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会作晚年 晚年邱会作:周恩来一道令让我多活了70年【2】
中央苏区前三次反“围剿”,多数战役都是在邱会作的家乡江西兴国境内打的。据党史专家石仲泉《长征行》(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版)一书记载,兴国在土地革命时期人口为23万,参加红军的就有8.5万多人,并组成兴国模范师和中央警卫师,有名有姓的烈士达2.
3万多人,占全国烈士总数的1/60,为全国牺牲烈士之首县。所以周恩来曾诙谐地讲过,“北京南京不如瑞京,中国外国不如兴国”。第三次反“围剿”后,敌人向中央苏区的侵犯改在闽赣交界一带,兴国等老苏区的任务就是扩大红军和支援前方。
到了1933年1月,王明路线在中央占统治地位,红军的战略转变为要与敌人打正面战和阵地战,红军队伍也随着需要急剧扩大,简称“扩红”。 当时“扩红”的办法很特别,名义上是动员,但村里只要能当兵的人,非去不可,至于有没有劳动力种田,就顾不上了。
地方苏维埃政府把可以送的人几乎全送去了,谁也不敢不办,否则就会以反对苏维埃论处。这样一来,红军的队伍是迅速膨胀了,但质量却下降了,苏区本身也元气大伤。
到第五次反“围剿”之前,“扩红”成为苏区的主要任务,地方领导干部如果完不成任务,就会受到撤职处分。当时措施,大致如下:一、中华苏维埃政府发布《动员令》,提出要“保卫苏维埃的每一寸土地,御敌于国门之外,扩大红军,誓死保卫家乡,保卫胜利果实!”
二、各地以乡为单位张榜公布应征名单。
名单一公布,谁也跑不掉,互相监督。上了榜而不报名的,乡政府就在其门上挂“耻辱牌”,这对报名起了很大促进作用。
三、由县级苏维埃给每个适龄应征的人发《应征令》,如不执行,就是反对苏维埃。这是个很大的罪名,可以被严厉处置。
四、公布严厉惩罚破坏“扩红”行为的命令,凡有破坏者,必定严惩。邱会作回忆,当年苏维埃中央政府工农剧社曾编了一出宣传“扩红”的戏,剧中的富农婆捣乱“扩红”时的唱词是:“当了红军很艰苦,天天行军两腿痛,夜里放哨没觉睡,冻得身上好冷吆……”本意是宣传“扩红”,演出后却起了反作用。后来对这出戏的剧作者和演员,都以“破坏扩红”罪名,予以严厉处置。
邱会作回忆,党内“宁左勿右”的思想,那时候就有了。当时农民中“反征”现象其实也很严重,最常见的就是躲起来,或是自残。入伍后开小差的人也不少,部队如果发现开小差,会立即派人做说服工作,一般允许你回家呆几天,到时主动归队就算没事。如果不回来,“扩红队”就会把不归队者抓到乡政府去,强制送到部队。对开小差,地方政府的处理比部队还严厉。
过去在分析总结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进行战略转移时,总是讲王明机会主义路线错误,但邱会作本人认为,这与中央苏区的政策出了问题也有关系,如过度征粮、过度“扩红”、土地革命中滥杀地主富农及其家属的过激行为,各地都打“AB团”、肃反扩大化,这些都让红色政权多少失去民心。以兴国县为例,当时实际上已到了人力、物力都已竭泽而渔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