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尉天池 书以载道 典雅醇厚——访金陵女书法家杨左棠

2018-03-1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杨左棠,祖籍无锡,1948年8月生于南京.自幼受家庭艺术熏陶,师从父亲杨建侯,并受教于萧娴等名家.2005年,赴欧洲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参加"巴黎-中国书画家邀请展";2006年,在美国硅谷亚洲艺术中心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及讲座,北美华文报纸<星岛日报><侨报>和<明报>作专题报道;2007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杨建侯遗作暨杨左棠书法展览",并出版<杨左棠书法集>.2010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杨建侯诞辰一百周

杨左棠,祖籍无锡,1948年8月生于南京。自幼受家庭艺术熏陶,师从父亲杨建侯,并受教于萧娴等名家。2005年,赴欧洲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参加“巴黎-中国书画家邀请展”;2006年,在美国硅谷亚洲艺术中心举办个人书法展览及讲座,北美华文报纸《星岛日报》《侨报》和《明报》作专题报道;2007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杨建侯遗作暨杨左棠书法展览”,并出版《杨左棠书法集》。

2010年,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杨建侯诞辰一百周年----杨建候遗作展暨杨左棠书法展览”,再次出版《杨左棠书法集》。

2011年,入展江苏省首届妇女书法篆刻展,以及江苏省书法提名展。国内外众多媒体曾作专题报道。许多优秀作品被巴黎、硅谷、香港有关机构和团体收藏。现为杨建候基金会理事长,江苏省徐悲鸿研究会理事,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读杨左棠书法,似乎感受到传统意义上“古典理性”的灵秀之风,领悟字里行间所传递的审美追求——崇尚简穆、流美、秀逸与平和。

杨左棠出生于画家之家,其父杨建侯是我国当代著名美术教育家、大画家。自幼受其父艺术熏陶和教导。1968年,杨左棠去苏北插队,整整十一年的青春岁月留在了那里。1979年,当杨左棠返回南京时,已有一双儿女。忙碌的工作和繁重的家务占据了她的大部分时间。

心气极高的她不甘心仅成为一个有公职的家庭主妇,但她带着两个孩子,繁重的家务缠身,常因没有自己的追求而苦恼。望女成凤的杨建侯教授看出女儿的心思开导并鼓励说:“根据你目前的情况,有工作又有许多家务,你就专攻书法。

因为书法不比绘画需要诸多条件,可以利用零星时间研习。而且书法有助机关工作,比较实用。到了晚年再画些兰竹,这些都是书法用笔。你就朝着这个目标慢慢积累,一定能成功!”父亲的话使杨左棠茅塞顿开,逐渐对书法产生了兴趣,即便工作家务再忙,一有空她就看书写字。杨左棠在心里认定了:书法就是自己一生的事业。

杨左棠虽出生于画家教授家庭,在那个革命年代里既未得到其父膝下指导,又没有机会上大学受正规艺术教育,农村插队回来后却又走进与书法无缘的机关工作。作为女性和母亲要想在艺术上取得成就,非要比一般人付出更多不可。

她长期坚持业余自学,所能支配的时间只有在八小时和繁重的家务之后,拖着十分疲惫的身心走进属于自己的书法天地。天不亮就起身,第一件事就是临习字帖。她很善于抓住时间,将名帖和诗词复印成卡片随身带。做家务一心二用,一日三餐填饱肚子就行,腾出时间读帖习字。

她从不逛商店和娱乐场所,不爱红装爱书法。即使在右食指手术第二天,仍坚持翘着手指临习字帖。她立志要把失去的时间补回来,那种强烈的求知欲养成了杨左棠良好的惜时习惯,铸就了她那种特有的执着、勤奋、凡事认真、果敢而开朗的性格,奠定了她日后成功的精神基础。

杨左棠书法作品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学习艺术拜名家为师可得高法。上世纪80年代初,已过而立之年的杨左棠首先走进与其父同事的书法家尉天池书室,拿着自己的书作求教有着丰富书法实践经验的尉天池先生。当仔细审阅她的书法习作时,尉天池先生高兴地说:“你胆子大,出手不凡,将来肯定会成功。

” 尔后,杨左棠又带着自己的习作拜见父亲老友、女书法家萧娴老人。萧老第一次见了对杨左棠说:“我收你为我的学生了。”她亲授《石门颂》,从写隶书的执笔法开始,亲授象捻线一样的“捻管”秘法。这种笔法奥秘令杨左棠终生受益。

转益多师,虚心求教,是获得真知卓识掌握书法灵魂的最佳途径。而真正有系统、有计划地进行书法学习、研究和创作,是2000年她提前退休以后:“孩子大了,工作了,成家了,儿子在硅谷做软件,女儿在做动漫,我完成任务了,也该为自己活了。”

