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聪的荷花世界

2018-0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荷花是传统中国文人钟爱的主题,其精神性的内涵超越了那绿色如篷的荷叶.纤弱婀娜的花瓣所具有的形式之美,所以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画史上就不缺乏表现荷花的能手:八大山人的荷,鬼怪甚至有黑色幽默的因素;张大千的荷,妖媚而倜傥;齐白石的荷,是花香与泥土混合成的本初的冲动.而周思聪的荷花完全与传统中国画拉开了距离,她画荷没有明显的师承,也没有客观对象的羁绊,完全是凭自己的想象画,早期的荷花形象具体,比较写实,且用色较多,后来则趋向于单纯,以墨为主,越画越虚.如展览里那批集中绘制于1992

荷花是传统中国文人钟爱的主题,其精神性的内涵超越了那绿色如篷的荷叶、纤弱婀娜的花瓣所具有的形式之美,所以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自古以来画史上就不缺乏表现荷花的能手:八大山人的荷,鬼怪甚至有黑色幽默的因素;张大千的荷,妖媚而倜傥;齐白石的荷,是花香与泥土混合成的本初的冲动。

而周思聪的荷花完全与传统中国画拉开了距离,她画荷没有明显的师承,也没有客观对象的羁绊,完全是凭自己的想象画,早期的荷花形象具体,比较写实,且用色较多,后来则趋向于单纯,以墨为主,越画越虚。

如展览里那批集中绘制于1992年的《洗尽铅华》 《雾气》 《墨荷》等作品,都包含了周思聪在创作技法方面的实验与创新,她舍弃了笔法与线条,舍弃了荷花外部的"形" ,而是充分利用纸墨相撞后产生的渗化和晕染效果,形象上富有张力,格调上追求静谧。正如她自己所说:"技巧并不可贵,可贵者在于心灵对于技巧的创造。 "

王明明在向观众介绍周思聪的荷花时,希望大家不要用惯常的技法去衡量作品,"她把很多技法的东西全部去掉,一次次地减,剩下的,越来越接近艺术的精神和气质,回到中国画本源的核心。 "他认为,周思聪的荷花好像是信笔拈来,但所达到的境界又是不可代替、不能仿造的,"她在用创作去燃烧生命,用艺术去悟道" 。

境界巍峨、灵魂高洁的人

在卢沉看来,荷花是周思聪一生中最好的抒情作品,也是她自身的写照。她把自己的生活体验、艰辛、烦恼化作一片纯净清幽的笔墨。"面对这些作品,你无法按常规去欣赏。创作这些画,曾给思聪带来创造的快感和欣慰,但是我们在欣赏这些水汪汪、墨色斑斑、影影绰绰的画时,会感到一种莫名的苦涩与悲凉。 "卢沉说,"思聪长期为疾病所困,是什么力量

使得她在重病缠身时仍笔耕不辍?我认为,这种能战胜一切病痛、阻力的强大力量,来自她的内心深处,来自她的爱心,来自她对画画发自肺腑的热爱。 "

美术史家高居翰亦认为,贯穿周思聪一生的作品有两条主线,一是人情充盈而又干预世事的人物画;另一是携观者一同超凡远尘的荷花系列,"似乎她执自己生活与艺术中对立的两端而和谐之,借以诠释她的艺格和人格。同时,又渴望以图像的象征来表现她作为一个独立的自我之内在体验的隐秘和精神性的成分,如她在最后几年中创作的深具神秘意义、妙不可言的荷花系列" 。

中国美协顾问杨力舟回忆起1972年他认识卢沉、周思聪夫妇后,就经常去他们家谈艺,"周老师总是谈到自己‘画得不好’ ,向我们介绍崔子范、张安治等她的同学、同事的画,每一次都在讨论学术、谈及别人的长处。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安远远在中央美院求学时,曾经多次在学校操场上,向周思聪讨教艺术和生活问题,"哪怕我带来刚从外地来的素不相识的女画家,她也始终是友善、热情的。她是一个像荷花一样,境界巍峨、灵魂高洁的人。 "

开幕式上,卢沉、周思聪之子卢悦把仅仅6岁半的女儿带到现场。"她没有见过她奶奶,但她在家经常看到她奶奶的照片,就是大家也经常见到的,我母亲抱着白猫的那张照片;她可能不知道今天我们在干什么,但我希望她以后仍能有兴趣看看祖辈的画作。现在,如果有人提起,她就会说‘我奶奶叫周思聪,她是一个伟大的画家’ 。 "卢悦说这话时,展厅里墨荷静寂清凉,展厅正中,一盆荷花,含苞待放。