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家胡和生的故事 数学家苏步青的励志故事40

2017-07-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又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使他们感到有压力.这是培养学生成为数学人材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经验.--苏步青为学应须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苏步青复旦大学名誉校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苏步青(1902.9.23-)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数学家.他除了当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之外,也是中国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腾蛟区带溪乡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父母生了13个子女,他是次子.童年就要帮助家人割草.喂猪.放牛.由于家庭贫穷,六岁未能上学.他每天放牛路过私塾

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又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使他们感到有压力.这是培养学生成为数学人材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经验.

——苏步青

为学应须毕生力,攀高贵在少年时.

——苏步青

复旦大学名誉校长、中国数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的苏步青(1902.9.23—)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数学家.他除了当民盟中央参议委员会主任之外,也是中国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他出生在浙江省平阳县腾蛟区带溪乡的一个农民家庭,他父母生了13个子女,他是次子.童年就要帮助家人割草、喂猪、放牛.由于家庭贫穷,六岁未能上学.他每天放牛路过私塾,就偷偷跑到窗口去偷看偷听老师教书.后来父亲看到他这么爱念书,在他9岁时全家吃杂粮,省下大米,借了几块钱,挑了一担米,带他到离家100里的平阳县唯一的一所小学当插班生.

平阳县的语言有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苏步青的乡下人们是讲闽南话,两三百年前,闽南漳州泉州南安有一批人为了避倭乱移民到那一带,因此在浙南闽北交界地区有一些人是讲温软闽南话,而在县城里的人是讲音量大而发音怪的温州话,这两种语言的差距就像意大利语和俄罗斯语.开始苏步青从穷山沟里来到县城,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事事感到新奇,整天玩耍无心读书,再加上语言隔阂,结果期末考试,是全班32人中最后一名.

后来来了一个新的叫陈玉峰的老师,发现了他的问题,就劝告他应该人穷志不穷,努力读书好好向上,不然浪费了农民爸爸的血汗钱,辜负了父母对他读书识字的期望,以后目不识丁怎能改变贫苦的命运?

苏步青看到陈老师对他有爱心及勉励,决定收敛贪玩的心,决定振作发奋图强,不要让陈老师失望.除了读课本之外,他也读了一些古典小说,并且开始读《东周列国志》,有些字不懂,他步行几十里山路,向人借《康熙字典》.放假,他就回家放牛,在牛背上他就背诵《千家诗》、《唐诗三百首》,他的记忆力特好,过了不久,他就能把杜甫、李白的诗背诵如流.这学年结束,他考得第一.以后求学,每次考试都是第一名.

13岁那年春天,小学毕业,距离暑假考中学有半年的时间,就把《左传》从头到尾熟读.1914年,他以优秀成绩,考进了温州的浙江省第十中学.最初他立志读完《资治通鉴》,将来当一名历史学家.可是在初中二年级时学校新聘了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杨老师,他觉

得积弱的中国靠古老的历史和文学是救不了的,只能以科学才能救中国,因此这想法影响苏步青.

于是苏步青的读书兴趣逐渐由文学转到理科,特别是对数学很有兴趣.他为了证明著名的欧几里得几何的一个定理:“任意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废寝忘食的找到二十个不同方法的证明,后来写成了一篇论文,送到浙江省的一个学生作业展览会上展览.

1919年7月的一个秋天,苏步青乘日本海轮,从上海驶往日本。到日本后,他先去东京的东亚日语补习学校学习了一个月,后由熟人介绍住进一个日本家庭.他向房东大娘学日本文时,不仅早上和她一起去菜市场买菜,练习日语会话,并且晚上听她读报、讲故事,自己预习功课,准备投考东京高等工业学校.

很快的他便掌握了初级的日本语言的能力了. 1920年2月,东京高等工业学校举行招生考试,考生应该在3小时内做完24道题.

而苏步青只用1小时就全部解决了.接着是口试,看看学生口头解答问题的能力,他都能应付自如.结果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日本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电机系.当时许多中国人要进入该校应花一年半到二年半去学日文和补习一些入学考试的科目,而苏步青却创下以3个月时间的准备就进入的新纪录.由于成绩优异,他拿到三次奖学金.

他在名牌大学毕业之后又决定报考日本东北帝国大学数学系,该系招收9名学生,报考的却有90名之多,考试结果,中国留学生只有他一个人被录取,他的“微积分”和“解析几何”都得了一百分,是考生中的第一名.

他在大学三年级时,在日本科学院院士然原松三郎辅导下,用英文写出第一篇代数的论文.论文发表在《日本学士院纪事》上,为中国人争光.

接着他进入大学的研究院深造,他的导师是曾留学德国的术田忠彦教授(Tadahiko Kubota).这位教授是日本著名的微分几何学家,在他指导之下的4年,他连续发表了30多篇论文.结果在1931年得日本理学博士学位.

他是第二个中国人在日本获得数学博士学位,第一位是他的学长陈建功,以后两人回中国一起办浙江大学的数学系.

苏步青的数学成就

在1983年,他已发表共153篇论文,写成了专著和教材10册.他被称誉为“经典微分几何学派”在中国的首创人.

