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成川美教授 川美教授成竹雕第四代传人 雕刻技艺入选重庆市级非遗
新华网重庆7月8日电(通讯员 王粲 喻庆)一块普通的竹木到了他手里就成了艺术品,从选料定题到打磨微雕,年过6旬的蔡绍平雕刻竹木一刻就是一生。日前,这项木竹雕刻技艺已被列入重庆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木竹雕刻作品
口传心授 五代传承
年过6旬的蔡绍平是四川美术学院雕塑系兼职教授,其木竹雕刻作品多次获得国家级和重庆市级大奖,他的家里不仅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用于雕刻的刀具,也摆放着不少古代人物、笔筒等精巧别致的作品。
“我自幼跟随王明清学习竹雕技艺,后又拜张祖成为师学习木雕技艺。”据蔡绍平介绍,重庆地区木竹雕刻的发展脉络,因为文献匮乏而难以确证,目前只能根据散见于光绪版、乾隆版的《巴县志》等地方志和有关家谱、族谱的记载得知,重庆地区木竹雕刻技艺发轫于明末清初的时候,因为湖广填四川,来自中原一带的文化和地方竹木资源产生交集,催生了木竹雕刻。
“木竹雕刻从原材料到成品,全部由手工完成,手艺传承全靠口传心授。算上我的徒弟,这门技艺已传至五代了。”蔡绍平说。
蔡绍平正在雕刻竹木工艺
九道工序 精雕细琢
据蔡绍平介绍,木竹雕刻技艺作为中国传统雕刻技艺重庆地区的重要分支,其木竹雕刻手法主要是圆雕、浮雕、镂空雕或几种技法并用,在雕刻工序上主要有九道工序。
竹雕选料极其讲究,原料好坏直接关乎竹雕工艺品成型后的保存质量和形变情况等,楠竹、斑竹、罗汉竹等是比较常见的木竹原料。在图案设计上,工匠们通常都会选择中国传统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文人山水画等为创作题材。经过修光、打磨、微雕等环环相扣的九道工序,一件精美的木竹雕刻作品就呈现在大众眼前,作品外表光滑、肌理纹路富有质感,显得栩栩如生。
虽然这些作品在各级展览会上赢得了不少荣誉,但同其他不少非遗项目一样,木竹雕刻技艺也面临着后继乏人、技艺失传的境况。
“传统竹木雕刻技艺复杂,需有较高的艺术天赋和后天的不断练习创作,以及一定的审美认知水平及美学学识积累。加上现在机械化生产逐步取代了传统手工艺,使得这门技艺的传承举步维艰。”蔡绍平说。如今,蔡绍平一边继续研究竹雕创作精品,一边在大学兼职,将这门手艺教给年轻人。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年轻人走进竹雕行业,将这种地方传统艺术发展下去,愿竹雕这一古老艺术之葩能够重焕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