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坚的后代 解密:刘伯坚就义前的三封家书

2017-07-0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时任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的刘伯坚,奉命随项英.陈毅一道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敌后斗争,被派往赣南军区任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一如既往,精神抖擞地投入新的战斗.为了护送主力红军渡过于都河,刘伯坚没日没夜地到架桥工地指挥架桥和组织各种后勤工作.1962年8月1日,叶剑英曾赋诗<建军纪念日怀战烈>五首,其中第一首:"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鄄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这首诗,再现了当年于都河边刘伯坚叮咛相

1934年10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时任红5军团政治部主任的刘伯坚,奉命随项英、陈毅一道留在中央苏区坚持敌后斗争,被派往赣南军区任政治部主任。刘伯坚一如既往,精神抖擞地投入新的战斗。为了护送主力红军渡过于都河,刘伯坚没日没夜地到架桥工地指挥架桥和组织各种后勤工作。

1962年8月1日,叶剑英曾赋诗《建军纪念日怀战烈》五首,其中第一首:“红军抗日事长征,夜渡鄄都溅溅鸣。梁上伯坚来击筑,荆卿豪气渐离情。”这首诗,再现了当年于都河边刘伯坚叮咛相送的动人情景,也表达了叶帅对战友的深切怀念。

主力红军撤离中央苏区后,国民党军队向各革命根据地腹地发动进攻。苏区斗争越来越艰苦、残酷。

1935年2月,苏区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和赣南省级机关、部队,在仁风山地区陷入重围,形势非常危急。项英、陈毅根据中央来电的指示,立即改变组织方式与斗争方式,实行分路突围。

3月3日午后,赣南省党政军机关在红6团的掩护下,离开仁风山区开始突围,向赣粤边油山游击根据地转移。部队刚出发,就遇上了倾盆大雨。队伍到达马岭附近时,已是3月4日凌晨3点多钟。拂晓时分,东方刚刚露出曙色,突围战斗便打响了。在敌众我寡的紧要关头,我先头部队如龙似虎,猛打猛冲,迅速越过牛岭、马岭这两道关口。赣南省委书记阮啸仙和刘伯坚带领后续部队紧随其后,在越过牛岭时,却遭到了敌人的重兵包围。敌人蜂拥而上,将这支队伍拦腰切断,在激战中,阮啸仙壮烈牺牲,刘伯坚不幸负伤被俘。

刘伯坚先被押在驻信丰的国民党广东军阀第1军第1师第1团团部,在拒绝劝降后于3月9日被解往粤军第1军军部大庾(今大余县),囚禁在大庾监狱。期间,曾转监至绥靖公署候审室遭审讯。

刘伯坚自知必死无疑,他至死都为自己是共产党人而自豪。在狱中,他连续写了几封感人肺腑的家书,谆谆嘱告亲人要继承他毕生为之奋斗的革命事业。

最早的一封信是1935年3月初被俘不久后发出的,附有绝命词及给孩子们的遗嘱。可惜这份极有价值的革命历史文献没有被保留下来。

3月16日,刘伯坚再次写信给兄嫂,全文如下:

凤笙大嫂并转五六诸兄嫂:

本月初在唐村写寄给你们的信、绝命词及给虎豹熊诸幼儿的遗嘱,由大庾县邮局寄出,不知已否收到?弟不意尚在人间,被押在大庾粤军第一军军部,以后结果怎样尚不可知,弟准备牺牲,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一切听之而已。

现有两事需要告诉你们,请注意!

一、你们接我前信后必然要悲恸异常,必然要想方法来营救我,这对于我都不须要。你们千万不要去找于先生及邓宝珊兄来营救我,于、邓虽然同我个人的感情虽好,我在国外叔振在沪时还承他们殷殷照顾并关注我不要在革命中犯危险,但我为中国民族争生存争解放与他们走的道路不同。在沪晤面时邓对我表同情,于说我做的事情太早。我为救中国而犯危险遭损害,不须要找他们来营救我帮助我使他们为难。我自己甘心忍受尤其要把这件小事秘密起来,不要在北方张扬,使马二先生(笔者注:这里的“马二先生”是暗指冯玉祥)知道,做些假仁假义来对付我。这对于我丝毫没有好处,而只是对我增加无限的侮辱,丧失革命的人格,至要至嘱(知道的人多了就非常不好)。

二、熊儿生后一月即寄养福建新泉芷溪黄荫胡家,豹儿今年寄养在往来瑞金、会昌、雩都、赣州这一条河的一支商船上,有一吉安人罗高二十余岁,裁缝出身,携带豹儿。船老板是瑞金武阳围的人叫赖宏达,有五十多岁,撑了几十年的船,人很老实,赣州的商人多半认识他,他的老板娘叫郭贱姑,他的儿子叫赖连章(记不清楚了),媳女叫做梁照娣,他们一家人都很爱豹儿,故我寄交他们抚育,因我无钱只给了几个月的生活费,你们今年以内派人去找着还不致于饿死。

我为中国革命没有一文钱的私产,把三个幼儿的养育都要累着诸兄嫂,我四川的家听说久已破产又被抄没过,人口死亡殆尽,我已八年不通信了。为着中国民族就为不了家和个人,诸兄嫂明达当能了解,不致说弟这一生穷苦,是没有用处。

诸儿受高小教育至十八岁后即入工厂作工,非到有自给的能力不要结婚,到三十岁结婚亦不为迟,以免早生子女自累累人。

叔振仍在闽,已两月余不通信了,祝诸兄嫂近好!

弟 伯坚

三月十六于江西大庾

凤笙大嫂并非是刘伯坚本人的亲嫂子,而是他爱人王叔振的嫂子凤笙女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