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与宋任穷 宋任穷与钟月林的革命爱情
到东北局去工作也是毛主席点名的。几十年他出生入死,是从子弹壳里钻出来的,你们说他‘反党’,简直是可笑!” 由于“顽固不化”,钟月林又被发配到盘锦沟干校进行艰苦的劳动改造。她是从战争的环境里走过来的,什么苦都不怕,使她最痛苦的倒是与丈夫的离别,得不到丈夫的任何消息。
正当钟月林为宋任穷牵肠挂肚时,一天中午,她突然得到一封信,上面写着:“宋任穷已押回辽宁。”没有称谓,没有署名,她明白这是一位好心的熟人告诉的消息,为怕惹祸才这么做的。
这时,钟月林接到通知,要她去见宋任穷。这突如其来的好消息,如同数九寒天吹来一股春风,她不禁一阵狂喜。 但当她走进宋任穷的住处时,目睹眼前的一切,她的心痛得像针扎,泪珠像决开的河堤。
这哪是人住的地方啊!简直与猪圈没有多少区别:房子没有一个人高,阴暗潮湿,霉气扑鼻,墙壁裂缝,胡乱用报纸糊着。 钟月林悲愤到了极点,怒目圆睁,对专案组的人吼道“你们还把宋任穷当人看吗?!就是战争年代,我们抓到俘虏,也不是这个样子呀!
” 专案组的人员见钟月林严词质问,才不得不给宋任穷换上了一间条件稍好的房子。 钟月林从丈夫的口中知道,造反派之所以揪住他不放,专案组之所以反反复复逼着宋任穷交代历史罪行,原来就是因为他曾经当过国民党的兵,拿过国民党的枪。
“让他们去胡说八道吧,这些人真是无知、可笑!”钟月林劝慰丈夫说。他的这段历史她是知道的,还是在延安相恋的时候,宋任穷就对她诉述了自己的亲历故事。
她听后,赞扬丈夫大智大勇,善于斗争。 那是1928年春夏之交,宋任穷跟着毛泽东重回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当时,党派他担任当地一支农民武装的党代表,把这支农民武装改造成革命武装。不久,蒋介石调动湘赣两省7个师的兵力,联合向井冈山“进剿”,部队被打散了,宋任穷孤身一人,很久没有与部队联系上。
敌人悬赏买他的人头,他只好回老家浏阳暂避。为了不让反动派抓获,宋任穷趁着黑夜离家去了武汉。此时身无分文,他像断了线的风筝,一直找不到部队,正好武汉码头国民党的一个部队在招兵,他想:国民党的部队不是打红军?我何不反其道而行之,参加他们的部队,不仅可以找到红军,而且还管吃饭,又不会被敌人抓走,妙啊!
于是,他摇身成了国民党的一个士兵,随部队开赴“剿匪”前线。
真是太巧了,与这支国民党部队交战的,正好是他过去所在的部队。战斗前夕,宋任穷双腿一溜,走近山崖边,滚进茅草里,终于回到了自己的部队,还带来一条枪。从此,宋任穷巧计归队的故事,在红军中传为美谈。
这本是一段光荣的历史,明明白白,组织上非常清楚,毛泽东也是了解的,曾风趣地说过:“诸葛亮草船借了曹操10万支箭,你借了国民党的军装找到了红军,宋任穷同志,真是厉害哟!
” 对于造反派的污蔑,宋任穷当然坚持实事求是,决不屈服。钟月林也据理力争,毫不妥协,这使她成了“保皇派”。造反派揪住她不放,给她纸和笔,逼着她写宋任穷这段“反党”历史。她把笔一摔,指着造反派头头喝遣“宋任穷威武不屈,钻敌人的子弹壳时,你们还没出生呢。
没有经过战争年代,不懂那段历史,怎么一口咬定他是反党?” 造反派见始终打不开缺口,气咻咻地丢下一句话:“花岗岩头脑,顽固不化,你心里只有一个宋任穷!
” 这时,钟月林心里笑了,自豪地说“这句话算你们说对了。因为我同宋任穷并肩战斗,相知30年了,我了解他,信赖他,认定他是一个光明磊落的革命者,所以我的心里才有他,我们两颗心永远相伴。” 1973年,在周恩来的干预下,宋任穷终于走出“牛棚”,恢复了自由,重新回到领导岗位,与钟月林一道迎来了新的春天。
白头共谱爱心曲 1974年10月,宋任穷复出时,已是65岁的老人了。除了兢兢业业做好党的工作外,在家里便把教育子女、树革命家风摆在首位。
他们夫妇一共生育8个儿女,如何教育培养好子女是个突出问题。毛泽东曾经在政治局的一次会议上对如何教育高干子女作了重要指示,因此钟月林积极支持丈夫,当好他的参谋,与他紧密配合,做好子女的教育培养工作,使他们成为革命的接班人。
宋云扬是他们最小的女儿,“文革”中受牵连吃苦最多,她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毕业时,已是30岁的大龄青年了,由于体质弱,婚后临产搬到娘家,图个照应,分娩时正是凌晨两点,阵痛难忍,丈夫忙着送她上医院,司机就住在对面的楼上,丈夫想叫醒他帮个忙。
宋云扬连忙制止,说:“爸爸从不准用公车办私事。” “那么,请你妈妈出面吧。” “不!妈妈和爸爸一样讲原则,谁也不会随便否认对方的意见。
” 丈夫不服气:“这回是特殊情况嘛!” “他们会这么说,人家父亲没有轿车怎么办,就不去医院了?我还是骑自行车去吧。” 结果,因为孕腹太大,自行车上不去。深更半夜,丈夫只好搀扶着妻子,一边艰难地挪步,一边不停地呻吟,走了半个多钟头,才到了附近的海军医院。
丈夫这才松了一口气,对妻子夸道“你真好,不愧是老革命的后代!” 这事传为美谈,不少人交口称赞宋任穷老两口家风好。宋任穷听了,脸上并无高兴之情,而是痛心地说:“难道高干子女非得要与众不同吗?” 宋任穷与钟月林进入耄耋之年,他们情愈深,爱更浓。
上个世纪90年代初,宋任穷偕钟月林回到浏阳市老家,看望亲戚邻里、父老乡亲,受到当地党政部门的热情接待。
宋任穷陪同老伴瞻仰了韶山毛泽东故居和文家市秋收起义会师旧址,饶有兴趣地谈起毛泽东的少年时期及当年的战斗情景。钟月林听得心潮起伏,热泪盈眶。宋任穷夫妇在家乡住了5天,他们关注当地的经济发展、党群关系及农村医疗文化教育事业,又在长沙住了两天,向湖南省委提出不少合理建议。
钟月林很关心老伴的健康,几乎每天早晨都要陪同宋任穷散散步,打打门球,做健身操。他们还花了4年的时间,写了一部近30万字的回忆录。
回忆录完稿这天,老两口十分高兴,钟月林称赞这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亲自下厨,做了几道湖南家乡菜犒劳丈夫。 宋任穷与钟月林共同生活了60多年,他们肩并肩,手牵手,战友情,夫妻爱,伴随着他俩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