这期间,杨左棠的书法有了巨大的变化。她坚定不移地走中国传统书法的路,读过中国书法史和中国书法理论有关的大量著作文章,临过正、草、篆、隶、行几乎所有的经典法帖,心摹手追,废寝忘食。

杨左棠书法作品

杨左棠深爱草书,尤其喜欢怀素。由于对“二王” (王羲之和王献之)的书法研究颇深,同时精心研习怀素之作,加之师承正脉,使得杨左棠的草书遒劲大气,潇洒飘逸。其草书作品线条丰润苍劲,气清质实,内涵深远;姿态摇曳,酣畅淋漓,境界高远,给人以大自然辽阔之美感。

当有人请教草书的书写要领时,杨左棠解释到:草书之难,难在得笔,书写草书,要做到不泄气、不失势,还要做到不生硬、不乖张,一气呵成,到达“飞鸟出林”的境界。

只有这样,所书写的草书作品才能真力弥满,浩浩荡荡,一派天然。而观其杨左棠的隶书,既有厚重凝聚、庄严典雅的宁静之美,又有灵动疏朗,互通互融的情趣之美。她的隶书不但格调清雅,风骨苍润,而且既有汉简的内骨,又有草书的笔意,她打破了隶书原有的拘谨,使其作品既有沉雄飘逸之气,又有婉转变化之趣,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稳定的情感状态和对人生世事的淡定从容,对美好生活的快乐追求,这种醇淡深沉的境界,给人以清新雅逸,超凡脱俗的气质。

杨左棠的小楷略带行书笔意,体现出女性秀美之感。她的楷书端庄但不失流美之韵;平淡但具婉转之势。这种风格既有古人笔意气度,又有她自己的艺术生命状态和艺术境界。古人曰:“凡欲结构字体,皆须像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

”观杨左棠的作品,好像看到了自然界中很多生动有趣的事物,细细品味,方知其中很多变化之妙。每一个字,已经不局限于表达概念的符号,而是一个个表现生命的单位。那些一个个跳动着生命的符号,就像起伏连绵的音律,让人在品味其作品中感受到“五音有哀有乐,和声能使人欢然而忘愁,哀声使人凄惨而不宁。”正因如此,才使人玩之无穷,味之不厌。

杨左棠书法作品

书法是一门综合艺术,也是个渐变过程。对于这一点,左棠有清醒的头脑。她常常或看父亲的《课徒语录》,重温其教导;或看书法理论书籍,或博览历代墨迹法帖,或读唐诗宋词,或看优秀古代散文,或听音乐,或看舞蹈,或欣赏绘画和建筑……她还请社科院钟教授讲解《坛经》,从佛教、道教、禅宗里学习“自然”“平常心”“超脱”“虚实相生”等等道理。她很认真,常做笔记和日记,经过长期积累,她已逐步走向成熟。

林散之说:“真学问是苦练出来的,做不得假。”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是一门古老的汉字书写艺术,更是一门内涵极其丰富的艺术。无论是篆、隶、楷、行、草,历代书法家可谓是灿若繁星,优秀作品更是数不胜数。多年来,杨左棠勤奋好学,持之以恒,细心钻研古今名家大师的作品,博采众长,逐步形成了娴熟的笔墨技巧。其书法作品充满淡雅恬静、灵秀洒脱、古朴质实之气,颇具大家风范。

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杨左棠付出了一个女人难以想象的努力。在当今书家如林的时代里要想木秀于林实属不易。而在男性主宰的书法世界里女性要想成名成家更难。杨左棠以坚强的毅力、刻苦习书数载、终以女性书法家登上金陵书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杨左棠书法作品

近年来,她的书法作品分别在江苏省美术馆乃至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法国展出。去年,她在美国硅谷举办了为期10天的个人书法展,并进行了书法讲座,她为向西方人展示古老的中国书法而感到由衷地骄傲。

2007年秋天,在江苏省美术馆举办的“杨建侯遗作展暨杨左棠书法展”,是杨左棠第一次将自己的作品和父亲的遗作共同展出,似乎是杨左棠默默地在向父亲汇报,展示近30年来追求书法“一技”的“受益”,也是在告诉人们,中国书法所体现的无穷魅力。

书以载道,典雅醇厚。对于书法的爱,已渗进了杨左棠的骨血中,也正是这一份血脉与共的挚爱,激励着杨左棠一次次从赞扬声和喝彩声中平静抽身,重新踏上布满坎坷和荆棘的艺术之路。愿她在艺术的道路上攀得层峰书笔意,用墨笔勾勒出更加精彩的典雅人生。(许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