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西晨报:唐闻生:“当翻译脸皮要厚一些”

2017-08-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眼前这位阿姨爽健得很,她和大学生们讨论厦大之美,听说,原本叫全国最美高校之一,现在之一抹掉了嘛.她也与记者们畅聊满头银丝为何不染黑,我过敏,

眼前这位阿姨爽健得很,她和大学生们讨论厦大之美,听说,原本叫全国最美高校之一,现在之一抹掉了嘛。她也与记者们畅聊满头银丝为何不染黑,我过敏,索性头发、皮肤,什么都不弄。事实上,又何止是爽健,她举手投足间处处透着一种似曾相识的风雅与端庄。那么,到底是在何时何地见过她?

如果您是年过五旬的那一代人,想必要一拍大腿惊呼了:在《人民日报》的大照片上见过!没错,上世纪70年代,她的确经常出现在《人民日报》头版大照片上,她就是唐闻生,曾任毛主席、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英语翻译,尼克松称她为我的中国之声!昨天,年过七旬的她以中国译协常务副会长的身份出现在厦大,参加在此召开的第十届全国口译大会暨国际口译研讨会。

本届大会共吸引了320位海内外学者参与,他们分别来自中国内地、港、澳、台、英国、美国、意大利、奥地利等地区和国家的高校、口译服务机构以及行业协会等部门。除唐闻生外,包括欧盟委员会口译总司口译部主任Brian Fox等在内的国际业界大咖也纷纷亮相。值得一提的是,作为国内外口译界两年一度的盛会,该大会此番可谓回归厦大。因为,18年前的首届也是在厦大召开。

公开的资料显示,唐闻生是新中国第一任联合国副秘书长唐明照的大女儿,1943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1950年随父母回国。上世纪60年代初,毕业于北外的唐闻生被选入外交部工作。此后出任毛泽东、周恩来的英语翻译,可以说见证了上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史上的重要时刻。

比如,周总理接见参加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的美国乒乓球代表团成员、1971年基辛格北京之行、1972年尼克松访华等重要外事活动,唐闻生都是主要的英语译员之一。据说很多美国人都称呼她南希唐,美国国家安全事务顾问亨利基辛格还在外交生涯回忆录里描述道:唐闻生那个难对付的南希唐,她生于布鲁克林,因而讲一口十分漂亮的美国英语。我常跟她开玩笑说,因为她是在美国出生的,因此不会像我一样受到宪法的限制不能当总统,不过这对她似乎没有什么吸引力。

昨天在厦大,唐闻生几乎不提过去,她似乎更乐意和大家分享翻译这门学科。译员要讲好中国故事,就必须了解真实的中国,甚至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唐闻生说,高端翻译人才必须知己知彼,即比较深入地懂得我方在说什么,想表达什么,为什么这样说,也懂得外方对这个问题是怎么想的,怎么讲他们才能理解我们在说什么。

换句话说,这绝不是字对字的转换,而是一种再创作。具体到口译,表面上是用口在现场进行翻译,实际上它是需要建立在丰厚基础上的综合劳动。唐闻生认为,口译离不开笔译的基础,离不开扎实的中外文功底,离不开有关行业的业务知识,更离不开稳定的心理素质。她认为,翻译工作是文化之间的转换,而非简单的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翻译者的文化素养、个人情趣非常重要。

作为资深的翻译家,唐闻生介绍,译员除了自身丰厚的功底外,事先了解领导人平时爱讲什么,最近在看什么书等也是必备要素。不过,她说,有一次为领导人翻译时,听不懂木秀于林。不懂就问,当翻译的脸皮要厚一点。唐闻生说,她当时就悄悄问了,他(领导人)一写在纸上,我就全明白了,也就能完满翻译了。

如果会谈双方有人说了错误的观点,比如1+1=3,译员怎么办?也要直接翻译吗?唐闻生不假思索回答:当然!忠诚老实是翻译工作的第一要务。她说,译员原封不动翻译了一方的错误观点之后,另一方自然会有所回应。事实上,不仅是说话的内容,连同生气、俏皮、高兴等等情绪也要精准传达,这样一来,对会谈双方来说,他们才能实现真正的会谈。当语言不同的双方真正会谈起来,此时的译员是不被注意的。在唐闻生看来,这可谓翻译工作的高端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