裘法祖的学生 裘法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1914年12月6日,裘法祖出生于浙江省西子湖畔,其父亲曾是清朝的秀才,在杭州中学任教。裘法祖在7个兄妹中排行最小。裘法祖从小聪明勤奋,18岁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预科,学习两年德语。
1933年春天的一个傍晚,裘法祖的母亲突然腹内剧痛,呻吟不止,医生、郎中都束手无策。不久,母亲就痛苦地离开了人世。裘法祖含悲查阅西医书籍,发现母亲竟是死于阑尾炎。在国外,这种病只需要做个十几分钟的手术就能解决问题。
裘法祖立志要做一名医生,解除千万个母亲的病痛。
他怀着“医学救国”的理想刻苦攻读。课余时间全都在图书馆里度过,被同学们戏称为“图书馆长”。医科前期结业考试,成绩斐然。解剖学获得满分。
1936年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前期结业后,靠两个姊姊的资助,西渡德国,就读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由于学习成绩优良,连年获得奖学金。在学习期间,他一度与家庭失去联系,仅靠奖学金维持极为俭朴的生活。1939年通过德国严格的国家考试和论文答辩,以优异成绩获得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随即在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所属许华平医院任外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
中国的“辛德勒”
纳粹枪口下巧救犹太囚犯
留德期间,裘法祖曾在纳粹的残酷枪口之下,施计巧救了40多位集中营的犹太人,他被犹太人称为“中国神医”,1985年被德国政府授予“国家大十字勋章”,这是该勋章第一次授予了一名亚洲人。
那是二战后期,其时法西斯已接近溃败,盟军也加剧了对德国本土的歼击轰炸,这其中目标就包括裘法祖所在的慕尼黑市,对此他所在的医院将一部分分散到慕尼黑郊区的巴特特尔兹,设了一座有200个床位的分院。导师布龙纳把他派到了50公里外的这座医院。
其时纳粹党卫军获知美军正在慕尼黑周边运动后,便强令设在慕尼黑郊区的达豪集中营的6000多名犹太囚犯离开此地。此时是1945年4月底,那天,裘法祖正在医院做手术。一名护士长跑进来,神色紧张地叫喊道:“地上躺着许多从集中营来的囚犯。”对集中营中灭绝人性的屠杀早有所闻的裘法祖马上让护士和助理医生带上外科器械,自己连手术帽都没摘就奔了出去。
在几名女医生、护士帮助下,裘法祖他们一起把犹太囚犯们安置到了地下室里,并对他们进行了治疗并让他们在医院住了下来。不久德国投降,这些犹太人获得了自由,而与他们同一时期被转移的人则绝大部分被杀害了。
敢为人先
“中国外科之父”开20余项先河
1946年11月,裘法祖偕同妻儿乘船回中国。1952年裘法祖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并任顾问,在长春军医大学救治志愿军伤员。
裘氏手术刀法入神,被誉为中国外科的一把“宝刀”,有同事称赞“他要划破两张纸,下面的第三张纸一定完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国外科水平较低,能施行胃大部切除、胆囊切除等手术的医院寥寥可数。当时,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也仅能做阑尾切除、疝修补和肠切除吻合术之类的手术。裘法祖于1948年接任外科主任后,立即开展了七八种当时属于风险较大、较复杂的手术,如结肠后比尔罗特氏Ⅱ式胃大部切除术、总胆管十二指肠吻合术、直肠癌根治术、乳癌根治术、局部麻醉下的甲状腺大部切除术等。
1947年~1950年,裘法祖多次在上海外科学术会议上介绍自己总结出来的操作方法,使这些手术方法推广到各地。以后又陆续开展了保留肛管的直肠癌根治术、胰头癌根治术、肝叶切除术、门腔静脉和脾肾静脉吻合术等。外科学前辈黄家驷在1949年推荐裘法祖接替自己担任上海外科学会第二任会长(当时尚无全国外科学会)。在外科手术方面,裘法祖改进的手术操作不少于20种。
裘法祖桃李满天下。慕尼黑大学的教授中有他的德国学生;在国内,中科院院士、肝外科专家吴孟超,首创断手再植术成功者之一的钱允庆,器官移植专家陈实,同济著名外科专家吴在德等都是他的学生。他曾言,只有弟子做得更好,这个科学家才是成功的。
异国情缘
德国太太是他最大的安慰
裘法祖与夫人裘罗懿邂逅于浪漫的慕尼黑大学校园。1945年两人结为夫妇。
罗懿出生在德国伊莎河畔一个工程师家庭,他在德国认识她的时候,她才18岁。为了丈夫的事业抛弃了舒适的生活,离开自己的故乡和亲人,随着丈夫来到中国这个完全陌生的国度。
数十年来,无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罗懿都给予了丈夫最大的支持和安慰。1951年,裘法祖以外科医生的身份参加了抗美援朝,1954年至1958年还同时担任上海和武汉的外科教授,每个星期都要往返两地给学生上课。裘夫人在那段日子经常是一个人,她很少能见到自己的丈夫,在家照看3个小孩。她不仅给孩子们一个幸福的家庭,同时还陪伴丈夫走过事业的每一步。1958年,经周恩来的批准,罗懿成为了第一个加入中国籍的德国人。
多少年来,每当丈夫外出,裘夫人都会在窗口看着丈夫远去。裘先生曾说他们的婚姻是全世界最美满的婚姻。几十年了,夫妻两人仍住在一个50平方米的房子里。而这间整洁的小屋子总是洋溢着欢乐,和谐的气氛。裘夫人教会了3个孩子弹钢琴、拉小提琴,家里还时常举办家庭音乐会。
他曾说过:“她先走还行,如果我先走,留下她一个人怎么办?她走了,我也就跟着去了。” 《楚天都市报》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