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继尧与蔡锷 蔡锷唐继尧等人决定发动昆明起义
从1908年开始,云南先后爆发了河口起义、永昌起义,虽然这些起义行动最终都以失败告终,但革命的影响却在云南日益扩展开来。
1911年,蔡锷来到云南,在新军中担任要职。随后,蔡锷向“革命党”人表明了自己的革命态度。
不久后,武昌起义爆发,云南的革命党人积极行动起来,10月27日腾越起义爆发,10月28日,蔡锷、唐继尧、李鸿祥、刘存厚、黄毓英等人决定,于10月31日“凌晨三鼓”在昆明提前发功武装起义。
蔡锷到云南
1911年,从广西巡抚位上调任云贵总督的李经羲,对督署军事总参议靳云鹏(即当时云南最高军事指挥者,后投靠北洋军阀,一度任北洋政府总理)独断专横,非常不满,故想把靳云鹏搞下去,另举有军事才能的人来挟制他,便召集李根源、罗佩金密商此事。李根源、罗佩金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留学时同蔡锷相识,罗佩金在广西任职时还与蔡锷金结下了一定的“友谊”,知其“政治态度”,便向李经羲推荐蔡锷。
1911年4月初,蔡锷到达到昆明后,由于其他职务已满,李经羲不好安排蔡锷,只好让他到督署当参谋,但又觉得此事不妥。这时罗佩金提议,新军第十九镇三十七协协统王振畿与靳云鹏等人关系不好,不如调他为督署参谋,让蔡锷去担任协统,以双方对调,为李经羲解了这个难题。
第十九镇下辖三十七、三十八两个协:三十八协驻滇西南;三十七协的司令部就设在昆明翠湖边的承华圃云南陆军讲武堂内,所属第七十三标驻昆明北教场,七十四标及炮兵第十九标驻昆明南郊巫家坝,一旦有事,即可对昆明造成南、北夹击之势。因此,要在昆明发动武装起义,革命党人必须将三十七协掌控在手,而争取蔡锷就成了这一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加快争取蔡锷,黄毓英冒死前去说服。面对黄毓英,蔡锷表达了自己的革命态度,从此与云南革命党人达成了默契,进入了领导云南辛亥武装起义的关键性的角色。
一触即发的云南革命形势
1911年夏天,罗佩金在上海得知了武昌起义的计划。
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决定把目标转向长江流域。这时,罗佩金奉命前往上海赴日本购买军火,乃听已任“同盟会”中国中部总会候补干事的吕志伊传达了孙中山的这一计划:革命党人准备在以武昌为中心的两湖地区发动一次新的武装起义,时间定为10月上旬。
湖北方面也正好派人到上海,请黄兴、宋教仁去武昌主持起义。形势紧迫,刻不容缓。“同盟会”总部即令吕志伊、罗佩金动身回滇,作好届时响应武昌起义的准备工作。吕、罗二人商定大计后,遂分头各自执行任务。
吕志伊人未到信先到,函告黄毓英、马骧诸同仁,要求云南“同盟会”各组织迅速行动起来,联合留日、留越归国的革命党人及讲武堂,体育学校中的广大师生会员,立即执行总部决议,深入军队,发动全体同仁,积极准备响应武昌起义。
罗佩金回到云南后,即与军队中的“同盟会”会员多次在昆明郊区的昙华寺、归化寺和铁峰庵等处密会,传达总部决定在武昌举行起义的计划,决定发动云南军队起义响应。具体方案是:一、由讲武堂教官加紧对各班学员施以革命教育;二、及时派遣甲、乙班和特别班学员,分别到新军第十九镇和各巡防营中见习或充任下级官弁,派遣丙班学员下部队进行3个月的新兵入伍训练,配合军中的革命党人,联络全体官兵,掌握军队的基层指挥权。
密锣紧鼓商定昆明起义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政府在云南的统治者大为惶恐,他们觉察了昆明军内外“同盟会”会员的准备工作,连忙调集重兵加强武装戒备,包括增兵总督署构筑工事、调兵两连入驻五华山,同时从滇南等地调巡防队紧急援昆。同时命令全城戒严,四处搜查,拟捕杀革命党人。
但是这时,革命党人已基本掌握了在昆部队的各级指挥权:除第七十三标标统丁锦(起义后负伤率卫队败逃),一营管带成维铮,二营管带齐世杰(起义后率少数人逃跑)外,第七十四标,炮兵第十九标、工兵营、机关枪营及七十三标的大部分官兵均赞成起义;驻干海子的马标(即骑兵)官兵除被拉走一部分外,也都参加了起义。革命的武装力量已超过反革命的清军,为辛亥云南武装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也成了昆明“重九”起义最基本的力量。
