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文庆艾文礼 艾文礼讲以高度文化自觉自信推动县域文化发展

2017-06-16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基层文化建设和发展是重要环节,各级党委尤其是县(市.区)级党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关键.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文化强省之路,省委宣传部.河北日报.省文化厅.燕赵都市报等单位在全省组织开展"县委书记谈文化"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发动全省各县(市.区)委书记,畅谈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思想构建.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县域文化繁荣发展□艾文礼&quo

增强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基层文化建设和发展是重要环节,各级党委尤其是县(市、区)级党委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是关键。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省委八届二次全会精神,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河北特点的文化强省之路,省委宣传部、河北日报、省文化厅、燕赵都市报等单位在全省组织开展“县委书记谈文化”系列宣传活动,组织发动全省各县(市、区)委书记,畅谈对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与思想构建。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县域文化繁荣发展

□艾文礼

“郡县治则天下安,郡县强则国家强”。省委八届二次全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发出了从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动员令。面对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战略机遇,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强力推动县域文化建设。

一、牢固树立抓文化就是抓发展、促和谐、兴未来的意识,切实增强县域文化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繁荣发展县域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文化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文化产业具有优结构、扩消费、增就业的特殊优势。文化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而且越来越成为县域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是促进社会和谐的“润滑剂”。当前,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不断增强,基层一些消极的、腐朽的、封建的文化不时沉渣泛起,一些领域道德失范问题日益突出,迫切要求发挥文化在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增进理解、加强沟通方面的独特功能。

文化是改善民生福祉的“硬指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当前,基层文化仍是全省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进一步加强县域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基层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新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文化是扩大县域影响的“好名片”。文化是县域的第一形象和第一品牌,文化定位象征着县域的品位。大力挖掘县域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可以增强县域魅力,提高县域美誉度和知名度。

二、积极探索彰显地方特色的文化强县之路,切实增强县域发展的“软实力”

当前,文化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中央和省委对文化工作空前重视,省委研究制定了《中共河北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我省文化建设的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

省委书记张庆黎同志明确提出了全省文化建设要唱好“四出戏”的要求。全省各级各单位,特别是各县(市、区),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委精神,结合自身实际,明确思路,找准重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开创县域文化建设新局面。

一是要围绕唱好“重头戏”,把好县域文化发展方向。

古人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倡导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荣辱观,是时代的呼唤、发展的需求,更是县域文化建设的中心任务。各县(市、区)一定要围绕基层群众关切的热点,针对基层群众的思想动态,抓核心、聚民心、把方向、惠民生,深入开展形势政策教育活动,深入开展“学雷锋、善行河北”系列活动,深入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开拓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两个务必”为核心的西柏坡精神,树立先进典型,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思想文化主阵地,更好地激发基层广大群众爱祖国、爱河北、爱家乡的高尚情怀,为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创造良好的文化条件。

二是围绕唱好“功夫戏”,突破县域文化发展瓶颈制约。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普遍提高了对文化的重视,基层文化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不可否认的是,体制机制不活、投入不足、基础文化设施不完善、基层群众文化需求得不到很好的满足等问题仍然普遍存在。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各县(市、区)一定要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解决制约文化发展的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激发县域文化发展活力。

要树立民本思想,时刻牢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始终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根本标准。

要形成明确思路,对本地的文化发展进行科学分析和预测,研究确立清晰的战略目标和实现途径。要采取有力举措,加大对县域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大力实施文化设施建设“3311”工程,整合各类公共文化设施,实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高,实现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保障能力显著提高。

三是围绕唱好“地方戏”,盘活县域文化资源。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独特的区域文化,常常会内化为县域竞争力中最核心、最稳定的动力。全省170多个县(市、区)都有自己引以为荣的文化积淀,这些都是发展县域文化的重要资源。但如何把这些独特的文化资源转化成文化发展优势,是当前很多县域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今后我们一定要坚持“专、精、特、新”的品牌文化发展思路,精心梳理本地文化脉络,突出特色优势,保护与开发并举,把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成本地的文化符号,从而不断提升本县域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是围绕唱好“拿手戏”,打造县域文化品牌。近年来,我省各地广泛开展文化品牌创建活动,推出了张北草原音乐节、蔚县国际剪纸艺术节、永年吹歌节等品牌文化活动。但总的来看,我省县域品牌文化活动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的还不多,能够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的更少。

今后我们必须树立品牌文化战略,大力培育一批在全国叫得响、在群众中吃得开、在效益上划得来的文化活动品牌。要通过产业途径树立品牌,做足资源文章、融合文章和创意文章,整合、集聚自身优势资源和产业要素,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与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设一批重点项目和产业园区,带动本地文化产业的整体发展。

要广泛吸引基层群众积极参与,倡导人人参与、人人享有,鼓励群众自创自办、自编自演,推动彩色周末、全民阅读、欢乐城乡等基层群众文化活动长期开展,永葆活力。

要加大宣传推介,通过电视、广播、报纸这些传统媒体和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不断提高文化品牌的知名度,扩大文化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

三、全面提升推动县域文化繁荣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为县域文化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当前文化发展的新形势,对领导文化发展的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各级各单位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一是提升领导力,推动文化科学发展。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必须加强学习,认真研究文化建设内在规律,切实提高领导文化的各种能力。各县(市、区)要组织对本地文化建设进行科学规划,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像抓经济体制改革一样抓文化体制改革,像抓经济领域重点工程一样抓重点文化项目,“咬定青山不放松”,汇聚各方面力量全力推进。

二是提升统筹力,形成整体合力。县域文化建设是各级各部门的共同责任,要建立省、市、县三级齐抓共管、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省直宣传文化系统要加强宏观指导,抓紧组织制定县域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和指导意见,研究落实扶持政策和措施;各设区市党委、政府要研究配套政策,引导和推动所属各县文化的繁荣发展;作为县域文化建设的主体,各县(市、区)要把县域文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做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一同部署、一同实施、一同考核。

三是提升保障力,优化发展环境。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和我省支持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提高文化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制定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为县域文化建设提供保障。要加大基层人才培养力度,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推动形成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特别

要配齐配好乡镇、街道等各级各类宣传文化干部和文化人才,积极培育一大批乡土文化能人和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培厚县域文化发展基础。

四是提升执行力,确保任务落实。各县(市、区)要按照《实施意见》要求,分解任务,强化措施,明确责任和时限,排出进度,一件件排队,一项项落实。要发扬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按照省委书记张庆黎的要求,重实际、出实招、办实事,坚持“虚”功“实”做,“文”活“武”练,“软”实力“硬”打造,强力推进本地的文化建设,切实为文化强省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中共河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