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荣华陶汉明 胡荣华评价许银川 许银川访谈:杨官璘和胡荣华他们是象棋的代名词

2018-03-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背景:1982年4月,杨官璘.胡荣华(微博)成为我国第一批被授予"特级大师"称号的象棋选手.他们在棋艺上的执著追求和高超境界,犹如佳话代代流

背景:1982年4月,杨官璘、胡荣华(微博)成为我国第一批被授予“特级大师”称号的象棋选手。他们在棋艺上的执著追求和高超境界,犹如佳话代代流传。

受访人:许银川(微博)(广州棋院院长、象棋特级大师)

广州棋院院长、特级大师许银川接受本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已是深夜。之前,他刚刚参加完一个象棋推广普及活动。谈到一代宗师杨官璘、胡荣华,许银川说,他们身上有很多宝贵的东西闪闪发光,值得许多人学习一辈子。

记者:我小时候翻看象棋残局书,第一篇《七星聚会》号称象棋“残局之首”,里面有很多变化当时看不懂,但看懂了最后一段点评。点评中提到了杨官璘,说他因为研究这个残局颇有心得,以至于车兵残局他难逢敌手。

许银川:杨官璘老师的残局水平确实非常高,而且给我印象特别深刻。他愿意花时间研究复杂精妙的残局,而在很多职业棋手尤其是一流高手看来,研究那样的残局实用价值很低,一辈子可能都碰不上类似的一盘棋。但他那种求真、为了象棋艺术执著追求的精神深深感动了我。他退休后常到广东队摆棋,对一些复杂残棋的关键之着和奥妙之处如数家珍,不厌其烦地讲给每个队员听,让我受益匪浅。

胡荣华老师的残局水平同样相当有功力,他的得意弟子、新科全国冠军、特级大师孙勇征(微博)就是佐证——勇征十年如一日钻研残棋,这种态度值得年轻棋手认真学习,想必也是胡荣华老师教导有方。上海队的残棋水平普遍不错,很多看似平淡、实则步步推进“摆位置”的棋,他们下得很好,也是残棋功力的提炼。

记者:印象中,胡荣华曾以双炮士象全弈和过一位大师的车三兵,这让不少职业棋手觉得几乎不可能。

许银川:那盘棋确实是经典对局,在背后是胡老师逆风局面下不放弃、耐心周旋、巧杀妙和的良好棋风。这是成为顶尖高手所必需的,胡老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记者:榜样对后辈的作用,有棋界资深人士评价,一方面是棋风的延续,另一方面是布局或技术上的推陈出新。

许银川:老一辈棋手,棋风都很正,无论是稳健进取,还是喜好攻杀,在棋盘上都是很好的模范。说到对布局的贡献,很多棋迷都熟知胡老师对不同开局都有独到贡献,不仅技术全面,还有一些是划时代的贡献。比如颠覆之前一些棋手对先手飞相局过于保守的认识,在过宫炮布局上也有突破贡献。

而在大家平时最喜好、也最常见的中炮类布局上,胡老师的贡献也很多,有些讲解视频广为流传。可以这么说,胡老师对不同布局作出了突出贡献,他带动了整个棋界对布局认识的深度。

杨官璘老师最喜欢走左马盘河的布局,而且在这个布局上有很多成果没有对外发表,其研究的深度超乎常人想象。他在象棋上的一些心血都发表在《棋国争雄录》、《弈林新编》、《弈林精华》等著述上。杨老师是很低调内敛的人,发表的著述并没有完全体现他对象棋的认识和独家心得。倒是在广东队,他愿意在一些队内交流赛上拿出“独门秘籍”指点我们,非常无私。

记者:杨官璘对象棋的无私有口皆碑,听说当过裁缝的他生活十分简朴,晚年还为广东队倾注了很多心血。

许银川:在广东队集体研究拆棋时,杨官璘老师经常坐公交车过来,中午给大家指点完又出去吃盒饭,然后再回来陪大家研究。我们曾在食堂给他准备午餐,但他生活很简朴、很讲奉献,我印象中他没在队里的食堂吃过饭。

杨老师从家门口的公交车站到队里大约3公里,但从公交车下来走到研究室需要十几分钟,他很享受散步的过程。他的生活非常有规律,经常在家门口的一家餐馆吃盒饭。每次来,他对年轻棋手尤其是女棋手更加用心、更有耐心。我印象中那个时候陈丽淳比较冒尖,可能是杨老师重点培养的“苗子”。

记者:在女子团体上,河北队和江苏队都曾创造过辉煌。杨官璘老师是不是也憋着一口气,想把广东女队的水平提上去?

许银川:他从来没说过,但从他的行动上却能感受出来。印象中他每周两次同女选手认真对局、耐心复盘,为她们总结得失。

许银川:杨老师在广东省内同棋友交流挺多的,他在棋迷中有很高威望。有时,一些之前对他不熟悉的棋迷抱着棋盘就要和他平先下,他一般也不拒绝。有时优势很大的棋,或者在职业棋手眼里等于赢定的棋,杨老师都不会刻意去追求胜负。最常见的一种说法就是“封盘”,即这盘棋相当于和了,还没分出胜负,以后有机会再下。

许银川:他最近就在美国推广象棋。多年来,胡老师在东南亚一带参与了很多推广普及活动。可以这么说,他参与的象棋推广普及活动层次更广,地域更宽。他在很多活动上的妙趣点评也能让棋迷笑开怀,这种人格魅力对象棋的推广普及相当有益。

记者:近年来,胡荣华为了象棋比赛“更好看,更刺激”,在规则的改革上曾提出一些尝试,在业内引起反响,褒贬不一。

许银川:胡老师的出发点非常好,想让更多的人关注象棋。他提出的改革规则的尝试像一剂猛药,我个人持保留意见。另外,我希望象棋规则能相对固定,而且应该简单、易于理解和掌握,现在规则的改进有朝更严格、更复杂方向推进的趋势。利用规则赢棋,我一年可能都碰不上一盘。

记者:关于杨官璘、胡荣华对象棋最突出的贡献,你认为是什么?

许银川:他俩是一代宗师,各代表一个时代。无论是理论上的突破性贡献,还是对棋的执著,都是象棋界最宝贵的财富。有时在街头,我听到类似“这个棋杨官璘来了也救不了”的棋迷点评时,我就明白,他们是象棋的代名词,是值得学习、追求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