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彦波粉丝团”请愿事件引发的思考
今年,一位市长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他就是原太原市长耿彦波。自中央“八项规定”实施以来,多数能上头条的官员都是“苍蝇”或者“老虎”,而耿市长的头条,源于调离时一大群粉丝团的挽留请命。一个领导干部,离任时能让辖区内群众不舍,个中缘由引起了大家的关注。随着记者的调查深入发现,“耿彦波粉丝团”的成员包含老党员、退休公务员、老教师、拆迁户、包工头、农民,各色人等。他们“挺耿”原因各异,有的感动于耿的铁腕作风,有的在大拆大建中获益,有的在官场仕途升迁,还有的,是带着另一种情绪去的:“让老耿回来收拾烂摊子,给我们个说法” 。耿彦波调离大同后,留下的是他未完成的大同规划,引发了拆迁户和建筑商等对现任大同市政府的不满。
对耿彦波的执政理念和方式我们暂且不论,这一事件更让人深思的,应该是领导离开后的工作应该怎么开展。试想耿彦波在职时,对于大同肯定有其详尽的规划,为什么他一离开,一系列的工作就无法开展,民众就嚷着要他“回来收拾烂摊子”呢?!没有了耿市长的大同,似乎就转不动了。当今的中国,是法治社会,政府的任何一项决定,绝非一个人可以说了算。要形成改造大同、旧城复兴这一宏伟计划,是耿市长的心愿,也是政府官员商量研讨的结果。既然如此,耿彦波离任之后,为何没有后来人担此大任,将这一计划继续下去。我们不希望呈现“一位领导,一个规划,一张版图”,人力、财力、精力不容许如此。如果前人的政策规划可行,后任要做的就是继往开来、提炼升华。市民聚众请愿,隐含着对现任政府的不信任,是无奈,更是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