织国家,也包括美日安全网络合作成员,比如东盟地区论坛(ARF)、“10 3”、“10 8”、亚信机制等。他判断,亚太地区最后难以形成像欧洲一样的整齐划一的安全架构,只能是并存多个安全机制,各有各的功能和侧重点。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阮宗泽则批评了亚太地区的同盟体系。阮宗泽说,根据英国日前公布的伊拉克战争报告,布莱尔政府基于未经证实的信息就做出了入侵伊拉克决定。对此,时任首相卡梅伦表示要吸取教训,“美国并不是在所有问题上都是对的”。
这句话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和忠告,特别是对一味盲目追随美国的一些国家和人士。他表示,现在企图主导亚太地区的安全架构是一种美国领导下的冷战式同盟体系,同盟和非同盟的二元对立划分势必会加剧亚太地区的安全困境,因为该体系是把同盟的安全建立在可能牺牲他国安全的基础之上。所以,亚太地区要建立面向未来的安全架构,首先需要观念的调整和转变。
作为亚太地区的大国,中国对亚太安全架构有何主张?外交部副部长刘振民在致辞中阐明了看法,亚太安全合作应以维护共同安全、实现共同发展为目的,以普遍接受的国际关系准则为基础,以伙伴关系建设为纽带,以复合型、多层次、多样化的网络为架构,立足地区现有安全机制并兼容域外国家,为地区和平稳定发挥“压舱石”的作用。
刘振民表示,中国倡导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积极开展双多边安全对话合作,通过安全理念和实践的创新,通过深化区域合作与经济一体化进程,为亚太安全架构建设不断注入了新活力。
会上还宣布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安全研究院。该研究院旨在研究国家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重大安全议题,推进学术界对中国国家安全的深入研究,为中国的和平发展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光明日报记者 曹元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