微分几何是用现代的分析以代数、拓扑等工具来研究空间形式的一门学科,中国在文化大革命前,这方面的基础理论,曾接近和部分赶上或超过世界水平.文革期间由于科研停顿,这方面的工作就落后了.

几何大家陈省身认为,苏步青利用几何图形奇点的特性来表现整个圆形的不变量是他的工作特色.许多搞局部微分几何的学者,往往把奇点丢掉;而苏步青却从奇点来发掘隐藏的几何性质,思维方法是很独特.

1987年9月23日,是苏步青85岁生日,也是他执教,从事数学研究60周年,复旦大学和上海数学会举行祝贺苏步青60年数学与科研的会议,在大会上他的得意弟子谷超豪说:“苏老是国际上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他的仿射微分几何和射影微分几何的高水平工作,至今在国际数学界占着无可争辩的地位”.

苏步青对中国数学学科的建设建立了功勋.他在浙大、复旦为创建国内外有影响的学科,呕心沥血,他为中国文教事业的改革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在1966年以来搞的计算几何,是他和学生刘鼎元,把代数曲线论中的仿射不变量方法,引入几何计算.他们利用这方法在船体放样,为造船工业作出了贡献.从而缩短船体建造周期,提高船体建造的质量,节省材料和工时消耗.

到了1983年,他们利用这些理论应用在设计汽车车身外形的设计.在九十年代,他们又在把这些计算几何的理论和方法,应用到开发建筑、服装、内燃机等行业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上.设计师可以从电脑的屏幕上修改设计方案.

严师出高徒

苏步青曾经说过:“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又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使他们感到有压力.这是培养学生成为数学人材的一种值得重视的经验.”

他创建了中国的微分几何的学派,并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生,其中有:熊全治、张素诚、杨忠道、谷超豪、胡和生等.

他有15个学生是中国大学的数学系主任.在中国数学界有名的一百多位数学家中,有三十多位是他悉心培养过的学生.

在美国从事科研及教学的著名数学家,如熊全治、杨忠道、夏道行、龚昇、秦元勋等,都是被他教导过的得意门生.

抗日战争爆发,由于日本飞机在杭州轰炸,浙江大学师生往内地迁移.日本的母校东北帝国大学再次聘请苏步青回校任数学教授,而他的日籍太太的父亲病危,也要他们火速到仙台去.他对妻子说:“你回日本吧!我要留在自己的祖国.”他的妻子说:“你不走,我跟着你,也不走.”苏步青就把刚刚分娩的妻子、孩子送到平阳的乡下避难.只身和浙大西迁的队伍,跋涉五千里路,最后到达贵州省遵义的湄潭.

暑假,他回平阳,把妻儿接到湄潭,与生物学家罗宗洛同住在一所破庙里.当时穷得没

钱买米,吃了几个月番薯干蘸盐巴.他有一个小儿就因营养不良,出世不久就夭折.

可是就在这种困难的环境,他还坚持教书及做研究.晚上就在烟薰而不亮的桐油灯下,伏在摆菩萨的香案上看书写论文,经常工作到曙鸡初啼才罢休.白天在夫子庙里办几何学的讨论班,小小的条桌旁坐着四个学生——张素诚、白正国、吴祖基及熊全治.

这四个人后来都成为有名的数学家;张素诚是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白正国曾当杭州大学数学系系主任,吴祖基后来是郑州大学数学系系主任;熊全治,曾担任美国里海大学数学系系主任,是国际数学杂志《微分几何》的创办人.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创立了微分几何学派.

无私奉献中国数学教育

“我们试说有一位老太太,要到20个庙去烧香,庙与庙之间开辟12面体式的通道,一个庙只烧一次香,不能重复,怎样走才是最佳路线?”

他就是用这样通俗有趣的起头,把深奥的拓扑学理论介绍给中学教师.讲习班办三个多月,每周一天讲两个小时.他把教材让出版社出版,这样其他不能来参加的中学数学教师也能看到.

学员们实际地看到一个大数学家是怎样的讲课,备课认真,讲话生动活泼,清晰有条理,黑板字一板一眼不潦草,而且懂得怎样激发听众的兴趣,他们深深的受教育.从中可以学习优良的教学方法.

而且上完课后,苏步青和学员询问他们了解不了解内容,有什么困难?及时了解学员的了解程度.

苏步青对一些劝他不要太劳苦自己的朋友说:

“我苏步青剩下的时间都是人民的,举办讲习班就是做一点力所能及的工作.我这也只是‘千金买马骨’,希望能有更多的大学老师为培养中学教师做有益的工作.” 他就是这样的无私奉献自己于中国的数学教育上.

他是公认的几何学权威、中国近代数学奠基者之一,被誉为“东方国度灿烂的数学明星”;他对学生严格要求,对待教学一丝不苟,85岁还亲自为中学教师上课。他说“为学应须毕生力,攀登贵在少年时”,一生锐意进取,著作等身。2003年3月17日,“数学之王”苏步青逝世。

请你在所学习的六门科目领域内,分别寻找一个可以作为你本学科精神标杆的人物,并简单介绍他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