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球胡娜 胡娜叛逃的经过 胡娜网球运动员为什么要叛逃?
“半夜还在外面,如果领队或队友看见了好解释。”胡娜在接受台湾媒体采访时透露,酒店走廊的尽头有一台制冰机,冰桶成了她合理的“道具”。深夜12点,趁队友李心意睡着,胡娜提着冰桶向酒店后门径直走去,结果“一路都很顺利”。
事实上,胡娜“出走”并非一时兴起,在头一天作为一号种子对日本队两连胜后,她便决心比赛后要留在美国,对阵原联邦德国队前夕,领队开会通知,如果输了球,隔天就要返回中国,这让胡娜确定了时机,“这是最后的机会。”
胡娜对于美国职业网球的向往,早在16岁便播下了种子。这在她的自传《胡娜的灵性对画》中被形容为“潘多拉的魔盒打开了”。从7岁被外祖父温岭(中国网球元老)发掘出网球天赋起,胡娜接连在国内以青少年的身份斩获多项成人组赛事的冠军,随着目标的不断实现,国际舞台成了她最终的目标,“我的梦想是进入WTA排名前20”。1979年,胡娜随中国网球队访问美国,在那里,她第一次见到洗衣机、自动发球器等先进设施,首次体验和国内“洗一次澡用水量控制在一脸盆”截然不同的“淋浴”。但最让她震撼的是站在中央球场看台最高层,观看世界第一的美国女选手艾芙特的美网比赛,尽管“球场已经变成豆腐干那么大小了”,但胡娜依然感叹,“这是多么令我羡慕的时刻啊”。
打职业比赛,与世界最好的选手同台较量,胡娜本以为这个梦并不远。因为在美期间,世界知名网球教练布雷顿便看中了胡娜的网球天赋,表示愿意赞助她征战职业赛。“我告诉他,要给中国网球协会写信,但写到我19岁,也没有任何消息。”胡娜对中国青年报记者表示,“运动员常常受伤,说不定哪天就退役了。19岁已经有很大的危机感了,再不努力,打职业赛的梦想就只能是泡影。”
于是,32年前的那个深夜,从饭店后门离开的胡娜,坐进早已在停车场等候的朋友车中,“迈出了人生最艰难的一步”。
4个字,演绎成政治风波
“政治避难”,当沈建球听到由胡娜律师转达的这4个字时,“头都炸了”。回忆起当时的情况,沈建球不由得加快了语速,“我们正在找她,大会官员就来敲门,说她的律师打电话说,胡娜很安全,别再找她了。”于是,人心惶惶的中国队稀里糊涂地输给原联邦德国队,且放弃了之后的安慰赛,匆匆返回旧金山。
因广东粤剧团赴美,中国总领事馆的招待所已经客满,沈建球一行只能入住黑人区的酒店,这一夜,大家辗转难眠,但坏消息才刚刚开始。第二天早上,吃早餐的小店里,沈建球看见邻桌留下的早报,头版头条配了很大的照片,“中国网球运动员胡娜要求政治避难”,金恕马上向总领馆汇报,“他是欧美处的老处长了,声音都是颤抖的。”沈建球回忆,他们的紧张被官员一眼看穿,“你们不要紧张,这样的情况不是没有先例。”但他深知,“申请政治避难”却是头一遭。
沈建球的担心成了现实。从胡娜申请政治避难的那一刻起,中国就不断与美方展开交涉,并发生了长达8个月的纠葛。胡娜的申请甚至被移交至白宫,美国国务院高调介入,敦促尽快批准胡娜“政治避难”的申请。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时曾表示,“胡娜这件事不解决,中国今后还敢派什么人去交流?”并在第二年表示,“这是一个危险的先例,会引发连锁反应,送胡娜回国是上策,让胡娜留在美国读书是中策,给予政治避难则是下策。”可惜,美国方面在1983年4月4日,正式宣布批准胡娜“政治避难”的申请,4月7日,中国正式宣布停止当年中美两国的体育交往。
在中国,胡娜被视作“叛逃者”,而她“叛逃”的目的——打职业赛,也在中美双边的你来我往中一度搁置。没有合法居留身份的8个月,胡娜不能在公开场合露面,一旦被移民局发现,她将被遣返,“我不能冒这个险。”胡娜在自传中披露,不能打球,她开始疯狂地吃冰淇淋来排解情绪,4个月后,她胖了10公斤。
刚到美国时,胡娜只会用英语说“谢谢”和“早上好”,为了重启职业生涯,她去圣地亚哥大学上语言课,“林青霞曾经在那边读过书。”胡娜对记者提起,然后,她便在台湾一企业的支持下,开始了一个人扛着所有装备走遍欧美打比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