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福成外交思想研究 试析薛福成的外交思想

2017-09-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摘要: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朝贡体系随之瓦解.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国一批思想家审时度势,提出了许多新的.符合国际形势的

摘要: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传统的朝贡体系随之瓦解。面对新的国际形势,中国一批思想家审时度势,提出了许多新的、符合国际形势的外交思想,为清政府争取权利。本文通过以对薛福成的外交思想的成因、主要内容及其应用,揭示了他对近代中国外交制度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薛福成;近代中国;外交思想

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发生了激烈变化,传统的外交制度不能在维持下去,一批近代知识分子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面对中国当时的内忧外患,他们提出了具有近代意识的外交思想,主张以近代的眼光和方式处理外交问题。薛福成就是其中一员。

薛福成(18438-1894)字书耘,号庸盦,江苏无锡人。少年时刻苦学习,中秀才,后受了“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致力于经世实学,包揽古今诗书,奠定了坚实的国学基础。先后充任曾国藩、李鸿章幕僚达19年,深受曾、李的影响,富国强兵的洋务思想很突出,并积极为抵御外辱而献计献策,1889-1894年出任中国驻英、法、义、比四国公使,显示出卓越的外交才能。

一、思想成因

1.从时文制艺到经世实学

薛福成,出生于江苏省无锡一个并不富裕的封建知识分子家庭。薛氏祖辈虽则嗜书如命苦读寒窗,然而在科场上却很不走运。薛福成的曾祖父薛世琛,终生是个未入庠的老童生。祖父薛锦堂,虽然学识根底并不浅,一生也只考上个秀才。

称为“府学生”,仍算布衣。其父薛湘,起初也只是个依靠教授蒙童养家活口的一介书生,后来苦读中举,充任官学教谕,使寒素的门庭稍有转机,直到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才侥幸考中恩科进士,被委派到镇江当个府学教授,算是真正踏上了仕途。

薛福成自幼在母亲顾氏的悉心教导下,发奋读书,矢志按照父祖辈的老路塑造自己,专研八股,苦读经书,望有朝一日能光宗耀祖,飞黄腾达。但是,严酷的社会现实又给薛福成的成长道路带来新的影响。薛福成所处的时代,是个内忧外患交织的时代,外有资本主义列强的侵凌,内有太平天国、捻军等的起义,再加上经世致用学风的影响,薛福成的思想发生了变化。

1840年爆发的英国侵略中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对少年薛福成似乎没有影响,毕竟在薛福成懂事时,这场战争已经过去数年,当时的中国也没有几个人真正认识到了这场战争对中国的重大意义,自然也不会对薛福成产生什么影响,少年薛福成并没有也不可能完全摒弃时文制艺而专心致力于经世实学。

1855年,他的长兄薛福辰中式顺天乡试第二名举人。

长兄的少年得志,对17岁的薛福成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当时的社会风尚和清政府的用人制度,也使得薛福成不可能放弃科场上的竞争。但是,时运不济的薛福成直到30岁时才考了个不能进京参加会试的“副贡”,此后便放弃了这一无谓的努力。

薛福成的经世致用思想的确立,当始于1860年。1860年春,薛福成办完父亲丧事后准备返回故乡。此时,又值太平军挥戈东征苏常地区,无锡薛氏家族受到战火冲击,薛福成家的产业也荡然无存,母亲只好带领家小离乡避难,辗转苏北。薛福成几经周折在苏北宝应的东乡找到离散的亲人,开始了侨居他乡的生活。侨居宝应的薛福成百感交集,这是因为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