为响应武昌起义,云南的革命党人积极行动起来:10月16日,刘存厚与云南陆军讲武堂教官唐继尧、沈汪度、张子贞、黄毓成等人在昆明萧家巷自己的住所,召开了第一次秘密会议,筹备响应武昌起义的有关事项。
10月19日和22日、25日、28日,云南部分“同盟会”会员和讲武堂教官又分别召开了第二、三、四、五次秘密会议。蔡锷也参加了这四次秘密会议。在第二次会议上,决定“联络官兵,期与可靠之官长逐层组织小团体,且坚其信用,而为有把握之拳头”。
在第三次会议上,与会者互相通报了各自工作进展的情况。在第四次秘密会议上,大家歃血为盟。由于腾越起义已于10月27日爆发,因此在第五次会议上,与会者决定于10月31日(即农历九月初十)“凌晨三鼓”在昆明提前发功武装起义。
鉴于蔡锷是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毕业生,在与会留日士官生中资格最老,有才干,有眼光,组织协调能力强,加之才来云南没有多久,未与任何人结成小团体,办事比较公道,又是手握重兵的第三十七协协统,大家一致推举他为起义军总司令;推举云南“同盟会”主要领导人的讲武堂总办李根源为副总司令。
同时作了严密细致的分工,最后由蔡锷下达了战斗命令:李根源、李鸿祥指挥七十三标攻打军械局和五华山;蔡锷、罗佩金率七十四标攻打东、西、南门及云南总督署;炮标由庾恩旸、谢汝翼、刘云峰率领以炮火支援步兵进攻;张子贞率讲武堂步、炮、工科学员破开小西门占领西南城垣一带作警戒;顾品珍率讲武堂骑兵科学员出小西门,驰往巫家坝迎接七十四标和炮兵十九标起义官兵;机关枪营分别配属各攻击部队;以七十三标三营为总预备队,位于北仓坡上。
全体起义部队务必以10月30日午夜前以夜间演习为名,占领昆明4城门及圆通山,开始总攻击,夺取昆明全城。
回望历史
蔡锷(1882-1916年),字松坡。湖南邵阳人。晚清禀生。曾任民国陆军上将。原名艮寅。锷者,刀剑之锋刃也,投笔从戎,立志报国后,方以此字为名。他就读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三期步兵科。积极参与留学生拒俄义勇队活动。
在校期间因品学兼优,与蒋百里、张孝准被誉之为“中国士官三杰”。1911年在昆明辛亥“重九”起义中任义军总司令,作为起义之第一主要将领,领导云南人民彻底推翻了清王朝在滇省的封建专制统治。1915年在云南护国首义中任第一军总司令,与护国第二军总司令李烈钧,第三军总司令兼云南都督唐继尧被统称为“护国三杰”。
蔡锷率部入川作战,打垮袁世凯北洋军的主力,推动了护国运动的发展,论地位和功绩,都应该排在首位,故又被称之为“再造共和第一人”,是早期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最杰出的军事将领。由此成为一个让云南人难以忘怀,也是在近代中国革命史上永远让人铭记的伟大人物。
唐继尧(1883-1927年),字蓂赓。云南会泽县人。民国时期曾任陆军上将。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留学时加入“同盟会”。毕业回国后任云南陆军讲武堂军事教官,新军参谋、第七十四标一营管带等职,为辛亥昆明“重九”起义的重要策划者和领导人之一,指挥部队打下云贵总督署。
他曾慷慨激昂地发表申明:“满清末运将终,吾侪亟宜毅决然,誓师响应,光复祖国。成败利钝,非所宜计,若徘徊瞻顾,趋利避危,非志士所为。且滇距虏廷莺远,北方兵力难达。
滇师速起,反可西南诸省独立,然后联合北伐,援应中部各省,则直捣燕云,饮马卢沟,一举而雪数百年之国耻,实意中事。”云南军都督府成立,唐继尧任军政,参谋两部次长(即副部长)。1912年任贵州都督。
1913年蔡锷调北京后出任云南都督。1915年讨伐袁世凯之役时,兼任护国第三军总司令,坐镇云南,巩固后方,以支援前线作战之功,成为“护国三杰”之一。从云南辛亥武装革命到护国首义,对唐继尧显赫的历史功绩,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李晓明 史亚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